康文娣
資料與方法
2005年以來收治風熱血燥型銀屑病患者135例,治療組78例,對照組57例。治療組男45例,女33例;對照組男32例,女25例。
納入標準診斷依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皮膚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白疕”(銀屑病)的診斷標準。皮膚科檢查:皮損鮮紅,皮疹不斷出現(xiàn),紅斑增多,刮去鱗屑可見發(fā)亮薄膜及點狀出血。同時伴有心煩口渴,大便干,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數(shù)。
方法①治療組用犀角地黃湯合羚羊角粉加味:羚羊角粉2g(分2次沖服),水牛角20g,生地20g,丹皮15g,赤芍15g,紫草10g,白茅根15g,大青葉10g,板藍根10g,丹參10g,土茯苓10g,苦參10g,白鮮皮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30g。②對照組用犀角地黃湯加味:水牛角20g,生地20g,丹皮15g,赤芍15g,紫草10g,白茅根15g,大青葉10g,板藍根10g,丹參10g,土茯苓10g,苦參10g,白鮮皮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30g。兩組早晚各服1次,30天為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①治愈:皮損完全消退,或消退>95%;②好轉:皮損消退>50%;③未愈:皮損消退<50%。
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結果比較,
討論
中醫(yī)將本病分為風熱血燥型、血虛風燥型和瘀滯肌膚型,對風熱血燥型銀屑病多采用犀角地黃湯或涼血地黃湯加味進行治療。
羚羊角性味咸寒,歸肝、心經,具平肝熄風、清熱鎮(zhèn)驚、解毒之功,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羚羊角主含氨基酸類、磷脂類、無機元素等多種物質,具有解熱、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驚厥、抗病毒及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故在兒科、神經內科、心血管科、血液科和感染科等多個科室諸多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但在皮膚科的應用報道較少。筆者在臨床熱證型或病毒型皮膚病(如痤瘡、皰疹、蕁麻疹、藥疹、紫癜、紅斑狼瘡等辨證分型為熱證者)的治療中發(fā)現(xiàn),在原有治療藥物中加入羚羊角粉,每每能見到顯著的療效,療程也會明顯縮短。
風熱血燥型銀屑病的基本病機多為熱毒熾盛、迫傷血絡,多因情志內傷,肝氣郁滯,郁而化火,火熱亢盛,迫血妄行,毒熱伏于營血所致,治療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消斑。而羚羊角粉清熱解毒力強,可以治療一切熱證,同時又具有良好的清熱涼血和清肝瀉熱的功效。因此,羚羊角粉可以作為治療風熱血燥型銀屑病的良藥,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