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暉
口語交際就是交際雙方為了某種社交需要,運用恰當、正確、規(guī)范的口頭語言和適當?shù)慕浑H手段,進行信息傳遞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種言語交流活動。它作為一種有目的的語言活動,是在動態(tài)的交流情境中運用口頭語言接受信息、傳達信息的,它具有如下特征。
口語交際目標呈現(xiàn)時代性,認知目標、能力目標、修養(yǎng)目標,這“三個緯度”的目標,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構成一個人必備的口語交際素養(yǎng)。交際活動具有情境性,所謂交際情境指的是交際的時間、地點、場合、話題、交際者的身份及其之間的關系等因素構成的交際環(huán)境。一般教學情境有兩種:課堂的真實情境和呈現(xiàn)于課堂卻類似于現(xiàn)實生活的模擬情境。交際方式呈多樣性,從言語方式來看,口語交際分為“獨自式”和“對話式”兩種。前者指說話者獨自進行,聽話者通過表情、動作所構成的氣氛來回應,后者是指交際雙方或多方圍繞一個共同的話題,應用言語進行交流。交際主體具有互動性,雙向或多向互動是口語交際區(qū)別于聽話、說話的最典型特征,交際主體的角色也隨著交流在不斷發(fā)生轉換。交際能力的漸進性決定了口語交際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有步驟地循序漸進地進行。交際評價的多元性決定了評價的視點既要重視結果,又要關注過程;既要重視聽說,又要關注交往;既要重視語言因素,又要關注非語言因素,尤其要重視對傾聽的評價。
上述特性決定了它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有著截然不同的教學策略。
一、啟發(fā)誘導激發(fā)交際的欲望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人都有與人溝通交往的需求,每個人都有在活動中自我展示并被大家認可的愿望,尤其是面對某些感興趣的活動。而“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如果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感興趣,便會對它產生特別的注意力,……特別是當各種行為同時可以滿足個體的各種需要,他在選擇何種行為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興趣、愛好的影響”。開始,教師就可以從學生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人手,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讓學生有話說,愿意說,漸漸喜歡上口語交際課。每次上課,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興趣、需要,精心設計好交際環(huán)節(jié),使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緊緊扣住學生,激發(fā)每個學生強烈的主動交際的欲望。教師還要及時地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真誠的點評,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其樂融融、敞開心扉的“交流場”,在輕松、民主的氛圍中交流、碰撞。
如,對待“金口難開”的學生,教師要多些關注、鼓勵,多提供交流的機會,甚至降低評價標準,讓他們在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中漸漸融入到交際氛圍中。在教會他們如何溝通、交流,形成人際交往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從交際中獲得樂趣。
二、調控因素確保交際的順暢
口語交際是融合了生理、心理、個人和社會等眾多因素的復雜的信息交流活動。交際能否順暢進行就受交際主體因素(表達主體和接受主體)、交際客體因素(交際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因為口語交際總是在表達主體和接受主體之間進行的,雙方的興趣愛好、需求意愿、思維能力、心理調控能力、應變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態(tài)度和言辭等構成了口語交際的主觀因素。口語交際又總是在一定的時空場合、情境氛圍、社會背景等之中進行的,這就構成了口語交際的環(huán)境因素。交際者對言語的理解‘、對言語內容的確定以及對言語形式的采用,也會受到交際環(huán)境的影響。
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人生長河中的一股最深厚而廣泛的力量”。學生對自己沒把握的事是不敢輕舉妄動的,他們害怕尷尬、難堪、被取笑,這正是學生口語交際的障礙之源。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人文關懷,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和顏悅色地與學生交流,善于并勤于指出學生的每一個細小的進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教師還要調控好環(huán)境因素,調動好主觀因素,確保交際的暢通。如,話題的選擇要符合大部分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要;交際的過程要避免干擾因素。創(chuàng)設積極的交際氛圍,設法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交際的評價要考慮學生的言辭、態(tài)度。
三、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交際的情境
教師要想方設法根據(jù)不同的話題,營造交際氛圍,使創(chuàng)設的情境逼真、生動,降低課堂的人為性,并不斷調控好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諧民主的氛圍是學生大膽進行交際的前提,教師要放下為師者的架子,作為一個朋友、交際者與學生聊天、討論,進行無心理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
如,角色扮演可將真實的情境帶進課堂。是一種能夠較長時間自由使用語言的有效課堂交際活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緊張情緒,創(chuàng)設較為輕松的氣氛。最初階段,可以將角色扮演限定在同桌之間,既面向集體,人人參與,又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因素,降低過多的心理壓力。
還有,多媒體、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走進了課堂,它不僅帶來了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的數(shù)字化信息,還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制造一種濃濃的交際氛圍,讓學生“耳醉其音”“眼醉其貌”“心醉其情”,沉浸于聯(lián)想、想象、交流、表達。
四、綜合發(fā)展形成交際的能力
口語交際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與交流”的本領,“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的態(tài)度,以及“發(fā)展合作精神”。因此,在口語交際課上,不但要讓學生練習掌握口頭語言的交際方式,還要著眼整體,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獲得全面、綜合的發(fā)展。
傾聽、表達、交流是口語交際中的基本能力。表達和交流往往受到老師們的重視,值得一談的是傾聽的培養(yǎng)。傾聽反映了一個人在口語交際中的文明態(tài)度和語言修養(yǎng),既是對說話者的尊重:是在用態(tài)勢語告訴說話者,你正認真地參與其中,并愿意與之交流,讓他順暢地說下去;也是對自己的負責:在欣賞他人的時候。邊聽邊思考,能更好地理解他人說話的內容,以便構思、調整自己的應答,說出個所以然來,不至于對接下來的話題無所適從,讓學生帶著這種尊重、欣賞和溝通的心態(tài),專注地傾聽他人的發(fā)言,逐步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還要訓練學生怎么聽:要學會邊聽邊歸納。如,聽一句話,要學會抓主干、抓中心詞;聽一段話,要學會抓主要意思,尤其注意段落的開頭和結尾;聽較長的一篇話,要學會抓每段的主旨。其次,要學會邊聽邊思考,透過說話者的語氣、語調、表情等,抓住語言背后的隱含意思,也就是說話者的話外音,讓學生耳到心到,慢慢形成傾聽能力。
交際中的文明態(tài)度、語言修養(yǎng)也要值得重視。如提不同意見時態(tài)度要誠懇,語言要文明,會用“我覺得”“我認為”等商量語氣,忌用“你真差勁”之類的易引發(fā)對方抵觸情緒的不文明語言,同時,還要啟發(fā)學生注意用點頭示意、真誠微笑等態(tài)勢語贊美對方。
五、“廣開材路”拓寬交際的渠道
每一單元中的專門口語交際課肯定不夠用,要解決這個矛盾,教師就要“廣開材路”,充分挖掘交際的話題。除了用好教材設置的口語交際內容,還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資源,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適當滲透口語交際的訓練,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語交際的話題。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材的選文語言優(yōu)美,如從課文的對話人手,讓學生模擬、表演對話,能從中受到典范語言的影響,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交際習慣。而且,教材的選文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如從課文內容人手,挖掘語言要點,也會生發(fā)許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許多課文內容都有“空白”,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去填補“空白”,續(xù)編課文,改編課文,加以描述。
另外,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的話題,它給口語交際提供了源頭活水。教師要善于關注生活中的熱點話題,捕捉生活中的偶發(fā)事件,進行即興的口語交際,增強交際的靈感。如,“男生女生的優(yōu)越性”辯論,“我是家鄉(xiāng)小導游”的介紹……
口語交際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教師有心、留心、用心,就能為學生探尋出一條寬廣的口語交際的途徑。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