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強
【關鍵詞】嬰幼兒; 輪狀病毒; 感染
輪狀病毒(Human rotavirus,HRV)感染是小兒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高峰期在每年秋季和初冬,主要引起腹瀉,但也有部分患兒發(fā)生腸道外其他系統(tǒng)感染?,F對本院收治的216例HRV感染新生兒的臨床資料作一分析。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因感染檢測到輪狀病毒抗體陽性的本院住院新生兒216例,男134例,女82例(男女比例1.63∶1);年齡1~30 d。部分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腸外表現,其中心率增快30例,心音低鈍、面色蒼白3例,肝腫大20例,發(fā)生驚厥4例。36例伴咳嗽、氣喘,兩肺聞及濕音或哮鳴音,胸片證實為支氣管炎、肺炎和毛細支氣管炎;180例伴脫水(輕度116例,中度53例,重度12例)。
1.2病毒檢測216例新生兒的糞標本在腹瀉癥狀出現1~3 d內收集,每份標本留取糞便2~4 g,均作細菌培養(yǎng)和鏡檢除外細菌性腸炎。標本放入PBS-T20緩沖液,充分勻漿后離心30分鐘取上清液-30℃保存。
1.3方法擴增A組HRV-VPS基因第51~329位核苷酸(342 bp)片段。按文獻[1]提取HRV-RNA,然后95℃加熱8 min,立即冰溶5 min使之變性,以變性的HRV-RNA為模板,按逆轉錄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逆轉錄合成,經PCR擴增,電泳鑒定。每次實驗均設陽性、陰性對照。
1.4治療216例均采用病毒唑靜脈滴注、口服肯特令和培菲康或媽咪愛常規(guī)補液治療,其中隨機取124例加用干擾素針肌注,5萬U/kg, 1次/d,連用3 d。對有心肌酶、ALT升高者加用維生素C治療,對4例合并驚厥者除以上治療外,給予少量脫水劑降低顱內壓,對合并支氣管炎、肺炎者加用抗生素,對合并毛細支氣管炎者加用激素和噴霧治療。
1.5 療效判定根據1998年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的療效判斷標準[1]。顯效:治療72 h糞便性狀及次數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有效:治療72 h糞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 h糞便性狀、次數及全身癥狀無好轉甚至惡化。
1.6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AS 6.12軟件,數據以均值±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靜脈輸液糾正水電解質失衡,靜脈滴注病毒唑和抗生素,肯特令止瀉,干擾素針肌內注射,合并癥治療以及合理指導喂養(yǎng),治愈212例,死亡4例。干擾素治療組顯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P<0.01)。
3討論
輪狀病毒是一種車輪樣,直徑70 nm的雙股RNA結構。它能侵犯小腸上皮細胞。主要病變在十二指腸和空腸,破壞其微絨毛,影響水和電解質的吸收,由于微絨毛受損引起雙糖酶缺乏,尤其乳糖酶最易受累,使食物中糖類消化不完全,而積滯在腸腔內并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鏈有機酸,使腸腔滲透壓增高,進一步造成水和電解質的喪失[1]。輪狀病毒還可引起全身性感染,侵犯多個臟器[2]。
輪狀病毒腸炎是自限性疾病,本資料顯示大多病程在7 d以下,占157/216(72.69%)。治療關鍵在于補液。合并營養(yǎng)不良時補液應為高張液,張力為2/3張。對于中重度脫水伴周圍循環(huán)障礙者應首先擴容,合并心肌損害時應注意營養(yǎng)心肌如靜點1.6-二磷酸果糖,同時應注意補液量應減少1/3以及輸液速度不能過快。輪狀病毒致腎小球損害為一過性,病情痊愈后復查尿分析隱血均轉陰性。合并輪狀病毒腦炎時輸液應注意邊補邊脫,同時注意控制驚厥,抽搐控制后使用促進腦細胞代謝的藥物如CTP(三磷酸胞苷二鈉),腦蛋白水解物或胞二磷膽堿等。3例死亡病例均合并重度營養(yǎng)不良,均在基層醫(yī)院治療很長時間,轉我院治療時病情已極度衰竭,處于重度休克狀態(tài)。
RV腸炎急性期心肌酶活性增高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RV感染后病毒復制并釋放進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癥,造成器官組織的感染,從而引起組織損傷;(2)由于脫水酸中毒可造成循環(huán)障礙及氧化代謝和電解質紊亂,使組織器官細胞膜通透性發(fā)生改變。GiLger等[4]發(fā)現RV的肝趨向性并非是血清型特異,嚴重免疫缺陷患兒可能同時出現兩種血清型的RV感染,嚴重的肝細胞損傷可能為病毒復制提供更好的組織基礎。本組168例患兒的血清心肌酶升高,72例ALT升高,脫水程度越嚴重,心肌酶活性升高越顯著(P<0.01),說明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與病情輕重密切相關,可作為監(jiān)護腸炎患兒病情和轉歸的重要指標。許多研究表明,血漿CK—MB濃度的升高并非與心肌損傷程度相一致[5],本組病例血清心肌酶升高是一過性改變,隨著病情恢復,大部分患兒均恢復至正常,少數不正常者也明顯下降,提示輪狀病毒可能并未發(fā)生心肌不可逆的損害。
干擾素是人體產生的一種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的低分子量蛋白質,可與細胞表面的特殊受體結合,通過一系列的中間代謝使多種胞漿酶激活,酶可抑制病毒復制時的轉錄、翻譯、裝配與釋放,因此干擾素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并引導宿主細胞產生持續(xù)數日的臨時抗病毒狀態(tài)。本資料干擾素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表明干擾素對于縮短病程,提高療效,減輕患兒家長負擔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 腹瀉病療效判斷標準的補充建議.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8,13(6):384.
[2] Candia N,Parra.GI,Chirico M ,et al.Acute diarrhea in Paraguayan children population:detection of rotavirus electropherotypes.Acta Virol, 2003,47(3):137~140.
[3] 宮道華,吳升華. 小兒感染病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513.
[4]Giler MA ,Maston DO, Conner ME,et al.Extraintestinal rotavirus infections in children with immunodeficiency.Pediatrics,1992,120(6):912-917.
[5] Lovis C,Mach F,Unger PF,et al.Elevation of creatine kinase in acute severe asthma in not of cardiac origin.Intensive Care Med ,2001,27(3):538-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