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元宵節(jié)燃燈習俗的由來
元宵節(jié)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jié)。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jié)要燃燈。元宵節(jié)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jié)倍加重視,在元宵節(jié)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jié)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痹?jié)燃燈的習俗,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jié)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nèi)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jié)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2008年世界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
1、瑪雅人藍色顏料之謎揭開科學家對瑪雅人在祭祀和其他儀式中使用的神圣的藍色顏料進行了分析,最終認定這種顏料是通過將靛藍、礦物質(zhì)及柯巴脂香等配料混合起來燒制的。
2、秘魯發(fā)現(xiàn)戴面具的木乃伊這具保存完好、距今1700年前的木乃伊戴著一個木制面具,是在秘魯利馬一個繁忙社區(qū)的地下古墓中發(fā)現(xiàn)的??脊艑W家根據(jù)矛投擲器、織布機等陪葬品推斷,這具木乃伊生前應該是秘魯莫切文化中一位負責織布的重要人物。
3、具有靈魂的石頭研究人員在土耳其東南部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具有2800年歷史的墓葬紀念碑,讓科學家對古代宗教信仰有了新的認識。這證明石器時代的文化認為靈魂是同身體分開的,可以棲身于墓碑之中。
4、北美最早糞化石考古學家在俄勒岡州東部洞穴中發(fā)現(xiàn)的距今1.43萬年前的古人糞便,提供了迄今有關人類開拓美洲大陸的最早證據(jù)。研究人員甚至從糞化石中提取出DNA,這可能有助于揭開有關第一批美洲人的曠日持久的謎團。
5、最古老油畫研究人員在阿富汗巴米揚山谷迷宮般的山洞中發(fā)現(xiàn)了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油畫。
6、最早的歐洲人考古學家在發(fā)掘西班牙北部一座山洞時發(fā)現(xiàn)了一塊直立人下頜骨,年代可追溯至130萬年前。這表明現(xiàn)代人類的祖先比考古學家以前認為的年代早約50萬年踏上歐洲大陸的土地。
7、最早的鞋考古學家在分析發(fā)掘自中國的具有4.2萬年歷史的人類趾骨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代號為“天元一號”的人穿鞋的證據(jù)。
8、葡萄牙遠古沉船在納米比亞海岸附近從事水下鉆石開采的地質(zhì)學家獲得了頗具科學價值的發(fā)現(xiàn):一艘沉沒于海底的16世紀貨船,科學家在上面發(fā)現(xiàn)了近50磅重的金幣以及導航儀器、象牙和其他寶物。
9、羅馬帝國大理石人首考古學家在土耳其中部的考古挖掘中發(fā)現(xiàn)了巨型羅馬帝王大理石人首。
10、捕鯨活動起源研究人員在俄羅斯楚科塔半島考古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一個長20英寸的海象牙,上面雕刻了海豹、熊和一船捕鯨人的畫面。專家表示,海象牙的年代最早可追溯至3000年前左右,這表明上面的雕刻是“捕鯨活動的最早證據(jù)”。
古代姓與氏的區(qū)別
姓氏,作為血脈延續(xù),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中國人曾經(jīng)使用過的姓氏高達22000個,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歷史。姓,代表氏族的血統(tǒng),起源于50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人們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氏,是古代貴族標志宗族系統(tǒng)的稱號,起源于父系氏族社會,男子稱氏,氏隨父親而來。從夏朝中期開始,氏成為姓的支系,是私有制社會的特殊產(chǎn)物,表示功勛和地位。夏、商、周的時候,人們有姓也有氏。娃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后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先秦時期,姓和氏含義不同。先有姓,后有氏,姓是氏的源頭,氏是姓的分支;姓代表血緣關系,同姓不能通婚;氏是特權(quán)和地位的標志,用以區(qū)別貴賤,貴族有姓有氏,平民有姓無氏。秦統(tǒng)一中國后,宗族制度瓦解,社會急劇變革,“郡縣制”取代了“裂土分封制”。姓氏相別的制度發(fā)生動搖,氏失去了代表貴賤的意義,逐漸與姓合用,都成為父系血緣傳承的標識,合稱為姓氏。
最早的“律師”
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律師行當?shù)牡胤交蛟S是中國。按照《呂氏春秋》一書的說法,春秋早期,鄭國就有個叫鄧析的人,專門幫人打官司,小案子要人一件衣服,大案子要人一條褲子作為報酬,教人“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委托人想打贏官司他就有辦法贏,想讓人罪名成立他也有辦法使人身敗名裂。弄得鄭國“是非無度,而可與不可日變”。于是,鄭國的執(zhí)政大夫子產(chǎn)就把鄧析殺了,這樣一來,鄭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如果《呂氏春秋》所說確實,那么子產(chǎn)是公元前543年執(zhí)政的,死于公元前522年,鄧析的活動和被處死也應該是在這一期間。當時在世界的另一邊,歐洲的雅典城邦里,還沒有像鄧析這樣接受報酬提供法律服務的人,而當時的羅馬還沒有公布成文法,也談不上有這樣靠幫人打官司的行當。所以鄧析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位開業(yè)律師。
敲竹杠的由來
用別人的弱點或?qū)ふ医杩谙騽e人敲詐錢財?shù)男袨榻小扒弥窀堋??!扒弥窀堋边@個詞的來源是這樣的:清朝末年,帝國主義商船紛紛向中國輸入鴉片,毒害中國人的健康,牟取暴利。愛國官吏林則徐向清政府提出禁煙,并在廣州海面派出官船巡邏,查禁鴉片。有一次,官船截住一艘走私船,一個官員抽著旱煙上了商船,監(jiān)督手下人搜查。他無意之中在船篙上磕煙袋鍋,這個動作可嚇壞了走私商人。原來他們正是打通船篙,隱藏鴉片的。走私商人以為官員發(fā)現(xiàn)了秘密,他強作笑臉,趁別人不注意把錢塞進官員的手中。這個貪官心領神會,放走了走私船。以后,“敲竹杠”的說法就傳開了。
“梨園弟子”原指樂器演員
舊社會常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弟子”,其實,這種稱謂最早并不是指戲曲演員,而是指樂器演員。《新唐書·禮樂志》上有這樣一段記載,唐玄宗李隆基喜歡音樂,精通音律,尤其欣賞清雅的《法曲》。于是,他就挑選了300樂工在皇宮里的梨園專門教他們演奏《法曲》,李隆基親臨指導,稱這些樂工為“皇帝梨園弟子”,這就是“梨園弟子”的由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元末明初高則成的著名戲曲《琵琶記》有一句開場白:“今日梨園弟子,唱演琵琶記。”可見已是指戲曲演員了。木偶戲溯源
我國最早的木偶戲,在《列子·湯問篇》中曾有記載:西周穆王時,藝人偃師帶了倡優(yōu)來朝見穆王,倡優(yōu)能歌善舞,但解剖一看,原來是用木頭和皮革制成的木偶人。漢代時,木偶曾起到過退兵的妙用。據(jù)《樂府雜錄》敘述:當年漢高祖在平城被匈奴王冒頓圍困,匈奴帶兵的主將是冒頓妻閼氏。當時城中斷糧,危在旦夕,漢高祖的謀臣陳平了解到這位主將心多妒忌,便想出一計,用木偶制造了美女,用機關操縱,活動于城墻上。闕氏看見,擔心攻下城池后冒頓將會納美女為妾,自己失寵,便退兵而去,城即解圍。之后,藝人便把木偶作為戲具進行表演,古時稱為“傀儡”??軕虻钠鹪纯赡芘c祭典儀式的魔術同時存在,并且毫無疑問,原始人在創(chuàng)造書寫文字之前就制造了傀儡。唐代時,提線木偶的制作已很精致。唐玄宗曾作詩贊美:“刻木牽線作老翁,雞皮鶴發(fā)與真同?!钡剿未九嫉闹谱骱捅硌菁记啥加泻艽筮M步。1977年,在河南濟源縣克井公社出土了兩件北宋瓷枕,分別畫有杖頭木偶和懸絲木偶,說明這兩種木偶在北宋時期已非常流行。
戴高帽的由來
給人“戴高帽子”比喻對人說恭維的話。這種陋習據(jù)稱源自北魏時期。據(jù)清朝乾隆年間學者翟灝考證,北魏時有一個書生名叫守道暉,此人行為方式怪異,自我感覺卻出奇的好。他平時喜歡戴高翅帽,穿大木鞋,每當有高官蒞臨,他都會穿著這身行頭前去拜謁,跪拜時一直把頭叩到木屐上,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后人就把戴高帽和拍馬屁聯(lián)系起來。明朝初年,官員“烏紗矮冠”,尚不以高帽為榮。但到了明朝中葉,風氣大變,如明朝正德年間的兵部尚書王敞,“紗帽作高頂,靴作高底,輿用高杠,人呼‘三高先生”。(文章代碼:0229)
責任編輯蒲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