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
〔關(guān)鍵詞〕讀書;心理健康;閱讀療法
激烈的競爭、沉重的壓力,常常讓人陡生一種“像是普度眾生的苦舟,只是自身已沒了航標”的迷途般的困惑與茫然。此時,伸手向書,書里面的風清月朗、鳥語花香,會讓你不知不覺中遠離紛擾繁雜的是是非非。用淡淡書香滋潤身心,是一種最簡明的、真正意義上的恬淡與休閑,那份精神的輕松愉悅,讓人如沐春風,心情變得明凈豁亮,思想變得豐盈開朗!而這種心態(tài),恰恰是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
早在2400年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閱讀有“興”(想象和聯(lián)想)、“觀”(觀察力)、“群”(合群)、“怨”(發(fā)泄怨氣)的功效。
進入現(xiàn)代信息社會后,讀書的功用非但沒有萎縮,反而在不斷延伸和拓展,成為保健益壽的良醫(yī)和心理疏導(dǎo)的益友。許多心理困惑、心因性的疾患常常能夠通過閱讀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如抑郁、焦慮、恐慌等。心理學(xué)借鑒讀書的這種功效,創(chuàng)造了“閱讀療法”。
最早從現(xiàn)代科學(xué)角度論述“書療”(也稱“閱讀療法”)概念的,是美國人J·M高爾特。1848年,高爾特在美國精神病年會上宣讀的論文《論精神病患者的閱讀、娛樂、消遣》,被認為是書療研究的第一篇論文。讀書療法的含義包括用有選擇性的讀物輔助醫(yī)學(xué)和精神病學(xué)的治療,以及通過有指導(dǎo)的閱讀幫助解決個體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
閱讀不同感情色彩的文章書籍,能解除煩惱,淡化抑郁,振奮人心,減輕某些疾病的癥狀。
古典詩歌形式短小精悍,易于朗誦。淺吟“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悠遠深邃的意境能平復(fù)人們浮躁的心;而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樣的詩歌常常會使低落的心情高昂起來;高呼“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可讓失意的人斗志昂揚;“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讓你我看到人生原來也可以做到這樣豁達……在詩歌的韻律和意境中,血液開始升溫,細胞開始活躍,心開始蕩漾起波紋。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睡眠改善了,食欲增加了,曾經(jīng)沉寂的心靈之河,開始澎湃起生命的浪花……
哲理散文和抒情小品,以其簡潔靈動的文字,將愛情、友情、親情在作者的筆下延伸,做人與求知的道理在字里行間得到演繹。其對生命感悟的獨特,會讓內(nèi)心迷茫無助者感覺到人生豁然開朗,從而學(xué)會自我反思、自我鼓勵、自我啟迪,于“潤物無聲”中豐富了精神世界,塑造了美好人格。如果把閱讀哲理散文、抒情小品當作一個習(xí)慣,你總能從閱讀中尋找到“柳暗花明”的快樂。
三國時期曹操讀陳琳檄文而治愈頭疼。明代戲曲作家和養(yǎng)生學(xué)家高濂在專著《遵生八箋》中明確指出:“讀書得法,能收到祛疾養(yǎng)生的奇效?!爆F(xiàn)代作家秦瘦歐曾說:“我自小多病,但又最怕服藥打針,幾乎每次都是依靠著《西游記》、《封神演義》、《江湖奇?zhèn)b傳》、《福爾摩斯大探案》等書,獲得充分休息并恢復(fù)健康。”
書海無涯。書的內(nèi)容不同,功效當然也不盡相同。而每個人在成長中遇到的困惑也是千差萬別的,那么,如何在茫茫書海中對癥下藥,取得“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閱讀效果呢?
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選擇恰當?shù)淖x物。如因脾氣暴躁、情緒表達失當導(dǎo)致人際關(guān)系緊張的人,可以閱讀能夠讓人寧心靜氣的書籍,如經(jīng)典古詩文、卡耐基成功系列叢書、《菜根譚》等;常覺人生無望、生活沒有目標、行動遲緩、缺乏憧憬者,宜讀讀名人傳記類書籍、勵志類書籍,如《俞敏洪如是說》、《活出自己——讓生命擁有一切可能》、《一個年輕人的戰(zhàn)場》等,以此激勵自己;對于整天悶悶不樂,心事重得頭疼,遇事總是看到消極面、忽略積極面的人,可以閱讀《諷刺與幽默》、《讓心靈透透氣》、《感動世界的故事》叢書等,從閱讀中體味生活的美好、快樂,釋放壓抑的心情,尋找生命的感動。
讀書具有潛移默化的心理效應(yīng)。心理困惑者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有意或無意地獲得情感上的支持、認同,并通過體驗作者設(shè)定情境中的恐懼悲傷,使內(nèi)心的焦慮得以釋放,使情感凈化,遇事想得開,提得起,放得下。閱讀過程還有助于讀者通過心理活動和作品內(nèi)容之間的整合產(chǎn)生領(lǐng)悟,從而化解各種憂思愁緒,保持健康樂觀的心境。那種在書中攬勝的愜意,那種在尋求中的物我兩忘,實在是一種美妙和不可多得的心理體驗。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石巖公學(xué)心理輔導(dǎo)中心。電郵:xjyf0301@126.com)
編輯/于 洪 終校/李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