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尚蘭 吳昌林
摘要:在以“雅”為尚的宋代文化中,辛棄疾為數(shù)不多的幾首茶詩詞,不光是其心境的真實寫照,也是茶文化興盛史上的一大點綴,這些清新的茶詩詞給自期為英雄的辛棄疾增添了幾分文人的雅趣,也再現(xiàn)了他叱咤風云背后的幾寸柔骨。
關(guān)鍵詞:辛棄疾 茶詩詞 愁苦心
中圖分類號:I20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20
在中國茶學史上歷來有“茶興于唐,而盛于宋”的說法。與唐代追求精致的茶相異,宋代一直以雅致來標榜茶文化,在他們那里,茶成了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內(nèi)容,一大批以文士為主的評談茶的雅士,形成了茶詩詞的創(chuàng)作陣營,以茶為詠誦對象的茶詩詞大興,在《全宋詩》中就有近三百首以“茶”字為詩題的茶詩,更不用統(tǒng)計以詞為主流的關(guān)涉茶的宋詞了。茶以自己獨特的養(yǎng)生之道和文化內(nèi)涵滋養(yǎng)豐富著宋代文人,使文人超脫了一般飲用的需求,進入了身心境界的體驗。而宋代文人又通過他們的詞作,形象地描述了茶事的發(fā)展,賦予茶鮮活的藝術(shù)色彩,詩化、升華著茶。
宋代士大夫們視茶為高雅的藝術(shù)享受,辛棄疾也不例外。辛棄疾在他嗜酒之余,也創(chuàng)作了十來首茶詩詞,體現(xiàn)了他對茶的偏好。在壯闊的文人創(chuàng)作集團中,辛棄疾的茶詩詞可謂不甚耀眼,因此,在眾多的研究文人茶詩詞的成果中,他的茶詩詞很少有人涉獵。本文試圖從辛的茶詩詞來探討社會的文化趨向?qū)ξ娜松畹挠绊憽?/p>
作為南宋文壇上著名的將軍詞人,辛棄疾傳奇的一生注定了他的詞風被定格為北方人的那種豪放,雄健,遒勁,但是仕途的沉浮讓他在豪放之中,偶爾也有些牢騷自慰之語。就像他賦閑是的閑適詞一樣,在閑適中含愁苦,其實是閑而不適的。他的幾首茶茶詩詞就正是這樣的體現(xiàn)。
如他的一首著名的飲茶詞:“紅袖袂來聊促膝,龍團共破春溫。高標終是絕塵氛,兩廂留竹影,一水試啼痕。欲罷清風生兩腋,余香齒頰猶存。 離情凄咽更休論,銀鞍和月載,金碾為誰分?!?《臨江仙?試茶》),通過觀察碾茶、泡茶時的從容精致和描述吃茶后兩腋生風的切身感受來表達感傷。這首“飲茶詞”可能寫于早年征戰(zhàn)沙場時期,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是真實感受,紅袖添香,吃墨看茶曾是和平時期每日的生活寫照,也是人們尤其是士大夫文人心所向往的。為了抗敵衛(wèi)國,作者不得不放棄小家之樂啟程,將以銀鞍為伴,此刻欲罷兩腋清風,怎奈齒頰余香猶存,何時才能回到妻兒身邊,共破龍團春溫?不論離別時家人的傷感凄咽和軍旅生活的漫長艱辛,只是什么時候才可以匡復家國呢?滿腔的憂愁迷茫都通過“金碾為誰分”表露自己不能為國效勞的無奈。
其實,這在后來看來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北方群雄競起而南宋朝廷卻偏安一隅,做著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美夢,臨都杭州仍是一派歌舞升平,旌歌聲聲,陌上花鈿,西湖荷風,處處一片虛假的繁華,麻木不仁,得過且過,生活上從朝廷到達官貴族終日擁著紅木茶壺,曬著黃昏的太陽,雖然日子也已近在黃昏,卻仍是品著龍井美味,試圖以一只茶杯捂起自己的傷口,不思進取,不聞國恥,不想拓展生存空間。盡管辛棄疾滿腔的雄心韜略,只身進敵營捉拿叛臣,帶領(lǐng)軍隊東征西戰(zhàn),多次顯出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但是四度賦閑在家,雖然有老驥伏櫪的千里之志也得不到重用,時戰(zhàn)時和的軍事?lián)u擺不定, 抗金將領(lǐng)遭貶。從中可以明白永遠也無法再享往日春光,人民只能茍活著,咀嚼著流離屈辱的滋味,像茶的苦澀,不辛但很綿遠。
在另一首詞中,辛棄疾直接通過茶來寫的自己的理想破滅時的肝腸寸斷:“牡丹昨夜方開遍。畢竟是、今年春晚。荼縻付與熏風管。燕子忙時鶯懶。多病起、日長人倦。不待得、酒闌歌散。副能得見茶甌面。卻早安排腸斷。”(《杏花天》)春末夏初的時節(jié),荼縻花開正艷,燕子在忙著壘窩,而人卻庸懶困倦,酒酣后曲終人散,想已經(jīng)或即將經(jīng)歷的種種憂患,還未待見到茶甌,卻已經(jīng)痛徹心扉,傷心欲絕。在這里,茶是具有醒酒解煩的功效的。但是,還沒來得及借茶醒酒,百結(jié)的愁腸就已經(jīng)把作者折磨的痛苦不堪。
同樣,在詞作《上西平?會稽秋風亭觀雪》的下闕:“紛如斗,嬌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要圖畫,還我漁蓑。凍吟應(yīng)笑,羔兒無分謾煎茶。起來極目,向彌茫、數(shù)盡歸鴉。”詞人在被罷官賦閑期間,遠離了官場的傾軋,而且官俸照拿,按理應(yīng)該生活的很悠閑,但是,作者年少時的愿望就無法實現(xiàn)了,空有光復山河的遠大理想和一身武藝,但卻在身強體壯之時“要圖畫,做衰翁”,笑看著“羔兒謾煎茶”,從別人的悠閑中流露出滿腔的百無聊賴,心中漫出苦澀,無所事事,只有極目蒼茫的遠空,庸懶的數(shù)著歸去的烏鴉,失意之后的無奈和悲哀躍然紙上。這種悠閑對作者來說事實上類于一種精神的軟禁和折磨,難以適應(yīng)接受。
寫老來感慨的,那種憂愁的情節(jié)雖然不甚明顯,但是也如同茶縈繞于喉舌間一樣。在辛棄疾的“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鍾。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定風波?暮春漫興》)中,通過強烈的對比,在老來落寞的現(xiàn)實面前追憶“少日”“插花走馬”的意氣風發(fā),老來情懷的“如病酒”對應(yīng)青春時的“似酒濃”,少年酒“醉千鐘”對于老來“茶一甌”,景況迥別,以致毫無心緒,那種悲哀失落只有自己一人躲進小屋,燒一盤香,啜幾杯茶獨自品味,在孤獨中得到人生的真味。透過那小小簾櫳,看到卷盡殘花的春風,無限感慨,不只該恨還是該愛。這種難以名狀的苦惱左右著已身體衰老的詞人,有些“欲說還休”的味道。
在他的《六幺令?用陸氏事,送玉山令陸德隆》中,也同樣是在歡快的閑淡中蘊涵著憂愁的心結(jié):“酒群花隊,攀得短轅折。誰憐故山歸夢,千里莼羹滑。便整松江一棹,點檢能言鴨。故人歡接。醉懷雙橘,墮地金圓醒時覺。長喜劉郎馬上,肯聽詩書說。誰對叔子風流,直把曹劉壓。更看君侯事業(yè),不負平生學。離觴愁怯。送君歸后,細寫茶經(jīng)煮香雪?!弊髡哂脷g快的筆墨描繪出別玉山令陸德隆的場景,成群的好友擁著花隊舉著杯酒來送行,做著回到故鄉(xiāng)的美夢,家人歡欣的迎接,吃著故鄉(xiāng)可口潤滑的莼羹,盡情暢飲著美酒,憧憬的忘了神,以致酒杯墜地后才恍然醒悟。在這樣歡快的氛圍里,作者說著鼓勵陸的話語,肯定了陸氏的才學風流“直把曹劉壓”,勉勵“君侯”能夠“不負平生學”去地方建功立業(yè)。而自己,在這樣歡悅的場合,心里的各種愁緒顯得是那樣不合適宜,只有暫且收藏,怯怯的不敢表露半分,暗暗打算,在送別之后,回去“細寫茶經(jīng)煮香雪”,在安寧平和中老其一生。雖然作者在這里把離別的氣氛造的很歡快,自己也顯得很開朗灑脫,但是,在告慰別人的字里行間就可以見出那一絲失落的遺憾,心里悵悵然,只有歸去借抄茶經(jīng)來沖釋自己淡淡的哀愁,平和心境。
類于這樣在閑適的背后見出憂愁的茶詞像《鷓鴣天》:“自古高人最可嗟。只因疏懶取名多。居山一似庚桑楚,種樹真成郭橐駝。云子飯,水晶瓜。林間攜客更烹茶。君歸休矣吾忙甚,要看蜂兒趁晚衙?!痹~人眾多的閑適詞里,都是以濃厚的鄉(xiāng)土趣味著稱的,在這首詞中,繪出的有云子飯,水晶瓜這些農(nóng)家飯菜果蔬,攜客帶茶來林間烹調(diào),這樣的鄉(xiāng)村野趣,悠閑自在,讓人戀而忘返。在這樣與世無爭的農(nóng)家,雖然是民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之“粗茶淡飯”類的日常茶食,在詞人看來已然是超然脫俗的一種“大雅”了,分享完茶后,對相攜而來的的好友也道聲請便,自己要趁著雅興去看辛勤的蜂兒。對農(nóng)村生活的向往使得作者于樸實自然中道出了茶的悠閑和受歡迎的程度。
在宋代,市民階層興起,茶葉生產(chǎn)在兩宋經(jīng)濟領(lǐng)域中占據(jù)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同時茶的飲用方式也逐漸由煎煮轉(zhuǎn)向沖泡,這更進一步促進了茶業(yè)的發(fā)展,加之統(tǒng)治階級的“君不可一日無茶”的喜好,自然就上行下效,流行一種“嗜茶”之風,與之相應(yīng)的是茶書紛紛問世,連徽宗皇帝也附庸風雅,作《大觀茶論》描述茶的采制品飲之道;“夫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痹诿耖g,也有“客至點茶,客去點燙”的習俗,因此,上至皇宮官府,下到鄉(xiāng)間閭里,茶觸及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象皇帝的賜茶會臣,文人的集會晏飲,人們的訪親送友等等,這深刻地影響了社會各階層的生活行為和意識。飲茶、品茶、談茶,成為一種士大夫文人的風雅之舉,而茶在這里,也得到了人文化、詩意化的提升。“詩因茶而詩興更濃,茶因詩而茶名愈遠?!痹谑看蠓虻难壑?茶不是媚俗的香茗,而是隱中君子,沁人心脾,暗香浮動又潤物細無聲。文人愛茶也多是“愛茶的這種‘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的風骨?!?/p>
作為士大夫的辛棄疾,在愛茶的主流下,也隨眾追求雅的生活。經(jīng)濟上的寬裕,使得詞人有財力和機會購買、品嘗到各地出產(chǎn)的眾多名茶。作為文人的辛棄疾。有著契合茶的品質(zhì)的清高儒雅的氣質(zhì),與友人間相互交流聯(lián)絡(luò)感情,切磋技藝,用茶饋贈。答謝回和,也為詩壇留下了幾首茶詞。
辛棄疾雖被視為豪放詞派的集大成者,但是他的豪放不似蘇軾的放曠飄逸,而是于慷慨中蘊涵著深沉的悲壯,宦海幾沉浮,讓他心力交瘁,英雄無用武之地,使得他窮途末路,老年后他也漸漸看開,心態(tài)變的平和,由于他心中的郁結(jié)太多,雖然在他晚年的詞作中也嘗試著以老僧入定的超然來對待種種曲折,但是在對憂愁情結(jié)的釋然中又始終帶著一種愁的基調(diào),無法真正實現(xiàn)身心的完全放松。因此,辛棄疾的茶詞,都是在他仕途失意時給予內(nèi)心的一種撫慰,茶的親和與包容,容納了他的不快和憂郁,沖淡了他霧藹環(huán)裹的憂憤和凝重的筆觸,使其心態(tài)得以平衡。
但是,有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辛棄疾像李白蘇軾一樣,也熱愛酒文化,在他的詞集中,有相當一部分寫酒或涉酒之作,酒性為陽,茶性為陰,一顯一隱,一個熱烈,一個冷靜。而這二者卻同體現(xiàn)了辛棄疾的個人追求,也統(tǒng)一于辛棄疾的詩詞之中。“酒的火辣蘊含了中國人某種獨特的人生意向,是中國人比較極端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有時,它實際上是人們在用一種極端但并非暴力的消極方式否定現(xiàn)實?!辈璧那宓⒑啙嵉摹皟€德”特性則代表了一種恬退的生活意向,體現(xiàn)為中國人較為平和的生活態(tài)度,這正吻合了宋人“雅”的追求。如果說酒火烈,以醉給了辛棄疾以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豪情,那么茶就溫和,以醒給其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靈感。
兩者的一個共通之處就是可以忘憂,酒的“何以解尤,唯有杜康”和茶的“喉吻潤,破孤悶”相合。蘊涵著不同人生態(tài)度的酒和茶文化完美統(tǒng)一在辛棄疾的人生追求中,使其形象更加真實豐滿。
參考文獻:
[1]余悅、馮文開、王立霞.北宋茶詩與文人雅趣簡論.河北學刊.2007(6).
[2]王安石.王文公集?議茶法.卷三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3]汪圣鐸.兩宋財政史.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版.
[4]無名氏.文人與茶.國學網(wǎng).
[5]黃為.試論蘇軾和辛棄疾豪放詞詞風的差異性.黑龍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8).
[6]稂艷玲.茶與酒在中國文化中的意蘊及精神.貴州茶葉.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