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素菊
大家都知道,語文主要是一門工具學科,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那么,作為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我認為,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要靠實踐,應始終堅持“實踐第一”的原則。
一、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去做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留心周圍事物,養(yǎng)成勤于觀察、樂于動筆的習慣。我認為,單憑每學期布置給學生的8篇習作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每接手一個新班,我總是讓學生寫日記,并且始終如一。
我是這樣要求學生的:根據(jù)各自的年齡特點要寫到一定的字數(shù);所寫的必須是一件事;內(nèi)容只要求真實,不要求盡善盡美;要持之以恒、養(yǎng)成習慣。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保持習作熱情,就得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我堅持每天必看學生的日記,把批閱日記當做快樂的事,每次看到精彩之處,就如獲至寶,陶醉其中。為了讓學生共同進步,我總是抽空評講習作,學生也樂于聽,被評講的學生得到我的贊美之詞時,特別高興。即便沒有被評講的學生也會以他們?yōu)闃s,爭取寫出更好的文章。
另外,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特別注意引導他們觀察周圍事物。我們的身邊蘊涵著豐富的教學資源,要隨時隨地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思想火花。記得去年我們學校流行吹氣球活動,我便乘機引導學生如何去捕捉動人的細節(jié),他們寫出的文章異彩紛呈:有細致入微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如:“剛到操場,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的‘秘密武器……”“瞧!那個同學拿出藍色的氣球,把嘴對著氣球口,兩腮變得鼓鼓的,像個紅蘋果,蓄足了力量,‘呼呼地往氣球里吹氣?!币灿猩鷦佑腥さ淖兓楣?jié),如:“氣球最小的時候像個粗面條,剛一吹,扁扁的氣球的一頭鼓起核桃般大小,慢慢地變成了蘋果……香蕉……大黃瓜,最后和胳膊一般粗了……氣球從天空中緩緩地降落時,由粗變細,由大變小,色彩也由淺變深,最后現(xiàn)出了廬山真面目,原來是沒氣了?!备胸S富的想象,如:“給氣球充上氫氣,放飛的氣球,有的像火箭一樣,飛上藍天,好像去探尋宇宙的奧妙;有的打著旋轉(zhuǎn)像舞蹈家,展示它那優(yōu)美的舞姿;有的像蝌蚪一樣,甩著尾巴在空中游;有的像老鼠一樣鉆來鉆去?!蔽覀円寣W生做有心人,隨時注意生活積累,隨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讓學生從多角度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
生活中像這樣可遇而不可即的習作資源還有很多。如“有趣的自然課”“愛在我們中間”“愛心傳遞”“翻窗戶大行動”“快樂的愚人節(jié)”……學生把這些真實的情景都寫入自己的文章中,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寫作財富,使他們真正達到了樂于動筆、樂于表達的要求。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
作文教學的成效在課內(nèi),功夫在平時,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主要來自生活實踐。因此,教師要結(jié)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加以指導,兩者同樣重要。一方面要重視文本,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另一方面要結(jié)合實際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學以致用。學生對于寫景的文章學起來枯燥,寫起來更難。在實際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留意在生活中找素材,比如我市的步行街開業(yè),音樂噴泉開放,我讓學生寫觀察日記。有一個學生這樣寫道:“噴泉由四部分組成,眾星拱月般的環(huán)繞中央噴泉。音樂響起來,泉水跳起來。高低不同、粗細各異,五彩繽紛的水柱隨著音樂節(jié)奏的強弱而起伏,流光溢彩、神秘莫測,令人百看不厭,激動萬分。忽然,‘嘩的一聲,大噴泉趁人不備,如同火山爆發(fā),沖天而起,扶搖直上,周圍立刻水霧彌漫,如同萬斛珍珠飄灑其間,使人心醉不已?!睂W生能這樣有情有景、有聲有色地描寫,是與他們投身到活動現(xiàn)場分不開的。只要學生認真去觀察,去實踐,總會有前所未有的驚喜和意想不到的收獲。
另外,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的重要來源。通過讀書可以間接看到許多平時生活中未曾看到的事物,學到許多未曾學到的知識,提高認識,陶冶情操,豐富語言,這些都是作文不可缺少的準備。愿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借讀書之風,強習作之勢。我認為,作文教學無秘訣可言,無捷徑可走,只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定能使我們的學生做到出口成章、妙筆生花。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教師要大力支持、尊重學生的自主表達,甚至寬容學生的毛病,引導他們自己去克服,從而增強寫作信心,讓作文真正成為學生傳情達意的工具。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