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 王 敏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薏苡附子敗醬散;療效
中圖分類號:R711.33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9)09--0041--01
慢性盆腔炎是盆腔生殖器官及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fā)生的慢性炎癥。一般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愈,或因體質較差,抵抗力低下,病程纏綿或反復感染所致。本病是導致不孕的常見病。吾師系第二批云南省名中醫(yī),從事婦科工作30年,治療婦科疾病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導師臨床指導筆者采用加味薏苡附子敗醬散治療慢性盆腔炎50例,取得明顯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5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均為2005年1月~2008年6月門診患者,年齡20~48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4年。均接受過中西藥治療,療效不佳。
1,2診斷標準參照《中西醫(yī)結合婦產(chǎn)科學》慢性盆腔炎診斷標準m:(1)有急性盆腔炎病史;(2)臨床表現(xiàn)有反復下腹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后及月經(jīng)前后加?。?3)陰道分泌物異常;(4)婦科檢查:子宮活動受限,一側或雙側可捫及增粗的條索狀物,伴壓痛,還可觸到單側或雙側炎性包塊,宮旁結締組織增厚、壓痛;(5)B超顯像示盆腔有炎性包塊或腹腔鏡檢查有明顯炎癥、粘連或積液。
2治療方法
采用薏苡附子敗醬散加味治療,處方:生薏苡仁40g,白附片30g(先煎2h),敗醬草35g,綠豆18g,白芍25g,川芎15g,茯苓15g,澤瀉15g,白術18g,臺烏15g,延胡索15g,柴胡10g,香附15g,炙甘草10g。2天1劑,每日服3次,7天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統(tǒng)計療效。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痊愈:治療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脹痛等癥消失,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正常,停藥1個月內未復發(fā);顯效:治療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脹痛等癥消失或明顯減輕,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明顯改善;有效:治療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脹痛等癥減輕,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脹痛等癥無減輕或有加重,婦科檢查及理化檢查較治療前無改善或有加重。
3,2治療結果50例患者中,治愈30例,有效1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
4體會
慢性盆腔炎屬于中醫(yī)學“腹痛”和“帶下”病范疇,臨床多表現(xiàn)為腰骶部或下腹部疼痛,或因為長期站立、過勞、性交或經(jīng)前期加重,嚴重影響工作。或者見白帶增多,月經(jīng)紊亂,經(jīng)血量多,痛經(jīng),性感不快;輸卵管阻塞、不孕等癥。日久或有體質虛弱,精神壓力大,常合并神經(jīng)衰弱?;颊叱32∏轭B固,遷延不愈。附子薏苡仁敗醬散出自于張仲景《金匱要略》。原方用來治療氣血為毒邪壅塞不通的腸癰病。吾師認為盆腔炎多為素體陽虛,寒濕瘀血互結,氣血毒邪壅塞不通所致,若氣血暢通,疼痛無由產(chǎn)生,而且氣血的運行,全賴陽氣的鼓動,今陽郁濕盛,氣血不能暢流,是慢性盆腔炎產(chǎn)生疼痛的病機之一。方中重用薏苡仁利濕排膿,附子溫陽散寒,扶助陽氣,通行十二經(jīng),以散寒濕,佐以敗醬草、綠豆破瘀排膿。茯苓、澤瀉、白術溫脾陽,健脾淡滲利濕,止帶,清熱解毒;川芎、白芍、延胡索、當歸柔肝養(yǎng)血止痛;佐以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氣,加強川芎、當歸、白芍之行氣止痛之功。全方體現(xiàn)了寒可溫,熱可清,濕宜燥,氣宜暢的治療原則。大劑頻服,藥性各司其職,功專力宏,收效甚捷。臨床若遇急性盆腔炎,腹痛明顯,血象雖高而呈寒象者,用此方溫陽散寒治之,仍收良效。吾師用此方數(shù)十年,辨其證有寒濕證者,屢見速效,值得同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