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波
生物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所以實驗課在整個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生物學實驗過程中,會有多種因素影響、干擾實驗結(jié)果,致使實驗失敗,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地上好實驗課,完成課程標準指定的教學任務,實驗的準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介紹幾點筆者在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中關(guān)于實驗材料準備的一些經(jīng)驗。
1生物組織中可溶性糖、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鑒定
本實驗成功的關(guān)鍵在于實驗材料的選擇,選好實驗材料,實驗就成功了一半。教師應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精心選擇含糖量較高,富含脂肪、蛋白質(zhì)的生物組織或器官作為實驗材料。
為使檢驗效果(顏色反應)明顯,用于鑒定糖的生物組織,最好選用顏色較淺或近于白色的材料,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一般來講蘋果的還原糖含量最高,而且蘋果市場上都能買到,幾乎沒有季節(jié)限制,因而蘋果組織樣液是檢驗可溶性還原糖更好的實驗材料。
①取幾個蘋果洗干凈切成小塊放入榨汁機加入一些水榨成蘋果汁。
②因為蘋果汁內(nèi)有懸浮物,影響實驗效果,所以要取幾塊干凈的紗布做濾布使用。
③把上述的蘋果汁從榨汁機里過濾到1000mL的大燒杯里。
④把蘋果汁稀釋,一般一個三兩左右的蘋果可以稀釋到1000mL。
然后教師再分裝給學生使用。這樣的蘋果組織樣液和斐林試劑反應一定產(chǎn)生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淀。
用于鑒定脂肪的實驗材料,取生花生(脂肪含量高,材料易得)為宜,應提前浸泡3-4h(以宜于制作臨時裝片為準)。用于鑒定蛋白質(zhì)的材料,大豆較經(jīng)濟實惠,有些學校是買現(xiàn)成的豆?jié){、牛奶來做的,但是現(xiàn)買的豆?jié){、牛奶里面會有添加糖等物質(zhì),會影響實驗的準確性,所以我建議選擇生大豆,應提前浸泡1天,然后放入榨汁機加水打成豆?jié){。用紗布過濾至1000mL的大燒杯中,一小把大豆可稀釋成1000mL,然后分給學生使用。
如果當天的實驗材料沒有用完,應該放置在冰箱中保存,第二天效果仍然會很好。
2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該實驗在學生分組實驗中效果不穩(wěn)定,教師在準備材料時一定要取色素含量高,殘渣少的植物葉片。教材中提到的菠菜不錯,但是嫩菠菜的含水量偏高,影響實驗效果。無錫地區(qū)有一種金花菜效果更好。當然若只有菠菜的話也是可以做的。
①把菠菜或金花菜的葉片剪下,去掉莖稈和梗等。
②放入干燥箱中80℃干燥20min,去掉一些水分,相對的色素含量就高了。
③再進行研磨,書上說研磨時加入“少許”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鈣,沒有確定到底是多少,經(jīng)多次試驗得出這兩種藥品的用量以0.2~0.3g左右為佳,這樣4條色帶分離的就十分明顯,若用量過高,色帶的分離就不太明顯了。
④在研缽里研磨葉片用無水乙醇提取出色素后過濾分裝到小試管中備用即可。
3果酒的制作
這個實驗是新課程里新加的實驗,體現(xiàn)了生物這門學科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雖然有些學生家長在家里也自己釀制葡萄酒,但是如何在實驗室里做好葡萄酒也是要一定技巧的。
①選擇材料:葡萄,蘋果,山楂,棗子等均可,不過葡萄酒的制作要更簡單些,材料也易得??梢缘鹊?月中旬葡萄大量上市的時候來做這個實驗。
②買葡萄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紫色的葡萄,熟一些的為好。
③買來的葡萄整串用水沖洗一下就可以了,不能用手一顆一顆搓洗,因為表面有酵母菌,要保留發(fā)酵用。
④洗過的葡萄一定要晾干,葡萄表面有水分的話會影響葡萄酒的口感。
⑤容器的選擇:建議要大并且口也要大的透明塑料瓶。容器小空間少會影響發(fā)酵效果,口大易裝葡萄,透明易觀察,塑料有彈性,可以有效防止炸瓶。建議4個學生一組做試驗。容器洗凈后要用70%的酒精消毒,晾干備用。
⑥洗干凈手后,把葡萄捏碎,連汁連皮一起裝入容器中,整個過程不要加水,加入葡萄重量十分之一的蔗糖,擰緊蓋子發(fā)酵。
⑦發(fā)酵一周期間每天要慢慢旋開蓋子放氣2次,一周后加入適量蜂蜜可以起到澄清作用。
⑧繼續(xù)發(fā)酵,到品嘗前用紗布過濾即可。
4腐乳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這個實驗做過多次,有成功有失敗。成敗關(guān)鍵在于取材,市場上買的豆腐品種很多,應以老豆腐為宜,但是老豆腐的含水量也不相同,菜市場里買的老豆腐一般含水量都較高,且有蒼蠅叮過,買回來長毛過程中就長蛆了。所以建議選擇去超市購買有品牌的老豆腐,一般有品牌的老豆腐含水量少,大約70%左右,且包裝好不會有蒼蠅叮過。若含水量過高可以用干燥箱烘干。另外把豆腐切成3cm×3cm×1cm的小塊平鋪在有于粽葉的盤內(nèi),干粽葉最好是隔年買好,用沸水煮過晾干備用的,千萬不能用才買的新鮮粽葉,因為新鮮葉子透氣性不好,太嚴實了。如果沒有粽葉用干稻草代替,話效果也是一樣好的。盤子洗凈后要用70%酒精消毒。在盤子里鋪上干粽葉然后放置豆腐塊,豆腐塊之間要有足夠的縫隙便于生長毛霉,鋪上一層豆腐后在豆腐上再鋪一層干粽葉,不要鋪的過多只要起到間隔作用就行了。最后盤子用保鮮膜包裹,留有一邊不包嚴以便透氣,方于干凈的抽屜內(nèi)5d后觀察毛霉生長情況。
對于這個實驗還有一個注意點,就是實驗進行的季節(jié),課時安排講這部分內(nèi)容時天氣還是比較熱的,有大量的蒼蠅活動,豆腐上生長毛霉時散發(fā)的氣味很容易引來蒼蠅的光顧,這樣實驗多半就會失敗了,所以建議選擇11月左右做這個實驗,一方面蒼蠅少了,一方面氣溫不是很低,15~18℃正是毛霉最易生長的溫度。注意以上幾點實驗應該會做得比較成功的。
以上是筆者對幾個實驗材料準備的幾點建議和想法,希望能對大家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