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冬霞
【摘要】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獨立的學習者。所以學習者自主性的培養(yǎng)應當是教師教學和學生語言學習的目標。針對目前高職高專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差的情況,很多學校都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改革。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外教師合作上課的項目就是改變長期以來形成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一次很好的嘗試。
【關鍵詞】合作教學 ;嘗試;獨立自主;學習能力
一、中外合作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高職院校的英語專業(yè)起步較晚,課堂教學受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再加上受學生實際水平、教學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教學效果和質量不理想,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差,教學總體水平提高很慢。在這種情況下,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正是對課堂教學策略改革和教學模式改革的一次有效的嘗試。我們長期以來所習慣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方式是以教師為教學的主宰,課堂教學滿堂灌,忽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外籍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重視語言的運用,強調一切語言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這個“中心”來開展。一切教學活動都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為出發(fā)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為教學目標。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善于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點,共同思考和探討課堂教學,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更新選擇,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進和提高,在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中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必將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和獨立自主學習能力。
二、合作教學的具體過程及步驟
1.中外教師互相聽課,互相了解,給出評價,交流意見
中外雙方教師在合作備課之前的準備工作:雙方先互相聽課,在聽課的過程中互相了解對方的教學習慣和教學特點。同時,聽課之后雙方要互相進行總結對方的課堂教學優(yōu)點以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這為雙方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合作選課、備課,為合作上課作好準備
中外教師根據(jù)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來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
具體做法如下:
A. 選課
根據(jù)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來選擇上課內容
B. 備課
a. 討論教學內容, 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b. 選擇教學方法和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活動練習
c. 分析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d. 分配教學任務,合理安排時間
3.合作上課,互相幫助,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
合作教學的過程充滿了樂趣和驚喜。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雙方互相幫助,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活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A. 任務是分配好的,但協(xié)作是每時每刻的
雖然雙方的教學任務在備課的過程中早已做好安排,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雙方應隨時做好互相協(xié)作的準備,這正是“合作”的精髓,同時也是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和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精神的榜樣。
B. 課堂中注重實例說明和實踐練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用實例說明來增加學生的記憶力和感受力,同時輔以充足的實踐練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例如:在講《英語綜合教程》第四冊第二單元《太陽總在何處升起》時,為了使學生展開對于該單元主題的討論,我們設計了三個問題:Questions:
1.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in Wuzhong and life in countryside?
2.Have there been any changes in the countryside? What have these changes been? How have they affected you?
3.Wha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the city?
我們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這三個問題,然后用不同的形式將他們的答案表現(xiàn)出來,形式不限,可以是對話、短劇、演講甚至是歌曲。通過這樣的練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C. 教學中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fā)式互動式討論式和自學式等多種教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和使用了大量、靈活的教學方法,如Group Discussion, Voicing Your Views, Reading and Finding Information, Running Dictation等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使學生在合作討論及自主動腦思考的活動中展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啟發(fā)他們的思維來提高他們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
D. 活動后注重學生的成果展示及對學生的評價
教學活動后必須要求學生進行成果展示,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學習檢測,激發(fā)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成果展示之后作出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發(fā)揮自我的學習潛能。例如在講《美國文化》中的《美國電影》這節(jié)課時,我們在介紹完電影的類型及其代表作品之后,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將學生分為六組代表六個電影類型,然后再根據(jù)所給的八個人物/物體,進行電影類型模擬表演。我們給了學生一節(jié)課的時間去準備和排練,又花了整整一節(jié)課的時間和同學們一起表演,并且每一組的同學都得到了“Good job!” 和“Well done!”之類的評價,這大大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師生之間的情感得到交流,激發(fā)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合作后與合作前的對比
1.在進行過一段時期的合作教學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了在合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改變,教師由合作前的知識灌輸者轉換成為教學的指導者,學生成為學習認知過程的主體,有充分發(fā)揮其學習主動性的權利。
A.合作前
B.合作后
2.課堂教學的整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A.合作前:
a.課堂教學呆板、機械、沒有生機
b.課堂氣氛單調枯燥,無法激發(fā)學生興趣
c.課堂教學對于老師來說難點多,任務重
B.合作后:
a.課堂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教學活動多,生機勃勃
b.課堂氣氛輕松活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動機
c.教師作為學習的指導者,參與教學活動,幫助和啟發(fā)學生自己思考,提高學習效率和能力
3.學生的變化
(1)中外教師一起授課,給學生以新鮮感,給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我們的教學的一般形式都是一個教師在一個班或者是兩、三個班級進行授課,學生對此早已習以為常,但是對于兩個教師一起、特別是中外教師兩個人一起授課的課堂幾乎沒有感受,因此中外教師兩個人一起教授一門課程無疑會帶給學生以新鮮感,課堂教學被注入新鮮血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形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活動中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做到從簡單的學會向真正的會學轉變,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3)在表達觀點,發(fā)表意見及展示活動成果中鍛煉了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增強了自信心,激發(fā)學習的動力。
教學活動后必須要求學生進行成果展示,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學習檢測,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成果展示之后作出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發(fā)揮學習潛能。在學習成果展示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必將得到提高,學生的學習獨立自主性也會慢慢地培養(yǎng)起來。
綜上所述,合作教學在實踐中確立了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給予學生學習的指導,在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和學習態(tài)度,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教會學生獨立有效地制訂學習策略,因此對于提高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王篤勤.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外語界,2002(5):17—23.
[2]周娉娣.大學英語教材與學習者自主性培養(yǎng).外語界,2008(2):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