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亭
學習是一個人終生面臨的重要任務。然而,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知識信息量快速增長,知識更新的速度也更快。學習單靠“苦”是行不通的,還必須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不但要“書山有路勤為徑”,而且還要“書山有路巧攀登”。《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小學生要對寫作有興趣,“樂于書面表達”,能不拘于形式的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它要求老師應樹立全面的學生觀、大作文觀。“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毕旅婢驮诮虒W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談談我的認識。
一、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生活動的園地大多是學校和家庭,學生的感知范圍多是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可以從多方面采取多種手段進行。我們可以以需引趣、以得引趣。要讓學生寫出或?qū)懞米魑?教師必須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周圍發(fā)生的一切。針對學生作文基礎薄弱,可以要求學生先找出范文,每周摘抄幾篇,也可以自己寫,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換批改作文。這樣一來,有助于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同時也領略到別人的寫作長處。他們會更加留心周圍的一切,激發(fā)了寫作動力。
二、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生從家庭到學校,所見所聞是有限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币虼擞^察是認識客觀世界,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學生寫好作文,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平時就注重學生仔細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愛好觀察的良好習慣。然而,由于小學生受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往往觀察不細致,認識不深刻,寫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為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做到:(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細節(jié),培養(yǎng)觀察興趣。要在日常教學中指導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多看、多思,并把觀察所得隨時記錄下來,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思索的習慣。比如讓學生在美好的大自然中觀察自己所喜愛的景物、人物、動物、植物等作為習作素材;讓學生在假日里隨父母去商場超市買東西,細心觀察交易是怎么進行的,并把自己買東西時的心情、挑選過程記下來……這樣就會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興趣和能力。(2)指導學生明確觀察目的,捕捉事物特點。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少,往往對身邊的事物走馬觀花,記不住事物的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前就要明確觀察的內(nèi)容和目的,并在平時留心周圍的事物仔細觀察。比如在觀察一種植物時就要以《爬山虎的腳》為范例,觀察植物的根、莖、葉、花等特點,觀察人物時可學習《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讓學生仔細觀察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3)要確定觀察順序,抓住觀察重點。如在靜止觀察中要注意遠近、上下、內(nèi)外、高低等觀察順序;移動觀察時要做到景隨步移,記敘時把觀察點交代清楚。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注意讓學生積累詞語、豐富語音、訓練邏輯思維,才能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生普遍表達能力差,詞語匱乏,這是寫作能力的一大障礙。字詞是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材料,也是文章的血和肉,沒有豐富的字詞,沒有準確的組詞造句能力又怎能寫出好的文章?所以寫不出好的文章原因是讀的少、說的少、練的少,機械的重復作業(yè)占用學生的時間太多,單純的生字詞寫十遍八遍只是死記硬背,不是領悟含義、體會情感、培養(yǎng)語感的主要途徑。因此要讓學生多讀、精讀、在讀中品味詞語的妙處,充分感知課文,吮吸語言的營養(yǎng)。根據(jù)學生和課文的特點,其形式也要靈活多樣,創(chuàng)設情境,如:讓學生當演員,分角色朗讀,開故事會,或當導游等,使學生在活動中將課文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
四、在日常中加強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yǎng)
遣詞造句是習作的奠基石。遣詞造句的基本要求:一是用詞準確,二是句子完整。它的步驟是:(1)理解詞義。理解詞語表達意義,明確詞語運用范圍,分清詞語感情色彩。(2)選擇材料。選取一些新鮮的、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來寫,用詞要靈活,內(nèi)容要豐富。(3)培養(yǎng)造句能力。一個完整的句子至少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說的是“誰”或“什么”,這就是句子的主語部分。后一部分說的是“做什么”、“怎么做”或“是什么”,這就是句子的謂語部分。一個完整的句子應當把話說得具體明白,讓人一看就懂。因此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必須在平時加強以下兩點遣詞造句的訓練:1.句子結構要完整;2.內(nèi)容要生動。
五、注重口頭作文的訓練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和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蔽覀冊谥笇W生習作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說的優(yōu)勢,讓學生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訓練學生說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習作要求。進一步明確習作的具體要求,提高審題能力。二是說自己的準備材料。目的是檢查他們習作前材料的準備情況。三是口頭作文。該項結合習作指導過程,又分為說題目、說提綱、說作文。說作文可以采用個人說、同桌對說、班內(nèi)口頭作文交流等多種形式。通過說不但解決學生作文的內(nèi)容問題,而且還解決了他們的語言表達問題。
六、 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寫作空間
《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減少束縛,使學生進行有個性的表達,提倡自主命題,想方設法開闊學生思路,讓學生看到什么,喜歡什么,就寫什么,喜歡怎么寫就怎么寫,自擬題目,自選體裁;鼓勵他們“異想天開”,并把他們的作品積極、踴躍的向各種報刊雜志投稿,讓更多的人去認可他們的文章,這會帶給他們極大的寫作興趣。給學生一個更廣闊展現(xiàn)自我的空間,不要把他們束縛在“小課堂”中,讓他們從“小課堂”中走出去,汲取“大課堂”的營養(yǎng)。這樣他們的寫作欲望會不斷增強。
總之,要使學生的寫作素質(zhì)不斷提高,一定要從學生的內(nèi)部因素抓起,充分利用活動課,加強閱讀、觀察、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訓練,開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潛能,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愛好,指導學生自己去分析、判斷、推理;用自己的手剝?nèi)プ魑碾y的外衣,續(xù)而去皮見肉、去肉見骨、去骨見髓,循序漸進;當學生感到寫作不是一件苦事,而是樂事時,才能真正提高寫作能力,寫出好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