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蘭
【摘 要】在多年的教學中,筆者充分認識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性。為此,著重抓了以下幾點:一是重視數學的社會效應,誘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二是發(fā)揮情感的積極作用;三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四是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五是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六是開展比賽,適當競爭;七是提出問題;八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這樣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本文中筆者總結了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一、重視數學的社會效應,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fā)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并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讓其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激發(fā)和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動機。
二、發(fā)揮情感的積極作用,強化學習興趣和信心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氣氛
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于參與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從“知識傳授者”這一傳統(tǒng)角色中解放出來,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促進者、求知中的伙伴。當學生在探究中出現疑問或偏差時,教師要及時啟發(fā)并引向深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適時鼓勵,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恰當的幫助,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成功者。
2.愛護學生,融洽師生感情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由于和學生接觸時間少,師生交流機會不多,很容易在學習中形成古板、嚴厲的印象,如果學生感覺老師很可怕,就很難喜歡上他的課,因此,數學教師在平時要多和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有可能的話,經常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活動,讓教師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這樣學生才能喜歡你,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在初中,常常會有一些后進生,教師對他們應循循善誘,特別注意愛護他們的自尊心,要經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手段鼓勵學生,特別是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有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表揚,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上數學課到愛上數學課,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正確評價學生
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情緒、心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評價的主體和評價的方式也要多樣化,不可只就一次考試就給學生下定語。教師要善于用放大鏡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每一個問題,每個學生的評價不可輕易否定,不可隨便說“錯”,否則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善于告訴學生“你并不笨,只要你不斷努力,一定會學的很出色”。只有進行正確、科學的評價,才能使學生從評價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敢于前進。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與學是一個整體,是在統(tǒng)一過程里進行的。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如何發(fā)揮“主導與主體”的作用呢?我認為應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guī)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改。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另外,我還采取了“結對子”活動,一個優(yōu)秀學生帶一個差生,充分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以外的時間,讓他們進行學習上的交流,對于做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證實,我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課堂教學手段也在不斷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進入了課堂。它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放大了”教學空間,“延長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強了”課堂教學信息密度,很好的解決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量的增加與教學時間不夠的矛盾。它可以是微觀的可視化、靜止的動態(tài)化、抽象的直觀化。有些教師講半天還不一定能講清楚的問題,通過多媒體幾秒鐘就可以解決。多媒體技術聲、圖、形并茂,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多彩的感知環(huán)境可促進學生感官的發(fā)展,激起求知欲,使學生學得好,記得牢。要科學的應用媒體,不一定是越高級的效果就越好,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媒體??茖W的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可以創(chuàng)設開放式的教學情景,使得教學情趣盎然,豐富多彩,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
五、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的確,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而動手實踐則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fā)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fā)展思維能力。
通過動手操作使數學知識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數學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師將數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化活動,讓學生對十分抽象的知識獲得了相當清晰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后獲得的體驗是無比深刻的。
六、開展比賽,適當競爭
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適當參與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競爭。例如:課上小測看誰做得快,做完的馬上打分,得分高的及時表揚等多種方式。當然,教師要注意競爭的合理性,注意不要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看出競爭對增進學生思維、參與的積極性及興趣提高的程度都大有幫助,可見,競爭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七、通過提出問題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如果在教師的啟發(fā)下,由他自己去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義、定理和法則,他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就高。他克服的困難越大,他的學習就更積極,興趣也會更高。當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小組活動,為了解決某種問題而學習時,教師就能夠更加有效的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八、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應把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就會感到乏味,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減少機械化的程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只埋頭教書,不管學生的反映,必須把學生的快樂、苦惱和需要裝在自己的心里,在心理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情感上與學生產生共鳴,千方百計在師生間架起一座感情的橋梁,讓學生會學樂學。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