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眾所周知,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要想提高語文水平,必須過好作文關。時至今日,就小學生寫作水平而言,質(zhì)量尚低。教師越俎代庖,學生憑空臆造,使學生在作文選材上往往缺乏真實;內(nèi)容上缺乏廣泛;語言上缺乏生動,因此很難寫出適應新時期的作文,學生因此也很怕寫作文。如何讓學生對作文有興趣,做到有感而發(fā)、有話可說,寫出來有血有肉的作文呢?我在長期的教學中曾做了一些嘗試,收效較為樂觀,現(xiàn)談談一點做法。
一、在習作前要幫助他們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生活積累的準備
學生整天局限于學校、家庭的圈子,要寫出有新意的文章顯然是很困難的。因此,作文教學必須從感性認識入手,慢慢地做到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這樣可以解決學生無話可說、無內(nèi)容可寫的狀況,才能使學生愛寫會寫。
對小學生來說,作文教學一是從看圖作文入手,教師要教給學生由遠到近或由整體到部分地順序觀察圖畫,抓住圖中的重點部分進行指導,讓學生懂得不僅要把圖上看到的寫下來,還應寫出自己的聯(lián)想和真實感受;二是進行實地觀察,教師指導學生用眼睛看,再用心去想,根據(jù)看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最后組織生動、合理的語言表達出來。
(二)寫作知識的準備
生活積累的準備,為學生作文“言之有物”創(chuàng)造了條件。要使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條理、有重點地寫下來,做到“言之有序”,教師就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寫作基礎知識,如:用什么方法寫,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寫作中要注意些什么,應如何表達等。
(三)語言材料的準備
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一般是寫得不具體,抓不住本質(zhì),沒有特色,平淡無味,缺乏生動的語言和感情色彩。要消除這一弊病,需要學生大量閱讀各種讀物,從閱讀材料中學習和積累語言,使自己的表達不但具體,而且鮮明生動。
從三年級起,教師就應該指導學生收集課文和課外讀物中的成語、歇后語、名言警句、優(yōu)美句段等。讓學生掌握常用的詞語和一些基本句式,隨著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和年級的升高,再逐步提高要求,如要求他們對一些名篇、精彩片段、佳句做到熟讀成誦,培養(yǎng)學生自覺形成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做好了以上各種準備,就為學生學會寫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了大量的素材,又掌握了寫作方法,作文就不會無從下筆了。
二、培養(yǎng)學生富有個性思維
在日常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相同的題材,不同的學生寫作,有的立意新、見解深刻而獨特;而有的就事論事,平淡無味。究其原因,后者缺乏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缺乏個性的思維。例如,一次期末試題,作文題目是《我的老師》,不少學生寫的是老師上課、批改作業(yè)、帶病堅持工作、關心學生等內(nèi)容。這樣寫得真實,當然也感人,但大家都這樣寫,顯然思想被禁錮了,缺乏個性。而一個學生寫的是他們的語文老師是一個很幽默的老師,而且用事實和形象的語言說明老師是如何幽默的,學生們?nèi)绾蜗矚g他。這樣的選材就別具一格,具有獨特的見解和思維。
學生的思維,要靠老師的培養(yǎng)。老師要善于組織學生進行積極地、多角度地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并及時加以肯定。有一次,我出示了一個題材,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街道邊的兩棵小樹上系著一個吊籃,一個小孩坐在吊籃里,她的媽媽推著她蕩來蕩去?!庇械膶W生從損壞樹木可恥的角度談;也有的從小學生守則談,五花八門、各有千秋。但有一個學生說,如果在農(nóng)村,專門建一些這樣的設施,讓更多的小孩玩吊籃該多好。這樣的思維就有獨特之處,敢于在大多數(shù)人持否定態(tài)度時從肯定的角度談論。教師要善于抓住這樣的機會,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三、大膽開展學生作文的互評工作
按照一般慣例,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作文后,由老師批改,最后是老師的一番的指點。這種方法的弊端一是學生因害怕老師的指點而厭惡寫作;二是老師批改作文費時費力,而不愿布置作文;三是老師用成人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作文,由于年齡特點不同,容易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傊?種種方面都不利于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到頭來不是學生在作文,而是老師在作文。
在實際教學中,我常開展學生作文的互評活動,收效很好。課堂作文時,學生一邊作文,教師就在一邊瀏覽。學生寫作完成時,教師已對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組織學生開展互評工作,其辦法是:先由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會具有真情實感,而且學生自己往往會發(fā)現(xiàn)開始寫作時發(fā)現(xiàn)不了的東西;再就是讓其他學生發(fā)表評議,使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在學生評議的基礎上,老師給予適當點評,這樣既能起到導向的作用,又能起到鼓勵學生點評的作用。
學生作文的互評,讓學生的作文從學生群體的角度來賞識,保護了學生的個性思維,適于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特點及生活經(jīng)驗,也從另一個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