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鳳
語文是什么?筆者認為語文是與孩子進行一種交流,是思想與精神的融合,而前提條件則是師、生、教材三者之間關(guān)系的平等與和諧;語文是對生命力量的一種召喚,對人格魅力的感化,對心靈的洗滌,更是一種教化的方式;語文是一種親和力,是民族精神的現(xiàn)代化回放,語文就是愛國,語文就是正義的化身;語文是真實,是真實自我的一種觀照,是燭照社會、人生、品性,傳揚德行的一種行為;語文是最接近于生活的,是生活美的一種濃縮。
一、人性的語文
語文具有工具性,同時又具有人文性,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語文教學又如何浸潤人文色彩?如何負載精神的使命?如何流溢生命的動感?筆者在教授《清平樂·村居》時嘗試著運用了美術(shù)、音樂這兩件法寶,探索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肚迤綐贰ご寰印凡捎冒酌璧乃囆g(shù)手法,描繪了恬淡、安閑的農(nóng)村生活圖景,語言淺顯易懂。筆者把授課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詞作閑適的意境以及詞作者向往淡泊生活的心境上。在授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了古曲《漁舟唱晚》和《十面埋伏》,并要求用簡潔的形容詞描繪樂曲營造的氣氛。學生們被樂曲深深吸引了,并輕松地完成了任務(wù)。接著我布置學生用畫筆把這首詞勾勒成一幅畫,并邀請全班同學和我一起評出“線條感覺最好”、“色彩感覺最好”和“表現(xiàn)詞作內(nèi)容最完整”的三幅畫。其實,學生作畫的過程就是自學的過程。全班同學在積極的評價中加深了對詞作內(nèi)容的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老師對寫作背景作了提示,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截取平常的生活畫面所表現(xiàn)的詞人此時的心境。這時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可以讀懂這首詞的意境了,詞作婉約的風格、閑適的意境已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接著問:如果讓你配樂朗誦,給你《漁舟唱晚》和《十面埋伏》,你選擇哪一首?臺下幾乎是異口同聲:《漁舟唱晚》。于是在熟讀詞作之后,我播放《漁舟唱晚》作為配樂,大部分同學已能夠背誦詞作了。
這節(jié)課筆者充分尊重學生的情感和智慧,把學生看作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生命主體,并給了他們充分的創(chuàng)造時間和空間。用藝術(shù)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眼、耳、手、口等各個感官參與創(chuàng)造,使學生可以有更多的途徑、更多的機會體驗成功,并始終保持了創(chuàng)造的欲望和進取的心態(tài)。
人性的語文,就是要關(guān)注和挖掘課程中蘊涵的美好人性。人性的語文,就是要喚醒和培植學生心中的美好人性。課程中蘊涵的美好人性,只有成為喚醒學生心靈的源泉和動力,才能實現(xiàn)育人的價值。
二、生活的語文
語言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識字、習作、閱讀、口語交際等都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美國教育家華特曾說過:“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钡拇_,“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是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聯(lián)系學生現(xiàn)實生活”,“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滲透學生的生活,使語文教學返璞歸真,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教師把學生的視野引向生活,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給學生放飛心靈的權(quán)利,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因此,電視中的廣告、大小商店的招牌、學校里的每一塊標語以及家里、社區(qū)……一切有字的地方都是學生搜索、學習的目標。
三、對話的語文
對話的語文,就是在課堂這個特定的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之間平行交談,平等溝通,真誠互動,民主協(xié)商。對話的語文,不局限于單純的語言形式,同時也是雙方精神、情感、生命的對話,是相互信賴氛圍下的啟迪、交流之后的賞識和愉悅。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22課《林沖棒打洪教頭》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林沖棒打洪教頭的精彩場面,刻畫了林沖的謙讓、寬容的胸懷與高強的武藝。文中配有一幅插圖,形象地再現(xiàn)了當時扣人心弦的場面。在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多次對話以后,學生已然感悟到了林沖的高大形象。筆者決定以這幅圖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更深入地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于是,筆者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仔細品讀課文,認真觀察插圖,你能給這幅插圖起個名嗎?”學生再次趣味盎然地與文本開始了“對話”。片刻之后,一個個充滿靈性的命名自學生之口而出。有的說“一棒決勝負”,有的命名為“精彩一瞬間”,有的概括為“一棒揚名”,有的直接說成“大快人心”……看,這就是充滿智慧、涌動靈氣的課堂。學生的靈性、學生的激情,在課堂這個舞臺上,在“對話”這個編導之下,釋放出了無窮的力量。
對話的語文,就是強調(diào)互動和交融的語文。對話的語文,就是基于民主和平等的語文。“對話”如果離開了民主與平等,只能算是教師的“獨白”、“訓話”。面對教師的“獨白”,學生或是噤若寒蟬、萬馬齊喑,或是一味迎合、言不由衷。民主與平等,是對話的土壤和空氣。特級教師袁容說,課堂上盡量少說“老師跟你們一起干什么”,多說“讓我們一起干什么”,因為師生之間進行情感、思維、個性等交流互動時,教師才是學生的學習伙伴。
語文是一種詩性的光輝,一種厚重的關(guān)懷,一種浪漫的情懷,更是一種崇高的靈魂,一種尊重,一種人格。這才是語文。人性的語文、生活的語文、對話的語文,這就是我們大家共同追尋的語文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