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丹
“迂回”一指回旋、環(huán)繞,二指繞到敵人側面或后面(進攻敵人),可稱得上是一種戰(zhàn)術。蘇聯(lián)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任何一種教育現(xiàn)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越大。
新課程教學觀認為,教學不只是課程的執(zhí)行和傳遞,更是課程的創(chuàng)生與開發(fā),教學不是實施計劃、教案、照本宣科的過程,而是課程內容的持續(xù)生存和轉化的過程,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過程既是知識信息傳遞反饋的過程,也是精神情感交流融會的過程。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使師生在心理上產生“認同”與“共振”,使學生在充實而熱烈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理智的滿足和情感的愉悅。知識本身既有價值,但也不乏枯燥,學習中既有成功的快樂,也存在著艱苦,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在學習中,教師如何使學習變苦為樂、變枯燥為有趣,使他們想學、樂學、會學呢?筆者認為迂回教學的方法在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迂回在教育中
低年級小學生入學不久,正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教師教條說教、機械要求,將顯得蒼白無力。因此,在教育學生時,最好采用迂回的方法,如講個故事、編個童話、來個順口溜等。這樣,將道理和要求蘊含其中,他們邊聽邊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實現(xiàn)自我教育,其教育效果將會事半功倍,既簡單又深遠。
二、迂回在激趣中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對低年級學生尤為重要。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是迂回教學。如為了讓他們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要求學生描述一下教師的特征。如果像高年級習作中寫人一樣,要求他們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去說,他們就會興趣全無,而如果迂回一下,在課堂上,教師先稍作自我介紹,請小學生向家長介紹一下新老師,再將家長聽后說的話帶給老師,這樣,學生就不會有壓力,而且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肯定會很好地完成此項任務。
三、迂回在激勵中
低年級小學生好勝心較強,利用這一特點,采用迂回的方法,能將課堂上很多枯燥機械的學習環(huán)節(jié)變得簡單易行。如低年級要求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以讀為主。如果一節(jié)課反復讀,學生容易疲勞、乏味。解決這一問題,迂回教學方法也很有效,如組織學生參加學校朗誦比賽選拔賽,在班級舉行讀書擂臺或挑選“小小主持人”等。通過這些新穎的形式達到學生百讀不厭的效果。
四、迂回在增智中
教學的最高境界是教會學生自主學習,這需要較強的各種能力,因此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才是教育永恒的主題。低年級小學生像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因此,我們要努力抓住一切時機對學生進行訓練。其中迂回教學方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當聽到上課鈴聲,學生沒有安靜下來,怎么辦?是批評、訓斥,還是老生常談,重復一下要求或再口頭打幾遍鈴,讓學生練習?如果迂回一下,換個說法:小朋友們,聽!鈴姐姐在跟我們說話呢!你們猜,她對我們說些什么呢?小學生們的回答一定讓人滿意,肯定是豐富多彩,且教室會越來越靜。這樣的迂回既引導了學生產生豐富的想象,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又間接地教育了學生,真是一舉多得。
當然,迂回教學的方法屬于較高的教育機智的一種,巧妙地運用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教育藝術,運用得恰如其分,大有裨益,反之是故弄玄虛、畫蛇添足。我們在教學中應反復實踐,發(fā)揮其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