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萍
語文教學中有一種怪現(xiàn)象,即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隨年級的升高而降低。一次素質調查顯示,小學一年級學生對語文的喜愛率為65.3%,初中三年級為39.4%。出現(xiàn)此種現(xiàn)象的,筆者感慨頗多。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開發(fā)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使人文素質成為學生人格構成的一個重要部分,對他們的人生產生積極影響。所以,語文教學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起著豐富學生情感,提升學生品位、精神境界即完成人格完善的作用。但是,在實際中,語文卻成了最受學生、家長、社會漠視的課程。應當承認,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發(fā)達、物質富裕的時代,但同時這也是一個人心浮躁的時代。社會上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影響到了語文教學,學生僅僅把語文當作通往高考的敲門磚,當作工具,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社會的原因。但是,教師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其表現(xiàn)如下:
一、一切從考試出發(fā)
雖然語文改革搞了這么多年,但收效甚微。不少中學生閱讀不懂句讀,不解語義;寫作則錯字連篇、語句不通;聽話則不得要領、不明主旨;說話則詞不達意、語無倫次。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教師忽視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受社會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把教學變成了指導考試的工具,考什么就教什么。平時教學中,重視思想內容、輕視詞語段落;重視篇章結構、輕視語言運用;重視文學文體、輕視實用文體等等。久而久之,學生都成了考試的機器,難道機器對語文能有興趣?
二、忽視語文多義性特點,簡單傳授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我們的教師卻根據教學參考書,強求學生接受一個共同的“哈姆雷特”形象。教師們將教參視為神明,雖然腹誹,卻也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半步,唯恐考試時出現(xiàn)有關內容,學生的答案對不上號?!罢Z文閱讀是對話”,對話是多重的,涉及到作者、作品、讀者、編者等多個因素,讀者在教學中即是教師和學生??晌覀兊恼Z文教師卻恰恰忽視了其中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閱讀課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變成了強買強賣的關系,閱讀課變成了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長此以往,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有何奇怪?
三、重視知識積累,忽視知識得來的過程
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語文學習的兩個關鍵點,即積累和語感。積累不僅指語言知識的積累,也包括著對其承載的感情、文化等的積累。語感更是一種素養(yǎng),是在長期語言感受和運用中養(yǎng)成的一種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比較直接的感悟、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和語感必須來自于親身實踐,要有長期的語言訓練過程才能形成。因此,只有加大語言訓練的力度,學生才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并形成文化心理沉淀,進而成為語言素質、人文素質。語文學習是一個復雜的心智過程,需要學習者不斷實踐,不能幻想“畢其功于一役”。而我們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急功近利”,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誦讀不足、介入太快;咀嚼不足、問題太快;欣賞不足、答案太快;寫作指導不足、寫作套子太快……這種種做法,對學生來說,無異于殺雞取卵,雞都沒有了,興趣還何存?
四、教學方法陳舊
作為教師,應該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主導者,因此,教學思路要活,教學方法要活,要學會動腦筋、想辦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充分駕馭課堂的能力。劉國正先生說過:“語文教學要追求活,怎樣才算活呢?教學活動要能撥動學生心弦,激發(fā)學生的感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之,教學方法能不能活,關鍵還在教學觀念是不是新。但是,我們許多教師都忙于應付考試,埋頭于幾本教學參考之中,缺乏前瞻性。一篇文章多年不變的講,不同文章方法不變的講,以至于學生都清楚老師的講課過程,稱其為“老師常談”。
五、語文教學局限于課堂上,教材之中
未來世界對人才素質的高要求,強烈呼喚素質教育的落實和到位。語文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小”課堂不能包容“大”語文,應把語文推向社會,讓學生以社會為中心,拓開視野,活躍思維,使“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讓語文與學生的生活處處相連,將語文置于廣闊社會領域之中。在這一個問題上,我贊同語文教育家張孝純先生提出的“大語文教學法”。第一,大語文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封閉性,創(chuàng)造了開放性。它把語文教學納入到了社會生活的廣闊天地,使學生不論在學校、家庭,還是社會;無論是讀書、看報、看影視、聽廣播,還是社會交往中的聽話、說話、寫話,都可以有意識地學語文用語文。第二,大語文教育強調語文的整體性。這表現(xiàn)在:第一,加強學校語文同家庭語文、社會語文的有機聯(lián)系,創(chuàng)建三結合的語文教育體系;第二,實現(xiàn)德育、智育、美育、勞育的和諧統(tǒng)一,突出德育在其中的統(tǒng)率地位;第三,實現(xiàn)智育與知識、智力能力的和諧統(tǒng)一;第四,加強語文同其他學科的橫向聯(lián)系,實現(xiàn)語文與其他學科的相互配合;第五,加強語文課各個部分之間的系統(tǒng)化聯(lián)系,諸如聽、說、讀、寫、思之間以及課堂教學、課外活動、考試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傊?要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就必須將小課堂與大社會聯(lián)系起來,增加學生對語文的親切感。
上述種種原因結合在一起造成了學生興趣缺失的局面,但作為其中占主要因素的教師,應首先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轉變觀念、改革創(chuàng)新。希望語文不再是學生的心病,教師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