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摘要: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承載中華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說:“識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比松斆髯R字始,漢字教學與人的發(fā)展關系之重大,由此可見一斑。然而,識字教學歷來就是一個難點?!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交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痹谧R字教學中,我采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輕松、快樂地學會生字。
關鍵詞:識字興趣;想像能力;生活識字;自主識字;游戲識字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往往忽視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主動性,缺乏學生對漢字規(guī)律的自主探究,教學過程單調(diào)乏味,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累。新大綱強調(diào):識字教學要體現(xiàn)漢字的特點,做到音形義相結合。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jù)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yǎng)識字能力?;谶@樣的認識,我就對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學習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遵循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
識字教學初始階段的對象是6~7歲的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這一階段的兒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潑好動、愛玩,不能長時間專注某一事物,喜歡具體形象的東西,記憶力較強,但學得快,忘得也快。如呈現(xiàn)一個漢字,兒童對其形狀的辨認經(jīng)歷的認知過程是:(1)先整體后局部。即識字總是先感知字的整體,然后辨認個別筆畫。(2)先輪廓后內(nèi)部低年級兒童往往對字形的輪廓容易掌握,對內(nèi)部細節(jié)難以牢記。(3)先上部后下部。(4)先左后右。(5)先熟悉后生疏。了解兒童的這些認知特點,我們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就要從內(nèi)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來考慮,為兒童探求新知提供可能。內(nèi)容上要從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到深,教學形式上要生動活潑,教學難點要分散,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使兒童能喜聞樂見,易于接受和記憶,從而促使識字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直觀演示。實踐證明,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吸引學生主動識字。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小貓種魚》一課中的生字“玉”和“土”時,教師先出示圖畫,讓學生觀察上面畫了什么?然后練習讀出“玉”和“土”的字音,最后指導寫這兩個字。在指導寫這兩個字時,老師并沒有領著學生一筆一畫地寫,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寫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一個學生說“玉”是“王”字里加一點,另一學生說“土”字是“王”字少一橫,還有學生說“土”字上面一橫短,下面一橫長……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利用有效的手段,能點燃起孩子智慧的火花,改變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手段有:掛圖、實物、投影、多媒體課件、表演、繪畫、音樂等。
2.游戲法。興趣是激發(fā)兒童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zhuǎn)轉(zhuǎn)……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三、給字配“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痹谧R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簡筆畫簡潔、生動且內(nèi)蘊豐富,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低年級兒童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思維動畫”,如教學“跳、扔、舉、拍、掃、洗、刷、端”一課時,讓學生運用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讓字形在腦海里如動畫般流出來,讓一個個靜止的生字都活起來,初步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能力。給字配“畫”恰當?shù)亟Y合在圖畫與文字的巧妙聯(lián)系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使學生主動地識字,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四、變換角色,讓學生主動識字
識字教學要改變或避免教師教,學生學的狀況,積極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生進取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可互換角色,給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識字的情境,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的規(guī)律。比如,在教學中出現(xiàn)了要學的生字,老師不是一一領讀,而是讓學生說說哪些字自己會認了,鼓勵學生當小老師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識字任務。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
五、拓寬識字渠道,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作為母語教育,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可以說生活是知識的海洋。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空間識字,不僅是識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現(xiàn)代社會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要考慮到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鼓勵孩子在生活實踐中主動識字。學生可以利用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校園里的墻報、師生的姓名、社會上的廣告牌、建筑物的名稱、商品的標簽、實物名稱、各種圖書、電腦、網(wǎng)絡等等,都能成為學生識字的重要途徑。如果老師能有意識的加以引導,必將使孩子們跨入更大的識字樂園,也必將在這個廣闊的世界里有更多、更新奇的發(fā)現(xiàn)。
六、展示與評價相結合,鼓勵學生自主識字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張揚個性,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一年級教材“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展示臺”。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個小欄目,讓學生對自己所識的字進行交流、交流的內(nèi)容不應僅限于識了哪些字,還應包括識字方法,同時讓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簡單的評價,使學生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七、自做“識字課本”,引導學生把教材向課外延伸
識字教學需要課本,這是學習語文的憑借。然而識字僅僅靠幾冊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課本能容納的東西實在是太有限了。盡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課本上幾次出現(xiàn),但絕大部分仍達不到讓學生形成永久記憶的次數(shù)。至于生字的多義性,要在有限的課本中多次體現(xiàn),更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教材的學習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學習生字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生活中接觸到的廣告牌、商品包裝物,還有各種報刊雜志都成為兒童識字的好材料。讓他們收集起來,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體會收集、整理、編排的創(chuàng)造過程。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qū)W習,自得學習,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多多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參考文獻:
[1]謝志良.新課程怎樣教[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小學語文教學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