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微波
摘要: 從20世紀20年代我國電化教育開始興起,有關電化教育的實踐活動在社會各界轟轟烈烈地開展,隨之相伴的有關電化教育的理論探討也在不斷地前進完善。文章對近代我國電化教育有關書刊進行評述,希望從另一個視角研究近代我國電化教育發(fā)展狀況。
關鍵詞: 電影;播音;電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31—0249—02
從20世紀初開始,我國近代一批批抱著教育救國理想的有識之士,籌辦教育,進行教育革新,我國早期電化教育就是在這些運動中起步并發(fā)展的。我國電化教育的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歷史,電化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主要研究電影教育的理論和實踐[1]。從1933—1948年,我國先后出版了《教育電影半月刊》、《電化教育》、《電影與播音》、《電教通訊》、《電化教育概論》、《有聲教育電影》、《電化教育講話》等一大批有影響的電化教學理論書刊,這些書刊在當時對于剛起步的中國電化教學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一、期刊
1.《電化教育》。1936年“中國教育電影協(xié)會”的陳友松、盧時白兩位理事在上海合辦了一個“中國電影教育用品公司”,并出版了《電化教育》,這是中國最早的一份電化教育領域專門刊物[2~3],旨在積極推進電影教育,至抗戰(zhàn)爆發(fā)???共發(fā)行了6期,16開,非賣品,每期萬份贈送全國教育機關?!峨娀逃房请娊汤碚撝?、技術推廣文章和相關法令,如:《電化教育總動員》、《編輯電影片之簡易工具》、《各省市電化教育人員服務辦法》等,該刊還登載教育部播音節(jié)目每月預報,報告教育部電化教育當月實施動態(tài),推薦教育影片。
2.《電影與播音月刊》。1942年3月15日創(chuàng)刊于四川成都,由金陵大學理學院創(chuàng)辦,孫明經親任主編[2~3], 16開本,每年出刊10期,1948年9月出至第7卷第5期后因經費困難停刊,前后歷時7年,共出63期50本,合計1 468頁。1946年4月,當時在教育部和四川教育廳的推動下,教育部參與《電影與播音月刊》編輯工作,使該雜志成為全國性的電化教育刊物(后改為《影音》)?!峨娪芭c播音月刊》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有關于電影、廣播、電視、攝影的綜合性學術月刊,雜志最初編譯性的文章占多數(shù),隨著電化教育的開展和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我國電化教育工作者自己的文章逐漸增多,專門介紹電影與播音技術的施教方法,呼吁將電影服務于教育,同時介紹了許多國外電化教育概況和相關理論。《電影與播音月刊》對近代中國電影、電化教育事業(yè)的普及推廣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當時的電化教育刊物中是辦刊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影響最大的刊物。
《電影與播音》曾在2卷1期上刊載了一篇文章《一個理想的電化教育學生》,文中概括了當時對培養(yǎng)電化教育學生的具體要求?!半娀逃龑P蘅频哪康?是為了培植從事電化教育的專門人材。凡為該科學生應該具有下列四端:(1)事業(yè)的認識……。(2)基本課程的基礎……。(3)活動的才能……。(4)多才多藝……?!盵7] 這樣的一篇報道相當程度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于電化教育工作的急需和認可,認為電化教育對于中華民族的復興有很大的貢獻,電化教育人才要具有多方面的活動才能,文章貼切地反映了當時時代、社會給與電化教學的認識評價。
二、書籍
1.《有聲教育電影》。193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陳友松著述的《有聲教育電影》,這是我國出版的第一本電教專著[2~3]。全書內容分為自序、電影教育之地位、視聽教育之總檢討、世界各國電影的現(xiàn)狀、教育有聲電影之制造、視聽教育行政、中小學有聲電影教育的實施、大學及成人電影教育的實施等12章,24開,共258頁[4]。書中詳細介紹了各種視聽媒體的特點、功能及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對國外的電影教育也作了介紹。
“電影可以征服空間與時間,能把一切現(xiàn)代的工具所能獲得的知識都表白出來,把一切實物實事表現(xiàn)得活動如真”;但是,“電影教育限于視聽教育,不包括其他官覺的教育,所以勞作教育不可偏廢”;“電影限于實物實事的代表,究競不如實物實事的真實,所以直觀教育如參觀、旅行、博物院、展覽會、科學實驗與模型等不可偏廢”;“電影教育(下轉274頁)(上接249頁)也決不能取教師而代之”[4]。
2.《電化教育講話》。1948年,中華書局出版了舒新城的《電化教育講話》,全書分電化教育的實際問題、電影放映、電影教學、教育電影制片問題,教育電影的教育觀、攝影技術等8章,32開,共188頁,成為近代中國影響最大的電化教育專著[5]。該書從電化教育的實施問題、電影教學的優(yōu)缺點和教學法、教育電影的教育觀、教育電影的攝制技術等方面對電化教育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教育平民化”的教育觀和“電影與播音不過是教育上的工具”的電化教育觀。提出各種媒體的綜合運用的重要性,指出工具是為教育方針服務的?!半娪芭c播音不過是教育上的工具,它們有超過其他工具的效能,但在學校教育中決不能完全代替書本、儀器、標本、圖表等,在社會教育中,也決不完全能代替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等……。要重視電影與廣播的效用,尤其是重視它們在中國教育上現(xiàn)階段的效用,但決不可輕視其他工具的效用?!?[5]
從我國第一部電化教育專著,1937年陳友松《有聲的教育電影》提出 “新時代的教育機關要應付新文明的要求……于是采用視聽教育的工具” [4],到1940年教育部電化教育司《電化教育》定義:“電化教育是利用電力進行各種教育……它包括電影和播音教育”[6]。可以看出,當時的電化教育都是專門指電影教育和播音教育。1948年舒新城《電化教育講話》指出:“電影和播音不過是教育上的工具……但在學校教育中決不能完全代替書本、儀器、標本、圖表等”[5],說明當時學者已經從理論和實踐上認識了電影和播音作為課堂教學工具的局限性和制約性,這些理論和現(xiàn)今認為,“電化教育是運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有目的的傳遞教育信息,實現(xiàn)最優(yōu)化的教育活動”有著接近之處,說明近代我國電化教育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體系都在不斷地發(fā)展完善。
參考文獻:
[1]吳在揚.中國電化教育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劉志波.教育技術發(fā)展[EB/OL].http://www.chinaet.org/content/16/
1442.aspx,2001.
[3]阿倫娜.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年表(討論稿)[EB/OL].http://www.chinaet.org/content/16/1219.aspx,2007.
[4]陳友松.有聲的教育電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
[5]舒新誠.電化教育講話[M].北京:中華書局,1948.
[6]謝學斌,林嘉欣.淺析電化教育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陜西教育:理論版,2006,(12).
[7]辛顯銘.我國綜合性大學早期培養(yǎng)電化教育專業(yè)人才的先例和經驗(上)——金陵大學推行電化教育三十年系列述評之一[J].電化教育研究,2005,(7).
The books of the modern audio-visual education in China
YE Wei-bo1,2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Normal College , Hangzhou 310036, China)
Abstract:20 years from the 20th century the rise of Chinas audio-visual education began, The practice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carry out spectacular, With the attendant accompanied on the theory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 is being continuously improved to create . Articles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s reviewed on audio-visual education and hope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studying modern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dio-visual education.
Key words: films; broadcast; audio-visual education(責任編輯/ 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