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興愛
〔關鍵詞〕 法制教育;青少年;法制課;
活動;家庭;社會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2(B)—0011—01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犯罪人員低齡化的趨勢日趨明顯,我們必須意識到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的迫切性。青少年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形成,必須依賴于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的灌輸和教育。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加強法制重要的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社會上也要進行這個教育?!?/p>
一、上好法制課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陣地,而上好學校法制課是青少年法制觀念形成和提高的有效途徑。但從目前中小學法制教育現(xiàn)狀來看,還遠遠不能滿足青少年法制觀念培養(yǎng)的需要。這主要表現(xiàn)在法制課教學體系還不夠健全,教學內(nèi)容還不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方式陳舊落后,這嚴重影響法制課教學效果;法制教育形式過于單一,大多局限于課堂法制教學,學校課外法制教育活動開展甚少或處于空白狀態(tài);部分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人為壓縮教學時間,致使法制課教學課時嚴重不足,教師充其量只能粗線條地介紹一些最基本、最起碼的法律常識,而很難深入聯(lián)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無法讓學生學以致用。
法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其與公民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因而,這就要求在法制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加強案例教學,即授課教師在講解有關法律知識時,要盡可能地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以案說法,使法律知識由抽象到具體,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間接地接觸了社會實際,有助于促進其法制觀念的形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改革評價體系,把結(jié)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結(jié)合起來,切實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一方面要抓好導向教育,幫助學生辨別是非,正確選擇人生道路;另一方面要抓好后進生教育,促進后進生轉(zhuǎn)化,引導后進生健康成長,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二、開展多種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活動
在校內(nèi),可開展法律知識競賽。通過競賽形式,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有關法律知識,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可開展相關法律問題的討論會。在學生中開展對有關法律熱點問題的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加強其對有關法律問題的認識,從而提高守法的自覺性;可舉辦法制專題講座。通過從校外邀請德高望重的法學教授、律師、司法干部進行專題講座,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法的積極性,也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還可組織模擬法庭,讓學生體會一下當法官、檢察官或律師的感覺,從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校外,可適當選擇一些較有普遍教育意義的案件組織學生參加旁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接受法制教育,感受法律的威嚴;也可組織學生參觀監(jiān)獄,通過失足青少年的現(xiàn)身說法及了解其勞動改造情況,讓學生從中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從而爭做遵紀守法的公民。
三、發(fā)揮家庭和社會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
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家庭教育的好壞、家庭成員道德品質(zhì)的優(yōu)劣和法制觀念的強弱對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極大的影響。家長應自覺地遵紀守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zhì),注重自身形象,注重言傳身教。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家長應采取平等的、民主的教育方式,要以理服人,重視與孩子的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而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方式,更不能溺愛和放縱孩子。
青少年法制教育也離不開全社會的關心、配合和支持。其間,我們應充分重視大眾傳媒的法制宣傳教育功效。大眾傳媒應肩負起自身的社會責任,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安排一些健康向上的法制教育內(nèi)容,以促進青少年正確法制觀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