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東
〔關鍵詞〕 青少年;德育工作;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2(B)—0009—01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前途。怎樣做好青少年德育工作,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進行深思和探討。
一、青少年德育工作難的原因
1.社會原因。建國60年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一些不良文化也在潛滋暗長,如暴力、兇殺、色情等不良文化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一些不良網(wǎng)站更是嚴重侵蝕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家庭原因。有些家長一心鉆進“錢”眼里,放松了對子女的品德教育;有些家長只重視對子女的物質投入而缺乏感情投入;有些家長因社會就業(yè)面窄、就業(yè)難等問題感到“讀書無用”,喪失了教育孩子的信心。
3. 學校原因。近年來,雖然國家三令五申要對中、小學生減負,要實施素質教育,但一些學校還是把主攻方向放在抓升學率上,從而或多或少地產生了輕視德育的傾向。
二、對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思考
(一)學校作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前沿陣地,應當積極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把學校變成青少年成長的家。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應當以愛作為基礎,無論是學校規(guī)章制度還是工作安排都必須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的一言一行要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教師就是最可信賴的人;班主任更要給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在愛的沐浴中找到自信,健康成長;在愛的沐浴中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在愛的沐浴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奮斗目標。
2.把學校變成青少年成長的樂園。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苯處煹慕巧嵌嘧兊?在不同環(huán)境中可以是學生生活上的父母、學習上的良師、共同成長中的伙伴等。課堂是嚴肅的,但更應該是快樂的。學校應把沉悶的課堂變成快樂的學堂,把被動的學生變成渴求知識的主人。學校還應寓德育于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由于學生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學校的活動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只有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自由的成長,學生才會熱愛學習,熱愛學校。而讓學生參加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更加深入了解社會,他們才會更加關注社會,熱愛祖國,從而奉獻自己的愛,為國爭光。
3.把學校變成青少年放飛理想的基地。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場所,而且也是學生提高素質、樹立遠大理想的堅實基地。在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的特殊時期,學校應組織各種健康向上的活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校園的和諧,從而播撒希望,放飛理想。
(二)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從小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是家長的義務,家長應很好地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教育孩子誠信明理,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點,關愛孩子要有分寸,適可而止;還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而達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效果。家長要強化家庭責任意識,要克服自身的一些不良行為,尤其是影響子女一生的行為一定要慎重對待。
(三)社會教育:社會是復雜多變的,但青少年思想單純,往往經(jīng)不住社會不良文化的誘惑。這應引起社會各界高度的重視。其間,政府要真真切切地關注教育,關心教師和學生。一方面要切實落實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解決教育發(fā)展中遇到的困難,加大人才培養(yǎng)力度,激活用人機制。另一方面要督促和協(xié)調各有關部門加大執(zhí)法力度和政策落實,嚴控不良文化的滋長和蔓延,給廣大青少年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于特殊教育群體,應建立特殊的教育機構(如少年管教所等)進行特殊管理,還應關注青少年中的弱勢群體,建立起幫助弱勢群體發(fā)展的長效機制。
總之,青少年德育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家庭、學校、社會哪一方都不能單獨承擔教育好青少年的責任,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