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榮
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主流是素質教育。而中學體育現狀調查表明,傳統的體育項目、體育設施、體育管理、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為適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學校現行體育必須進行改革。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與同仁們探討。
一、中學體育教學的現狀調查分析
1.中學體育教學的現狀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體育歷來被認為是“偏科”。有些學校領導對待體育的態(tài)度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就不要”。一些社會等級觀、價值觀和倫理觀造成目前社會普遍存在“重智輕體”的現象。學校、家長為了升學考試,片面追求升學率,導致“應試教育”的產生,使“智”與“體”存在著搶時間的矛盾。在學校工作中,很少有教師把體育教學納入正常的工作范疇,缺乏對體育工作的長遠規(guī)劃和具體安排。因此“壓”體育課或停開體育課,給文化課“讓路”的現象十分普遍。有些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上級主管部門對體育的投入太少,致使體育教學的場地缺乏、器材不齊、師資不足,使學校無法開展正常的體育工作。
2.教師是關鍵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的一個基本條件。然而據調查顯示,目前中學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有的教師上課準備不充分,教學內容枯燥、教法單一、呆板;有的教師采用“放羊式”讓學生自己活動,師生關系不融洽,甚至對立。
據資料顯示,小學體育課是學生喜歡的課程,有58.7%的學生對體育課滿意;但到了初中,體育課受歡迎的程度降到了第二位,對體育課滿意的學生只有34.9%;而到了高中,體育受歡迎的程度已降到了最后,對體育課滿意的僅11.9%。
3.現行中學體育的誤區(qū)
現行中學體育教學只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只重視“中考”“達標”,而忽視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根本不管鍛煉的規(guī)律和教學原則,上課只重視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而不顧學生的興趣、情感和學生的承受能力。這些做法與“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方針背道而馳。
二、如何進行中學體育改革
1.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
中學體育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增強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上,還應該注重開發(fā)學生智力、完善人格、培養(yǎng)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使其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平臺。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好組織、啟發(fā)、引導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處于積極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教”的主觀愿望轉化為學生渴望“學”的內在需求。學生需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對體育課教學內容、組織形式、方法、評價進行大膽改革
(1)教材內容要改革。現行的體育教材內容多而雜,缺乏年齡、性別、專業(yè)、區(qū)域的特點。教學內容陳舊,只重視知識本身,不重視知識的更新和選擇,沒有針對性,教材內容脫離教學實際。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改革,打破以競技運動項目為核心的教材體系,需要選擇一些非競技性的、學生感興趣而又喜聞樂見的、參與性強的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加,達到全面鍛煉的目的。
(2)組織形式要改革。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應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如果每節(jié)體育課都是千篇一律,這樣的課就沒有新鮮感,也就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的教學應追求學生的心理、情感和身體都投入體育活動時所引起的快感,并使之貫穿在學生一生的生活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教法要改革。體育教師應該主張教無定法、靈活應用多種教法。不應生硬地采用講解、示范等方法,應開拓一些新的方法。同時體育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感受、去體驗各種項目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幫助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選擇自己所樂于接受的運動項目,自覺地、主動地投身于體育運動中。筆者認為體育課應分組、分層次、分項目進行因材施教、巡回指導,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4)評價要改革。體育課的評價應改變人為評價的模式,采用心率、密度、運動負荷等生物學科的知識和方法來評價的模式。評價體育課的好壞應該以快感(笑聲)和體質全面的提高(汗水)為基準。
清華大學對歷年新生入學的體能測試表明,我國體育競技水平日益提高,逐步進入世界體育強國之林。而我們的中學生,特別是智育優(yōu)等生,為什么體能下降了,為什么中小學生近視率增加了,現行的體育課上教了什么,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故筆者認為中學體育的改革勢在必行。
(作者單位:四川省什邡市鎣華八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