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鏘廣東南海西樵人。1981年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廣州畫院院長、廣州市文化局副局長?,F(xiàn)任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并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州市教育基金會少兒美術教育委員會會長、廣東樵山書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優(yōu)秀專家。自1973年起,作品均入選歷屆全國美展。1985年以來,曾分別在國內外舉辦六十多次個人畫展。此外,出版有個人專集二十多本,散文集一本,詩集兩本。
草原上的花木總長得那么細小,想必是因為它們在如此廣袤的天地間,怎好意思“自大”?
森林里的樹們擠迫著向上瘋長,它們要比高么?不!它們都只是需要太陽。
思想、飲酒、畫畫、讀書之所以快活,許是這無須掌聲和“技巧”。
畫畫,可以享受到一種“無知”的樂趣。
“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其“之間”之所以妙,我看是因此可以到達一個莊子的“知止”境界里,逍遙。
當我自以為有了點智慧的同時,也感到自己沒有智慧。
“藝海無涯”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沒有“真理彼岸”的意思。
沉默者并不都因為怕“多嘴惹禍”,也有說不出個“是”與“然”來的。比如我就沒擁有過真理。那,去爭辯什么?
我這“口水佬噴口水”也只是種嗜好?!肮猛灾保寗e人“姑妄聽之”聊作圖個樂子消悶解窘而已。
畫畫,總是“無中生有”、“無是生非”,所以,畫畫人總惹人討厭。
看著蜻蜓,自己也想飛,只不過我能放飛的唯有思想。
蝸牛不“牛”,它有它的“天賦”,總是那樣悠然自信地背負著爬行——像我。
飽受了天磨地劫而殘缺了的喬木,每被世人供賞,還得因為“愛”而被再扭曲、再剪裁。
良知不附有《產(chǎn)品使用說明書》。
葵花吐花時,向著天、追著日,成熟時卻垂著頭、彎著腰向著大地。
理性不是執(zhí)著、更不是偏執(zhí),理性是自由的前提和保障,理性并不源自學問與知識,只源自一個善良的心靈。
名利,只與人的際遇有關,與人的自身才華和能力并無必然關系。
連生命都是偶然的,那么還要乞求什么?
行走江湖賣藝者,擺起花架子自然要耍其“套路”與“程式”,以彰顯點“形式美”,花拳繡腿也著實能贏得喝彩聲的。
讀書不為求知,求與哲人會心。
勛章“別”在胸襟。
“思”是心田,“想”是相心。
幸福,每每會在你的苦心追求中與你擦肩而過。幸福在于邂逅、感受和珍惜,無法追求。
說能教你做大師的人,肯定不是大師!是騙子或者是瘋子、起碼是白癡。
“學海無涯”,是說你要“學”就別指望靠什么岸。岸,沒有!你就在學海上浪蕩得了。岸,在你心底。
妥協(xié),也是一種力爭。
道理,只能講給自己聽。
樹,或有不諳“樹秀于木,風必摧之”之冒失,但不會“削足就履”的愚蠢。
沒有八大山人的厄運,沒有凡高的倒霉,沒有畢加索的風流與狂怪,我憑什么去學他們?
我守不住良宵的朗月,卻可以日復一日迎接晨光。
雅人道:“錢財如糞土”,俗人說:我們世代都知道“糞土即錢財”。雅俗何異?
古人謂:畫無定法,物有常理。然則物理者何?“無為而為”、“自然而然”是也。
為糊口而畫畫,是謀生之下策,不得已而為之者也。因仕途失意,為逃逸而畫,則非高人而不可為。我之畫畫,近前者而遠后者,更多或只是嗜好而已。
當你自己“以為是誰”的時候,便就沒有誰會理睬你。
對大自然的敬畏,是生之為人的標志。
每逢天災,有好事者以為是天對人的報復云云,我看持此論者太小看天了,天,才不會管你,天行其天道而已。
樹,順天意守天時而不泄天機。
好畫畫者未必要奢望 “獨步畫壇”?畫壇又能容得了誰來獨步?畫壇,是個名利場、是非地,你要涉足,就“時刻準備著”!
“美術史”是寫給有興趣閱讀美術史的人看的,與畫好畫沒有必然關系。畫畫是天性是興趣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做學問、更不是做功夫。按理論生活的人,終為理論所拋棄。
虛飾是人性的世俗常態(tài),自慚形穢的人更熱衷提“時尚”、“時裝”、“整形”。素面朝天,“環(huán)?!倍纸】?,何樂而不為?
理性無須以理論作后盾,“三思而行再思可以”得了。佛說:自覺、覺悟。
井底蛙又怎么了?佛說:“一花一葉一世界”,那么井呢?世人有幾個誰不是“井底蛙”?你以為自己認識了世界嗎?能認識自己的人,已經(jīng)不得了,已經(jīng)是哲人了。
苔蘚渺小得連供自憐的影子也沒有,可是,它們卻為裸地蕪原的世界貼上第一張寫著“生命宣言”的綠色傳單!
兩到羅浮宮,我都沒有想走近蒙娜麗莎——爭看的人太多了。
像人一樣,作品的誕生后,其生死就只能靠作品自己。
獅虎成年,便得離群覓食,不像蟑螂們擠迫在陰溝里扎堆。
面對同一世界,正眼看和斜眼看是絕不一樣的。
寫意畫,就是要寫意地畫,求其舒心酣暢。
畫畫和學畫畫不是同一回事。
因為人世間戰(zhàn)爭不斷,所以我們熱愛和平,因為世事荒誕,所以我們表現(xiàn)理想。
藝術需要創(chuàng)新,但藝術并不為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不是藝術的目的。
畫畫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那里,我擁有了理想的生活——快樂自由。
藝術的本質是自由的,根本無須造作。我畫畫是對靈感的迅速回應。
寫生,為的是在心緒平寧中與大自然耳語。
“文人畫”的出現(xiàn),是一種智者在無奈中為珍惜生命而選擇的不誤人傷己的逍遙,杳無野心。
開拓是在自己的領地上拓荒,與鄰人的處女地無干。
無名不是無明,明者忌名,故世有隱士高人矣!
清高的竹,只合風月,卻與殿堂棟梁無緣。
品味水果,咀嚼樹的歲月。
蓮的高潔,實際上離不開支撐它根下的淤泥。
只有大地才能匡扶一切的生、收容所有的死。
寧靜為什么能致遠?是因為在寧靜中才能諦聽自己的心跳。
樹,親歷了滄桑而不說,因為它已明擺著立在那里。要說豈不多余?
先人未因資訊匱乏而比信息時代里的我們無知與淺薄,許是因為他們更富有貼緊心靈的時間。
樹木無知于生命的意義,但活得豎起了生命的威嚴。
蘭本是草,無知人給予它的“君子”美譽。
石,越丑越美,因為它蘊含了人所無可比擬的風云歲月。
不辯,不是不便,而是因為我對真理存在的無知與杳然。
“大智若愚”,若愚不是扮懵裝傻。
沒有“成功”的狂喜,自然就沒有“失敗”的傷悲。
畫畫不是用兵與行政,故無須韜略和權術心計。也因此畫畫無須言聽計從、仰人鼻息。在藝海揚帆導航的只有心靈。
文學是自然人給文而化之的體現(xiàn)。繪畫中的“文學性”和人生的“文學性”一樣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從容行我素,率性任天真。
畫畫就是畫畫,沒有理論、沒有主義、沒有派性、甚至沒有真理,有的只是真誠。
離群索居比較容易找回自己。
人,最大的勇氣是直率,最大的能力是自控。
世上唯一只有時間可以屬于自己。我的畫,實錄了我的擁有。
幾何圖形最具視覺沖擊力,但畢竟不是繪畫。
拉屎是人性,但不是藝術,然而當眾拉屎可能是“行為藝術”。
我保守的是對良知與尊嚴的不放棄。
“以人為本”就意味著本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價值。
在樹的面前,我看到生命的尊嚴、讀到生命的宣言。
人會為自己想出許多活法,但樹不必,樹沒有花花腸子。這是人的聰明還是人在自找煩惱?
文與野,是天真的兩翼。
藝術上的造作之所以為人側目,是因為:造作反自然有乖人性。
畫家中的有心人,對感動自己的一切都可以畫。無需挖空心思。
生活就在我們的身邊周圍,但并不是都會進入每個人的心里。
你想作賤自己,就盲目追逐時髦的“現(xiàn)代”好了。
敷衍的恭維,無異軟刀殺人。
總會在大師尊前聽到棒喝:去!走你自己的路,別妄想移山!
筆尖是指尖神經(jīng)末梢的延伸,其所流露出來的是遣筆者的心緒、心態(tài)、心眼、心靈。假不了。
龜,不會覺得它背的硬殼是種累贅。
少年有夢、青年有志、中年有力、老年有閑,各適其適——適就可謂之美矣!
思想,沒有家。
誰能說昏暗的油燈不是種光源?
孔子為什么要述而不作?也許是他認為自己的觀點還未可定稿,這不是他的狡黠而是他的智慧。明代大儒陳白沙也“只看青山不著書”。
際遇也許屬于偶然,但能明智選擇的人,也許就調節(jié)際遇。世界怎么樣?是自己的眼看的,調整視角就無異調整了“世界”。
要做一番事業(yè),固然不易,而要建設自己的平寧心境,更難。
對于一個人的生活來說,由衷感悟出淺顯的道理,比用九牛二虎之力解決一道科學難題,重要和實際得多。
我想安睡,不祈求有夢。
只要持著個平常心,那么,能畫畫的人,只要他愿意,就能辦畫展、就能出版畫冊。這和一個人吃、喝、拉一樣的自然,除非他想要“一鳴驚人”。
“神仙過的日子”不就是“不是人過的日子”嘛!做個人多好,還癡想什么?
“人心隔肚皮”,這就有了個“欣賞距離”。
詩不達詁唯自悟,酒能解醉豈消愁。
兩岸繁花不礙我,一川風雨且由它。
辛勞日夕閑愁少,坦蕩平生知己多。
有了一個豐滿的蓮蓬,花瓣全都可以抖去。
責任編輯朱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