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勇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今天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老師們的共識,而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這種能力呢?筆者認為有以下五個途徑:訓練學生有效的提出問題;重視研究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要求學生自己建立知識結構;帶領和鼓勵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新情景中去;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學獲取物理知識。
關鍵詞:物理教學;思維能力;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2-0048-01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老師們的共識,而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這種能力呢?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我以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抓好以下五個突破口,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 訓練學生有效的提出問題
在物理學中,善于提出問題是很重要的。記得有人說過:“科學地提出問題,就等于問題解決了一半。為什么提出問題的能力這么重要呢?因為有了問題就有了前進的方向,有了前進的動力,要能提出一個有效的問題,需要學生反復的思考,比較,分析,抓住要害才能提出質疑,同時也會激發(fā)學生探求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會在質疑中得到萌芽。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呢?首先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然后分析學生所提的問題哪些是與主題無關的,哪些是稍有關聯(lián)的,哪些是緊扣主題的有效的問題,但這還不夠,在鼓勵學生提問的基礎上,還要特別注意不斷幫助學生理清考慮問題的思路,提出質疑的方向,從而不斷提高學生提問的有效性。
二、 重視研究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物理不只講知識,還要講思路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在物理教學中,結合一個個新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使學生領會提出問題的思路和研究問題的方法,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對將來從事各行各業(yè)都有用,因此對學生是極其重要的。學生在逐漸領會這些思路和方法的同時,也就逐漸形成了自己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伽利略之后發(fā)展起來的物理學,積累了大量的物理知識,也同時積累了大量的物理思想和方法,都是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如果只注意物理知識而忽視了物理思想和方法,那準是一個無形的巨大損失,學生也很難形成思考和解決與物理有關問題的能力。在這方面,每當講到物理學家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的時候,強調他們當時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學生是特別有教益的。
三、 要求學生自己建立知識結構
一堆磚瓦木料,用場不大,但蓋成房屋,有了一定結構,就大大有用了。與此相似,學生只有在知道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即建立起了知識的結構之后,這時的知識才真正為學生所有,也只有這時他們才能應用物理知識特別是靈活應用物理知識。
知識的結構是要自己建立的。有的老師往往在總結時列個表明知識關系的表讓學生記住,這樣學生只是記住了老師的知識結構而未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因此,重要的是老師在教學中注意幫助,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那么作為老師該如何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結構呢?首先在一章開始的時候,要讓學生對這一章的學習內容有一個大略的提綱:這一章研究什么問題,分哪幾個內容來講。每個問題都搞清楚之后,在讓學生討論這些問題之間的關聯(lián),在這個基礎之上再讓學生去總結知識結構就容易多了。
四、 帶領和鼓勵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新情景中去
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一般要經歷模仿性操作、獨立操作、創(chuàng)造性操作三個階段。模仿性操作是在跟學過的事物相似的情景中分析討論問題,是形成能力的基本訓練。通常的練習題大多屬于模仿性操作。獨立操作是在新的,沒有學過的情景中用物理知識和思想方法去獨立分析討論問題,譬如,學過杠桿以后讓學生自己去找出自行車零件中哪些是杠桿,做過一定的電學實驗后讓學生獨立地連接新的實驗電路等。學生能獨立操作,就可以說能力已基本培養(yǎng)起來,因此要十分重視給學生提供獨立操作的機會。創(chuàng)造性操作是在新的情景中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不可能要求每個學生在各個問題上都達到這個要求,但應該鼓勵物理學得好的學生往這個方向上努力。初學物理時在簡單問題上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性,是在學識和經驗豐富后在工作中有所創(chuàng)新的萌芽,應該珍惜,鼓勵,贊賞。
五、 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學獲取物理知識
自學能力是學生終生發(fā)展必須具備的能力,對學生終生有益。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花大力氣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老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劃分成幾種類型:1、學生通過閱讀就完全可以掌握的。2、學生通過閱讀之后再加上同學之間的簡單討論就可以掌握的。3、在學生閱讀討論的基礎上仍然不能徹底理解,還需要老師的引導的。在教學中凡是通過學生閱讀就可完全掌握的內容老師一定要放開,要相信學生,放手讓他們自學。第二種類型中,老師也要放手讓學生討論,但老師要能掌控學生討論的方向、深度并輔以精選的習題以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第三種情況中,只要求老師在學生難于理解之處少而精的給以講解,一定要少講,能不講處絕不講;學習的過程基本上由學生去完成,教師只在關鍵的時候才出現(xiàn)給學生以恰當?shù)膸椭?/p>
其實自學能力是學生以上各種能力的綜合,從閱讀課文獲取最基本的物理知識開始,逐漸引向需要思考、討論、探究獲得知識。如果學生真正具備了物理自學能力,那我們的學生將成為一個個鮮活的物理少年,所有的物理知識在他們面前將無往而不摧,“不教”的教學最高境界就真正達到。
當然,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學中我們花費那么多的時間在以上方面可能一時看不到效果,這是很自然的,但我們應考慮到這樣做是在為學生的一生打基礎,這樣做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很有好處,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