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勤
摘要:對話式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形態(tài)、教學方法,它體現(xiàn)了一種平等、合作、互動的精神。對話式教學的話題一般比較新穎、好奇、適用、開放,話題的視野分析有多重性、解決的途徑有多樣性、思維的空間有拓展性、最終答案的生成有不確定性和靈活性。從對話式教學話題生成的主體來看,對話式主題生成的呈現(xiàn)方式大體有四種:以歷史概念的形式呈現(xiàn);以命題的形式呈現(xiàn);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以研究的形式呈現(xiàn)。
關鍵詞:歷史;對話式;話題;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2-0040-01
何為中學歷史對話式教學?就是中學歷史課堂上師生、生生彼此之間借助言語,通過敞開、接納、回應、碰撞、溝通、合作、互動等形式,進行有預設的有意義的思想交流,以達到視界融合和預定的中學歷史教學目標的達成。對話式教學的話題篩選很關鍵,話題篩選得好歹直接關系到該堂歷史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梢姾Y選話題意義重大,從對話式教學話題生成的主體來看,對話式教學話題生成的呈現(xiàn)方式大體有以下三種:
一、以歷史概念的形式呈現(xiàn)
以歷史概念形式呈現(xiàn)的對話式教學主要指從歷史教材中選取一個核心的、關鍵的或統(tǒng)領整課的歷史概念作為對話式教學的話題,這些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理論概括的歷史概念在對話式教學中往往具有較大的自由度和開放性,通過師生以史實為依據(jù)進行觀點交流,可使學生越來越精確認識歷史概念,形成理性思維的能力。以歷史概念形式呈現(xiàn)的對話式教學,選題范圍很寬泛,凡與此概念相關的史實均可以羅列和可以談,如半殖民半封建社會、閉關鎖國、辛亥革命、新民主義革命、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等。但美中不足的是這類歷史概念話題易失之寬泛,話題所直指的范圍不明確、具體,學生往往找不到對話的焦點,易出現(xiàn)一些偏離對話軌道的行為,難以達成共識,教學過程中迫使老師頻繁介入和必要提醒糾正,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以命題的形式呈現(xiàn)
以命題的形式呈現(xiàn)的對話式教學主要是指以文本或教材中直接呈現(xiàn)的或推演而來的命題為對話式教學的話題。歷史命題話題要有鮮明的時代感,否則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如,在講中國封建社會“重農抑商”政策時,我們可以以命題的形式呈現(xiàn)出這樣的話題:改革開放以來,“三農問題”一直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所關注的突出問題,也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戰(zhàn)國以后,中國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為什么“重農抑商”?明清之際“重農抑商”的主流思想有沒有受到哪些新思想的沖擊,為什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不同時期,中共對農村土地制度的政策各是什么,并說出各自的原因。當今中國近13億人口的中國是否還要“重農”?為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問題,調整農村產業(yè)結構,針對黨中央的“三農政策”請你說說一些合理化的建議②。以這種命題方式呈現(xiàn)的話題,相對前一種歷史概念形式呈現(xiàn)的話題較為明確,便于學生圍繞核心問題展開質疑對話,此類話題對話對期末考試、綜合練習、小高考、大高考等應試評價的答題思路的構建很有幫助。
三、以研究的形式呈現(xiàn)
對于研究性教學話題,是要求學生通過研究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歷史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歷史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如,講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3課《辛亥革命》,孫中山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是孫中山的成功還是袁世凱的勝利?我們可以分小組進行探究,其中有一組的觀點反其道而行之,說孫中山的讓權有一定的必然性,是革命黨人在原則上的堅定性和策略上的靈活性的運用,孫中山的讓權是革命目標最大限度的成功,也是保留革命果實的機智、委屈之舉:①“反滿”的局限是讓權的主觀原因。革命黨人之所以讓權,關鍵原因是其受到“反滿”目標的局限,只把袁世凱當作自己的“同種”,沒有看清其階級屬性;②革命力量弱小是讓權的客觀原因。革命黨人沒有一支真正的革命武裝,沒有一支堅強的領導核心,財政困難,從全國的革命形勢看條件也不成熟。在這種情況下,革命黨人也就自然把目光集中到左右清廷命運并多次贊同共和的實力人物袁世凱身上,帶有一定的必然性。
總之,話題方式的呈現(xiàn)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有的命題話題、問題話題可能用不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的研究性話題則可能需要幾周時間的資料準備。話題的生成呈現(xiàn)要給學生一種驚異的感覺,要明確具體討論的方向和范圍,要緊扣課程標準的要求,要考慮本歷史話題要借助哪些已有的個人知識和已儲有的歷史概念?討論前,教師能做哪些預測或假設?交流中我們要重點解決什么歷史問題?應以什么話題為中心展開討論?為什么我們要探討它?對學生怎樣分工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情趣?做到這些,對話式教學才能形成為教師的新教學品質和教學智慧,學生歷史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才有保證,新課程改革才能落到實處!這也是話題篩選方式生成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李鐵映.科學地推動辛亥革命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2,(2)..
[2]吳會君.歷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探索[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