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貴
摘要: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得到多少仇恨,他便會把多少仇恨加報于這個世界;相反,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得到多少愛,他便會把多少愛加倍奉獻于這個世界。如何讓后進生在德育教育中蛻變,筆者從三個方面做了論述。
關鍵詞: 德育教育;蛻變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2-0007-01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成功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德育教育,這就是智力水平相當的教育個體在接受相同的教育后,卻表現的千差萬別的根本原因。心理實驗證明:一個人只要擁有過一次成功的鮮花和掌聲,就會激起他無休止追求鮮花和掌聲的欲望。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后進生并非什么都差,平時總會有某方面的優(yōu)點。有人說:“一只木桶看它裝水多少,并不在于最長的桶板,而在于最短的桶板?!蓖瑯?作為一個班主任,我認為一個集體教學質量的高低并不取決于尖子生有多好,而在于后進生的轉化有多好。那么,如何讓后進生在德育教育中蛻變,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 把德育培養(yǎng)放在首位
縱觀古今中外,我們知道把握人生航向的不是知識,而是道德觀念,那些事業(yè)上的成功者不只擁有過人的才華,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和高尚情操。一個人如果只擁有知識,卻沒有做人的原則,那么他要知識干什么?一個學生,如果他連最起碼的道德品質都沒有,那么學習好又有何用呢?
學生,尤其是青少年,他們是最需要幫助的群體。他們處在人生最危險的年齡階段,更需要把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有時候,班主任老師一次忠實的傾聽,一句熱情的鼓勵,會掃除他們心靈上的塵埃,會幫他們走出困境,走上輝煌的人生之路。
二、 用愛心去感化后進生
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得到多少仇恨,他便會把多少仇恨加報于這個世界;相反,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得到多少愛,他便會把多少愛加倍奉獻于這個世界。每個學生都需要愛,而后進生就更需要這種愛了。
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我時刻觀察每一位學生,發(fā)現他們有困難,就主動給予幫助。我去年剛接手班主任工作,由于是中途(八年級)接的,對學生不是很了解,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及與任課老師的溝通,班上有幾位后進生不愛上課,甚至有些課程的作業(yè)也不交。針對這種情況,我并沒有訓斥他們,也沒有諷刺挖苦他們,而是把他們叫到辦公室進行了一次深談。談話的內容也沒有涉及學習和作業(yè),而是聊了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如:他們愛唱誰的歌、他們喜歡什么體育運動等。在英語課上,我鼓勵他們舉手,只要他們舉手,我就會提,不論他們回答得對不對,我都會微笑著說:“very good!”并讓其他同學給他們鼓勵的掌聲。有時在批改作業(yè)時,我偷偷的在他們的作業(yè)本中夾一張小紙條,每次都不同程度的寫一些鼓勵表揚的話語,而每次他們也同樣給我一張小紙條,有感謝也有承諾。經過一段時間,這幾個后進生都變了,他們不再是荒涼的沙漠無人問津。
每一位學生都是有感情的,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哪怕一點點。當他們在老師哪兒得不到疼愛,反而多次受到訓斥和辱罵時,他們就會漸漸疏遠老師,這種疏遠所帶來的怨恨就會發(fā)泄于學習。我們應當多給他們以愛,讓后進生親近我們,向我們敞開心扉。因此,我相信“親其師亦信其道”這句古話。
三、 幫助后進生樹立堅定的人生信念和堅強的意志
大部分后進生在學習上都有同一個想法“混”。一混年齡,二混畢業(yè)證。因此,在教學中,老師一定要讓他們樹立自己的人生信念,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經常教導他們:你們可以做一個平凡的人,但絕不能做一個平庸的人,無論你們在那兒,無論你們干什么,都要去認真面對。
后進生的學習和成長離不開教師的教育和關愛,我們應以我們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們,讓他們在長久的耳濡目染中懂得人生的真諦與拼搏的信念,知道如何去把握人生的航向。他們的品德并不差于優(yōu)生,在走過的教學道路中,我清楚的知道:畢業(yè)后來看望老師的,大多是那些后進生,在馬路上問候老師的也大多是后進生。
總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對后進生的高度熱愛,其他就無從談起,讓后進生在德育教育中蛻變,那將意味著“浪子回頭金不換”,到那時,看誰還會否認我們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