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隨時去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你會很安逸,不太想再往前去走。所以我覺得金融危機反而是一個好事,把每一個人一棒揮醒,企業(yè)的這種安逸不是永永遠遠的,即使最大的企業(yè)也可能會一夜之間崩塌。
圣誕節(jié)的時候,我去了英國一趟,感覺真的很恐怖。在倫敦西區(qū)最繁華的購物區(qū)——萊斯特廣場里,竟然有兩三家商店已經倒閉;每天的《金融時報》網站上,也看不到一則好消息:英國房價將繼續(xù)下跌,英國經濟進入冰封期……
也許國內的氣氛還沒有那么差,但很多公司凍結了招聘,資深人士也可能遇到剛跳槽到新公司就被裁員的窘境——因為按照公司的邏輯。如果預期新財年的業(yè)務增長低于去年,那么第一個要裁的就是新人?,F在大家都會比較審慎地去思考,今年是不是要離開現在的平臺,要去的下一個平臺是不是夠穩(wěn)。
經濟危機的到來讓大家開始反?。何疫^去這么多年是不是太安逸了,以至于沒有隨時鞭策自己再往上發(fā)展?如果我以前沒有做到,可不可以在未來改變習慣,居安思危,而不是隨遇而安。跳槽作為職業(yè)選擇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同樣的,你到下一個公司,那家企業(yè)也一定有同樣的挑戰(zhàn)。眼下,每個人都應如履薄冰,隨時要想到當那天真的到來,我該怎么辦。當你警惕起來,觸角也會比較敏感。
我覺得金融危機從某些角度看,反而是一個好事,它把每一個人一棒揮醒,企業(yè)的這種安逸不是永永遠遠的,即使最大的企業(yè)也可能會一夜之間崩潰。所以我們要隨時警惕、居安思危。
撇開金融風暴。我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員工愿意選擇一家企業(yè),主要考慮幾個因素:第一,穩(wěn)定性;第二,發(fā)展空間;第三,所在行業(yè)的長遠潛力。很多人認為公司應該負責把你的職位從最底端一直到最頂端都設計好,每上一個臺階都給你助力。但是從現實層面來看,公司為每個員工設計獨特的發(fā)展路徑是不可能的,公司能做的只是提供一個平臺,建立一個體系。然后當員工穩(wěn)定地融入這個平臺后,給他一些工具,讓他用這些工具在體系里找出“自己的路”:我能用什么樣的方法往上走?我要如何激勵自己更上一層樓?
從公司層面來看,領導者要明白在這種場合下,該對員工散發(fā)、傳遞什么信息。在危機中,公司最大的壓力在于資金短缺,無法按計劃投資之前想要投資的項目。但目前,我們所有的數字化項目仍然在進行中。群邑仍繼續(xù)為員工搭建系統(tǒng)、開發(fā)工具,實實在在地用行動塑造大家的信心。
為了穩(wěn)定軍心,今年我們還和以往一樣辦了年終晚宴,據說在現今的經濟環(huán)境下,很多公司寧可付罰金也要取消年終晚會。此外,我們還舉辦了義賣和拍賣活動,讓大家感覺可以彼此支持、互相鼓勵走出低迷期。
每天我都很警惕,隨時做好準備。可能明天一早起來后,就需要面對巨大的責難、嚴重的問題,甚至有災難發(fā)生,尤其作為管理者,你需要比所有人更清楚現在公司所處的位置。因為無論你究竟能為員工做多少,他們是否滿足,你都要做一個對他們、對你的客戶、合作伙伴負責任的老板。
李倩玲
她是媒介代理集團群邑中國區(qū)的首席執(zhí)行官;她專注,在群邑所屬的WPP集團一做19年,碩士畢業(yè)后從中國臺灣智威湯遜一個小小的媒介策劃助理做起,直到今天,故事還在不斷發(fā)展,在這個需要創(chuàng)意的行業(yè)里,她行動迅速,做事果敢,蘊含激情,既往前沖鋒,也往后帶隊;她是一個幸福的妻子和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