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學生”的出現(xiàn),是城鄉(xiāng)就業(yè)壁壘打破以后必然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初中是留守學生成長中最關鍵的階段。如何破解初中“留守學生”教育之難題,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強化“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一是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班要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和聯(lián)系卡。二是建立“留守學生代管家長制度”。班主任為本班“留守學生”的直接代管責任人,全體教師與“留守孩子”結對,成為孩子“代管家長”。“代管家長”職責是:定時找“留守學生”談心,交流感情,了解學生各方面情況;定期清理“留守學生”生活費用,讓孩子少有余錢、絕不少錢;監(jiān)督“留守學生”學習,對不同學習情況的“留守學生”因材施教。三是建立健全“留守學生”談心制度。定期召開留守學生會議,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教育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多與“留守學生”談心,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摸準他們的思想脈搏,讓“留守學生”深切感受老師的關愛。
二、實施素質教育,關愛“留守學生”的成長
學校要給留守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成功的機會。農村初中只有走素質教育的路子,才能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辦學特色。從而使留守學生領會到“升學雖無門,腳下卻有路”。要注重理想教育,培養(yǎng)留守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許多留守學生沒有正確理想,不能正確認識今天的學習與今后發(fā)展的關系,從而缺乏強烈的學習動機。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時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關注較少,特別是部分父母長期在外,因無法照顧孩子,產生負疚感,于是采取“物質+放任”的方式進行補償,使得留守學生擁有零花錢的數(shù)量增加,極易養(yǎng)成好逸惡勞、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并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因此,對他們必須加強理想教育,引導他們思考人生,認識自我價值,正確設計自己的前程,以高度的熱情,盡力學好每一門課程,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沸騰的時候,知識才能成為信念,成為學生主觀世界的一部分。”我們要將留守學生“留”在一個重要位置,給他們信心、給他們希望,使他們茁壯成長。
三、強化師資培訓工作,開展心理輔導
學校要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責任心,在師資培訓的內容中增加關于“留守學生”教育的技能,對留守學生投入額外的關愛,使他們健康成長?!傲羰貙W生”的教育管理與一般學生相比,有其特殊性和不確定性,難度較一般學生更大。這就要求實施教育的教師必須掌握相關理論和實踐知識,要隨時隨地傾聽留守學生的心聲,有針對性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引導。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考慮到學生年齡特征和留守學生的特殊身份,注意批評方式??梢蚤_辦“心理咨詢室”“師生悄悄話”信箱,定期為學生講授青春期健康知識。通過師生對話,幫助學生坦然面對成長的煩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遭遇挫折或困難的孩子及時給予心理撫慰,用真情推開一扇扇幼小的心門,解開一個個心結。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建設書香校園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靈魂的歸宿與寄托。對于“留守學生”來說,建設“書香校園”容易使他們找到靈魂的依傍,彌補他們內心缺失的愛。為此,學校一方面要加大閱覽室和圖書館建設力度,開放學校閱覽室、圖書室,使他們找到靈魂的寄托。另一方面,學校要舉辦藝術節(jié)、運動會等形式多樣的校內外教育活動,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讓“留守學生”課余生活過得充實豐富,彌補他們缺失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