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能較熟練地運用讀書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而閱讀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實施人文教育的途徑。因此,我們應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那么如何來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分清審美情感和生活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的認識活動。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在作家頭腦中反映的產(chǎn)物,是作家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審美把握、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產(chǎn)物。讀者與作家的審美認識過程恰好成反方向,作家是從生活到作品,讀者是從作品到生活。正所謂“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現(xiàn)文者披文以入情”。
語文試題現(xiàn)代文閱讀中有這樣一句:“人愉快時,面呈笑容,哀痛時放出悲聲,這種內(nèi)心情感也能在中國書法里表現(xiàn)出來,像在詩歌音樂里那樣?!逼渲械摹斑@種內(nèi)心情感”,到底是闡釋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還是闡釋為“審美情感”?許多學生對此錯誤地理解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究其原因是沒有理解“這種內(nèi)心情感”其實是一種審美情感。許多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總是把文學等同于生活,混淆了審美情感和生活情感。文學來源于生活,但它又是對生活的藝術(shù)的真實反映。課文中許多充滿詩情畫意的篇章,固然能引起人們的美的愉悅,而那些描寫丑的東西的作品,經(jīng)過作家的審美評價,也同樣能引起人們的美感,這是文學欣賞與日常生活的觀賞的區(qū)別所在。生活中丑的事物常常不能引起人的喜愛和美感,而進入文學中的丑的事物卻能讓人產(chǎn)生愉悅感?!独子辍分械闹軜銏@,用作者自己的話說,是一個“壞到家了,壞到連自己都不認為是壞人的程度”的人。在私生活領域,他殘忍、自私、冷酷、虛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偽君子;在社會生活領域,他是一個狠毒、殘忍、人格卑下,沒有任何仁義和道德可言的反動資本家。在這樣一個令人厭惡、令人惡心的人物身上,作者傾注了自己的審美情感,集中筆墨多角度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周樸園那丑惡、骯臟的靈魂。所以,丑的事物,經(jīng)過作家審美理想的反射,在同美的對比中,作為美的對立面被評價時,它也就變成了具有藝術(shù)美的事物,也就是說,審美情感并不等同于生活情感。
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讀懂文章寓意,理解深層意蘊的能力
學生閱讀,不能只注重過程,更要注重結(jié)果。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深思,字得其訓,句索其旨?!鄙钊腩I會文章語言的運用,內(nèi)容主旨、布局謀篇等方面的精妙,從而把握文章的精髓。
文學欣賞是一種思維活動,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局部到整體的過程。青年學生在學習文學作品的時候,往往停留在文學低層的感性階段。也就是說,他們僅僅能夠理解作品的字面意思,即表層意蘊,而對于作品的深層意蘊,即字面底下所含蘊的意味,則把握不住,因而也就不能領悟作品所包含的獨特審美意蘊。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強化理解能力是提高閱讀質(zhì)量的關(guān)鍵
提高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有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同時,良好的閱讀習慣,濃厚的閱讀興趣,扎實的閱讀技能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閱讀中最重要的是閱讀的理解能力。不能夠理解字里行間含著的意思,就很難向?qū)徝缹哟伟l(fā)展。而要理解詞句含著的意思,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拈喿x理解習慣,既要允許學生見仁見智,又要盡力培養(yǎng)學生接近文本原意和作者思路的閱讀能力。
教學實踐說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就要教會其整體感知,把握文意,把握中心、多讀文段,感悟語言、多訓練,練技巧的閱讀習慣。
總之,要提高學生閱讀現(xiàn)代文的能力,除了明確閱讀訓練的重點外,還應該克服“滿堂灌”的教法,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在訓練過程中多讓學生自己去合作探究,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能在現(xiàn)代文閱讀訓練的教學設計中去尋找最好的指導學生的讀法,想出種種迫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方法,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閱讀,自己理解,自己積累,真正達到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