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一顆手榴彈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落點定格在68米處,現(xiàn)場掌聲雷動,歡呼四起。這是十月下旬在福建泉州舉行的全國第六屆農民運動會民兵軍事三項賽投彈比賽時的場景。投彈的小伙為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qū)青年民兵周若龍,這是他參加該項目取得的團體第一名、個人成績第三名,同時,該選手還取得射擊成績第八名,并獲得了“體育道德風尚獎”的獎牌。
2005年12月,周若龍懷著一腔熱血和報國之志,走進軍營,來到寧夏武警銀川特勤中隊。在兩年的部隊生活中,他憑借堅忍不拔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從軍營中脫穎而出。2006年在總隊的手榴彈投擲比賽中榮獲第一名,年底又被中隊評為優(yōu)秀士兵。轉眼兩年服役時光匆匆而逝,周若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部隊,回到了家鄉(xiāng)。
2008年4月,正準備到一家電廠上班的周若龍突然接到區(qū)武裝部的通知,要他到徐州市參加全國第六屆農民運動會民兵軍事三項賽選拔賽,他異常興奮地對父母說:“工作以后可以再找,但這次機會卻不會再有,我一定要參加?!睉{著良好的基礎和賽前集訓的淬煉,周若龍順利地通過徐州市預賽成為江蘇省選拔賽的選手。
在其后的四個月中,省隊在江蘇省連云港市組織強化訓練,這個時候,周若龍終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苦”。四個多月里他瘦了十三斤,沒有回家一次。從集訓隊里投彈成績倒數(shù)第二名躍升到全隊第三名,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一人知道。剛到連云港的時候,周若龍的投彈成績只有50米,經(jīng)過一周的適應性訓練,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投彈姿勢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姿勢上,在細節(jié)上和別人的姿勢有些細微不同。經(jīng)過教練的指導和自己的反復琢磨,把一個小小的墊步改為交叉步,這個小小的改進促使他的成績猛增了近20米。8月底,他的投擲訓練成績曾一度達到78米。9月初,周若龍順利地拿到了第六屆全國農運會民兵軍事三項的入場券。
團隊一行人來到福建泉州農運會比賽現(xiàn)場一看,頓時都傻了眼。由于賽前沒有到現(xiàn)場進行適應性訓練,只是得到賽場的簡要情況通報,原來的水泥場地上被臨時鋪了一層滑滑的墊子,手榴彈重量、手柄形狀都和訓練時用的不一樣,所有的這些變化都非常不利于運動員水平的發(fā)揮。這時候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機會對大家都是公平的,這個時候誰的心里素質過硬,誰的適應能力較強,誰就是最后的贏家。隨著裁判員口令的發(fā)出,第一投,53米;第二投,62米;成績都不理想,當拿起第三枚手榴彈時,周若龍謹慎地停下來想了一想:場地滑了,助跑絕對不能太猛,手榴彈手柄粗了,就靠前握緊,而前兩枚手榴彈彈道偏高,就一定要壓腕降低軌道,于是第三投,68米!歡呼四起。
面對榮譽周若龍說:“我才二十歲,今后的路還很長。愛拼才會贏,我永遠不會放棄,四年后我會爭取更好的成績和更高的榮譽來回報家人和社會?!?/p>
責任編輯/羅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