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顧問這個活不是好干的,無論是給別人提工作建議,還是幫助別人介紹工作機會,一個不小心,就毀人毀己。
自從做這個欄目,我有必要成為金牌泔水桶,有人訴苦統(tǒng)統(tǒng)歡迎。
但是,自從開始以半職場顧問身份聽故事并偶爾為大眾排憂解難之后,我的麻煩就開始了。
先說小陳,小陳是我?guī)煹埽ツ晁夜ぷ鞯臅r候,得到了我的“鼎力”支持,得到了一份實習工作。最開始,小陳找我抱怨他什么工作都不會,包括PPT,怎么辦啊!加上他對我說,老板覺得他不錯,唯一的缺點是不自信,我就開始夸他, “憑我對你的了解,你眼界比較開闊,善于處理人際,又不是很笨,關鍵是開始學,應該能很快上手”云云。當然,我當時動用的詞匯比這復雜多了,從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開始教起,教他如何揣摩領導和同事的潛臺詞。結果,第二次見面,小陳對我抱怨的重點就迅速轉(zhuǎn)變?yōu)椋汗灸切┤苏鎵蛏档?
“一開始偷懶,不研究清楚就讓我處理,結果方向錯了全部要返工!”“給客戶推薦幾個網(wǎng)絡紅人,哎呦,推薦得這叫一個‘老掉渣’,我說的那些他們都不知道!”“每天都加班到半夜,第二天11點才來,早走點不行嘛!”……小陳還宣稱要找別的工作,我一看,這很膨脹嘛,于是立刻打擊他。打擊也很成功,小陳最后快哭了: “我可怎么辦啊!我覺得我一無是處?!?/p>
如此循環(huán)往復,第三面,表揚,小陳很高興,當時有朋友拉他加盟開公司,他很快向主管提出請辭,讓他們找人交接;第四面,推薦的工作不靠譜,趁此機會批評他一點判斷都沒有;第五面,被逼面試,要表揚以給他信心;第六面,他什么工作都看不上,得打壓;第七面,他要去麥當勞端盤子了,不能再猶豫了,我得說句客觀的話: “你呀,別老想著找到工作了。記住,前7個面試都當它打水漂吧,咱算什么呢?是吧!”兩天后,小陳打電話來,“我找到工作了!”……
我算看出來了,給人做顧問,就是一件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尤其是當你的病人對他的病情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描述時,你根本就不能治病,不治死人就不錯。
小陳還算聽話,這一直讓我覺得很對不起他,因為我把他搞到最后什么都要MSN問我,比如“工作第一天,想下班怎么說?”不過更糟糕的案例是小玲,我和小玲的“職業(yè)這點事”甚至傷害了我們的友情。
小玲是我朋友的朋友,我們當時一見如故,她敏而好學,愛好寫作,希望有機會“練練”。那時她剛開始寫稿,充滿了赤誠,雖然稿子有些問題,但是覺得她慢慢會懂,我點到為止,以激勵為主。但是很快,苗頭有點不對,稿子總沒有我們溝通時覺得的那么出色。她說她對我的喜歡阻礙了她的發(fā)揮,她想寫得很好,所以壓力很大。我很理解這種感受,但有一次我還是憤怒了——小玲在拖稿十余天后,在一天早晨崩潰了,打電話給我說寫不出來,能不能由我來收一個底,同時,她又擔心我收底對她稿費的影響,她最近想變動工作,需要錢,稿子好的話希望我?guī)退酄幦「遒M。我是個很軸的人,我認定她寫稿是因為“熱愛”,現(xiàn)在這種“熱愛”的態(tài)度很不正確,而且我覺得她對自我的認知產(chǎn)生了問題,稿子哪有那么好,離加稿費遠得很很很很很,她到底有沒有在虛心?當然我都沒有說,后來我給小玲介紹兼職記者的工作,覺得這是個好機會,能讓她到公司接受更嚴苛的教育,結果她當時就問我底薪以及保險的問題,我當時就又生氣了,連小陳都一塊罵:現(xiàn)在的年輕人,學習的時候有什么資格談條件!
出口的一剎那,我的心都跟著一緊:我老了……
我不再是個寬容的人,接受他人的人,會隨著別人的意見而動搖的人,像小陳那樣,我自己苦哈哈的價值觀居然已經(jīng)這么深。
我還犯了貪嗔癡,很不專業(yè)地在半職業(yè)顧問這份工作上動了感情,忘記了給自己和別人留點余地和空間。任何專家身份,都需要保持遠觀,專業(yè)有時候指的就是旁觀和冷酷。何況說真的,工作上的東西,誰也不能代表誰。
參考《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露西的最新一期專欄,我強烈贊同她的觀點:職業(yè)顧問沒有用,職業(yè)顧問就如同心理醫(yī)生,無非是聽聽牢騷,告訴對方??傆幸豢盥殬I(yè)適合您。千萬別太認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