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優(yōu)秀教師在公開課上耐心等待學生思考的案例,啟發(fā)我們在新課程理念、減負提質(zhì)的教學思想指導下,要切實提高課堂效率,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教師要學會耐心等待,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問題,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
【關(guān)鍵詞】案例 ;現(xiàn)狀; 減負; 等待
To talk about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waiting
He Guiying
【Abstract】An outstanding teacher in a public class patient students to think of the case, inspired by ideas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ducing the burden to men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dea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lassroom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people-oriented, respect for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learn to be patient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sufficient time to reflect on issue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maximum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case; the status quo; burdens; wait
某日,我隨同領(lǐng)導去聽一位優(yōu)秀教師的公開課,課堂教學在該教師的精心組織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按照計劃他照例提出了一個問題,學生都踴躍舉手,氣氛十分活躍,或許是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居然叫了坐在角落里一位不起眼的女生,這位女生迷惑不解的站起來,竟一言不發(fā),教師不急不燥鼓勵學生把想法大膽說出來,學生終于開口說了幾句話又再次停了下來,課堂教學一時陷入僵局,教室靜得掉顆針都能聽見,我坐在下面都替這位老師捏了把汗,出人意料的是,老師依舊笑容滿面的對全班說:“這位同學想好了,但需要整理一下,請別急,我們等你”短短的一席話讓女生找回了自信,想了一番后她終于流利的表達出了思考的結(jié)果。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聽課教師也微笑以示肯定,這場教學中的尷尬終于化了。
課后聽課教師都一致認為,該堂課上得非常成功,成功之處不僅在于該教師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更在于她把新課程理念有機融合到教學中,尊重學生的權(quán)利,關(guān)注每位學生的成長,真正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思路,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優(yōu)秀教師的風采和新課程教學的魅力,真讓我獲益匪淺。
一堂優(yōu)質(zhì)課結(jié)束了,留給我的啟示卻剛開始。的確,教育部提出“素質(zhì)教育”“減負”舉措,“新課程理念”,其出發(fā)點都很好,但由于現(xiàn)階段的教育體制不健全等原因,一旦落實到地方學校,就被種種名義拒之門外,形成了一些學校只注重教學質(zhì)量而不關(guān)注學生全面發(fā)展,“質(zhì)變”但“量不變”的局面。
在單純追求教學成績和升學率的誤導下,一些教師拼命趕課,加班加點為學生開“小灶”,實施題海戰(zhàn)術(shù),相信時間加汗水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真理,學生成績也果真一路攀升,已幾乎接近完美的零缺憾。當“減負提質(zhì)”的思想再度出臺后,從某個程度上遏制了這種一味注重成績分數(shù)的極致教育,廣大教師開始把主陣地轉(zhuǎn)移到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上來。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落后教學方法,已悄然退出課堂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啟發(fā)式”,“合作探究式”等新興教育理念。但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真正向四十五分鐘要質(zhì)量,不少教師已認識到改進教法的重要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勇于發(fā)言,對表達有困難的學生作了循循善誘,耐心啟發(fā),卻不能理性的堅守下來,不愿在某個“差生”上多浪費一點教學時間,總是要提出問題后,還未等學生充分思考、討論成熟,教師就草草打斷學生的思路,有重點的抽查幾名優(yōu)生回答,然后就將標準答案一一全盤托出作為補充,以使本堂教學完美作結(jié)?;虺椴橹邢聦哟螌W生時,個別學困生一時半會答不上來,老師不是懲罰她們就座站立、就是不置可否的叫他們坐下,這對學生的打擊是多么大啊。
誠然,教學是我們教師的“生命線”,可這種淺嘗輒止,走馬觀花的教學能真正提高教學質(zhì)量,長久生存嗎?我想這充其量只不過是搞一種穿鞋走老路的形式主義罷了。其實,我們應(yīng)站在學生的立場、設(shè)身處地的為他們想一想,學生對學習上的問題也須有思考的過程,醞釀的時間,言論的自由,教師們不能因耽擱些許教學時間而自私的剝奪學生的思考權(quán)利。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遭遇課堂“卡殼”、“短路”時。能像那位優(yōu)秀教師一樣毫不吝惜時間多等待一下、暫停一下。哪怕只是短短幾十秒,一分鐘,也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鼓舞和動力,最終在思維動作中完成對自我的挑戰(zhàn)和超越,重新燃起對學習的熱情,揚起久違的自信風帆,更重要的是學生已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自尊的無價,拋棄了自己是不被老師重視的“可憐蟲”的想法,改變了對老師的成見,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相信這種學生今后一定會成為課堂發(fā)言的積極分子。
總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那種急功近利的教學短期內(nèi)也許效果顯著,但從長遠來看,極不利于學生成長和教學質(zhì)量的穩(wěn)步提高,培養(yǎng)出的學生也不過是已被思維定勢所束縛,毫無主見和創(chuàng)造性的書呆子。而看似無奈的短暫等待,卻包含了對學生的尊重,對新課程理念以人為本思想的詮釋,在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啟發(fā)學生時,我們最有效的方法是稍稍等待,容許學生有思考的余地,這也就是對學生極大的關(guān)心和支持。最后套用一位名人說的話“你的冷眼中有愛迪生,你的期待中有瓦特,那你的等待中也會有愛因斯坦”。
請我們學會靜靜等待學生,讓課堂教學綻放出人性的光渾,從而提升課堂的最大效益。
收稿日期: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