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經(jīng)典的四大悲劇之一,通過對文本的精致細讀和劇情的深度分析,再次領略莎翁的妙筆生花及其刻畫人物、揣摩人性的深度視角,體驗英國古典戲劇的獨特張力和譽為不朽傳說的文化魅力。
【關鍵詞】哈姆雷特;克勞迪斯;生存;毀滅
Hamlet——Painful but the prince’s heart ache
Yu Qiao
【Abstract】“Hamlet” is Shakespeare’s classic tragedy, one of the four, through careful reading of the text of the refined and the plot-depth analysis, once again enjoy Shakespeare’s wonderful pen flower and portray characters, try to figure out the depth of view of human nature and experience the United Kingdom Classical drama, tension and hailed as immortal legend of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m.
【Key words】Hamlet; Claudius; survival; destruction
哈姆雷特,曲折的命運,憂郁的化身,悲慘的結局。在我眼中,心痛又令人心疼。曾經(jīng)是快樂無憂的王子,父母雙親的至愛,國家未來的接班人。但在收到父王的死訊,母后的改嫁,叔父的篡位后,優(yōu)越生活的境遇和曾經(jīng)平和的心態(tài)都得到了徹底改變。人生如戲,自此他自編自導上演了一場關于國家、家庭、愛情、自我的顛覆性悲劇。他也曾擁有崇高的治國理想,遠大的生活目標,秉承著一副優(yōu)雅灑脫的英俊外表,游學于歐洲列國的熱情聰慧的翩翩少年。他以為人生會為他展開一幅絢麗多彩的斑斕畫卷,鋪滿一條金光閃耀的康莊大道。
然而,命運是最會捉弄人的,也許天妒英才,上帝忌妒他的完美,給他帶來家庭劇變的噩耗。年輕的王子,頭腦中建立的理想社會的高樓大廈瞬間崩塌。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因為他以為最親的人不會蒙蔽他,最愛的人不會欺騙他??墒巧磉叺拿恳粋€人都令他懷疑,都讓他反感。他越來越迷茫,越來越憂郁,心中的苦悶和壓抑一天天地郁結,他每天都在思索人生、人性以及隨之附帶的權利、財富、地位,到底哪一樣是真理?沒有人給他答案。他父王的冤死,卻是一個鬼魂來告訴他,這是上帝派遣的講真話的使者,還是邪惡野心膨脹的征兆?他想為父王報仇,卻找不到確鑿的證據(jù)。他是該做一個理性的王子還是勇于承擔家仇國恨的歷史恥辱?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思考再思考,舉步維艱的痛苦處境讓平凡人的頭腦都變成了哲學家的思辨。
而且他要面對的又是一個陰險毒辣,異常強大的對手——叔父克勞迪斯。如果鬼魂的話都是真的,那么又打破了哈姆雷特心目中的價值體系,這與他所受的正統(tǒng)教育不符,也毀壞了一個人文主義者的信仰,原來人的親情可以在王位、權利、地位、財富、愛情面前完全撕裂,他可以害死自己的親哥哥奪得這一切,而不受半點良心的譴責,名正言順地立于宮廷君臨一切,享受榮華富貴。這對哈姆雷特是多大地刺激,這種心靈的創(chuàng)傷讓他終其一生都難以愈合。而如果鬼魂只是夜間夢游的幻影,編造了一些莫須有的謊話,這一切又該做何解釋?這是一道難題橫亙在哈姆雷特和克勞迪斯之間。
而哈姆雷特不是一個三歲的孩子,他有自己分析、思辨和決斷的能力。這一點也是我最欽佩他的,他動用自己的所有智慧制造了一個裝瘋的假象,因為他勢單力孤,不像他的叔父擁有至高無上的王權,還有群臣的勢力,武裝的力量,他必須采取萬無一失的對策,讓克勞迪斯放松對他的警惕,既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又能實現(xiàn)他的完美計劃。
首先一步,他為了驗證鬼魂的話的真實性,安排了一個戲班子,將父王臨死前的整個狀況詳細描演了一番。然后自己躲在暗處嚴密觀察叔父的行為特征、表情變化。不幸的是,一切都驗證對了,克勞迪斯臉色蒼白,像丟了魂一樣,他的所有陰謀都敗露了,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親手制造了這場慘絕人寰的家庭血案。哈姆雷特再也不用猶豫了,他如釋重負同時又心情沉重,這次他可以明目張膽地向叔父討回血債,再也不用擔憂事情的不確定性,而且上天賜給他一個絕佳的機會,即克勞迪斯在上帝面前懺悔時,身邊沒有一個侍從,哈姆雷特如果從背后閃電般刺穿他,克勞迪斯必死無疑。
可是,哈姆雷特錯過了這個機會,有人說他行為延宕,是性格所致。而我不同意這種觀點,作為一個虔誠忠實的基督徒青年和他的殺人如麻的叔父不一樣,雖然現(xiàn)在殺人是一種正義的行為,可這畢竟是在神靈面前,他不想用血玷污神圣的靈位,讓上帝親眼看見他弒君、弒父,他在上帝面前還有一種敬畏的心理,不想把人性的罪惡赤裸裸地暴露在上帝面前,每個人都會有心理顧忌的;同時他也不想讓克勞迪斯死得這么痛快,因為他做出這么多不仁不義的行為,讓哈姆雷特陷入這樣恥辱而又尷尬的境遇:曾經(jīng)的叔父變成了繼父國王,竊取了本應屬于他的王位;曾經(jīng)的母后變成了除他父王另外一個男人的妻子;本應和睦美滿的家庭可以輔佐他繼承國家,現(xiàn)在自己卻變成了一個外人,宮廷都沒有他的立足之地,這一切的舊帳,所有的血債都該好好和克勞迪斯清算。
而哈姆雷特畢竟是一個涉世未深的青年,他面對的又是老謀深算,城府極深的克勞迪斯,他天真地以為所有的正義都站在他這一邊,卻沒有考慮敵人作出激烈而迅速的反抗。他的錯失良機恰恰給敵人以喘息調整之機,克勞迪斯迅速反撲,看到哈姆雷特拆穿他的罪惡,對他已構成致命的威脅,就想方設法除掉這個禍根。但哈姆雷特畢竟貴為一國的王子,采取過于極端的手段必然招致更多的非議,他的統(tǒng)治已經(jīng)岌岌可危,哈姆雷特又裝瘋賣傻,大肆渲染,攪亂整個宮廷,為此他制造各種借口將哈姆雷特送往英國,借外國人之手殺掉這個心腹之患??晒防滋氐穆斆鞑胖窃谶@時又開始發(fā)揮,他采用調包計將兩個克勞迪斯的爪牙被害,自己又秘密潛回英國。有人說哈姆雷特這個作法過于殘忍,那兩個人是無辜的。是的,哈姆雷特很多作法都過于極端,只考慮自我,用“過分”一詞最恰當不過,可是我把他歸結為年輕和不成熟,寬容和忍讓心不夠。但是大家有沒有想到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我放過你,死的人就是我,即便我僥幸逃脫,你還會繼續(xù)威脅我,那么傷害我的人,只有殺一個才少一個。而你又先來侵犯我,我只有以牙還牙,一報還一報。
還記得哈姆雷特對母親和戀人尖刻嘲諷的話語同樣是很過分,將她們羞辱得無地自容。那是因為她們不理解他,也不能明白他內心的苦楚與掙扎,本來是他最愛的兩個女人,應該永遠支持他、守護他、站在他這一邊,可卻都和敵人關系密切。哈姆雷特多可憐,他多孤獨,也只能用裝瘋賣傻來宣泄自己的憤怒,而這兩個蠢女人連他的暗語都聽不懂,這真是讓他的復仇行動雪上加霜。哈姆雷特的所有過激行為都有因可查,有果可尋。當一個人作出很瘋狂的舉動,是因為他的內心承載太多的痛苦和傷害。我永遠都同情哈姆雷特,如果我遭遇他那樣的家仇國恨,我也不可能冷靜克制,而且做得不可能有他那樣漂亮!但是歷史沒有假設,命運也不公平,哈姆雷特沒有完成他最終的壯舉,在他親手釀造的這場悲劇中,又卷進和犧牲了更多無辜的人,整個家族毀滅,兩個家庭破亡,這是一場血的代價。
哈姆雷特他曾經(jīng)不太仁義的行為讓我心痛,而他生命的最終滅亡又讓我心疼。為什么他沒有找到一條讓自己生命延續(xù),又合理繼承王位,不發(fā)生流血沖突的中間道路呢?這個問題還是讓哈姆雷特用他自己最經(jīng)典的語言解答吧!“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也許永遠都不會有答案。
收稿日期:200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