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群體,她們到了適婚年齡,她們渴望愛情不拒絕戀愛,但她們遲遲不愿踏入“圍城”。只戀愛,不結婚是她們的生活哲學,她們是都市里的“恐婚”族。節(jié)節(jié)攀升的離婚率,居高不下的房價,越來越大的生活壓力都在動搖著她們結婚的勇氣。
《紐約時報》曾經報道,美國有51%的婦女獨自生活,沒有配偶。專家解釋說,這是一個清楚的轉折點,“年輕的女性不喜歡婚姻束縛。對于較年長的婦女而言,婚姻也沒有提供她們希望獲得的生活?!?/p>
為什么不結婚?到底在怕什么?恐婚的女人對結婚的后果想得太多,她們往往覺得與目前所承受的孤單寂寞比起來,面對婚姻的無能為力更讓人恐懼。
恐婚的理由
20世紀40年代后期,錢鐘書忽然用“圍城”這個詞兒寫了部長篇小說。在書中,他無奈地寫道:“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橐鲆擦T,職業(yè)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p>
結婚的理由只有一個“愛”字,不結婚的理由可以形形色色。
為了事業(yè)堅決拒絕婚姻
剛步入社會時,競爭壓力大,工作應接不暇,不可能也沒有時間去考慮結婚。比起愛情來,婚姻更像是奢侈品。等工作穩(wěn)定了,看著那些被孩子、家庭羈絆的已婚婦女,深刻地明白:“結了婚,有了孩子,就沒有這么多精力
干事業(yè)了。”
擔心愛情變質
“婚后那種死氣沉沉的生活太可怕了”、“我不排斥愛情,但是我不想結婚!”恐婚族的不婚誓言無非是害怕美好的愛情會被瑣碎的生活磨滅了。戀愛永遠是美好的,卿卿我我,甜甜蜜蜜。而結了婚,卻是油鹽醬醋、家長里短。更可怕的是,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到時候愛情在一大堆關系、事務面前必然要隱身?;橐鍪菒矍榈膲災?,她們深信不疑。
自由從此不再
最怕不自由,不想被婚姻束縛著。連和三五好友出來聚個會,也要通報一聲。就喜歡一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無拘無束。兩個人的生活,不是你遷就我,就是我遷就你,何必呢?獨身吧,沒有什么大不了。上班本來就很忙,占用了大部分時間,下班之后的時間希望可以自由支配,享受珍貴的單身空間。婚姻是和獨身、戀愛完全不同的狀態(tài),不想犧牲目前的生活。
步父母失敗婚姻的后塵
童年時期父母三天兩頭吵架,甚至發(fā)生家庭暴力的記憶,讓恐婚一族談“婚”色變,對婚姻天生不信任,總是認為不可能有美滿幸福的婚后生活。父母的悲劇已經夠了,不愿自己再陷入婚姻的泥淖。結婚不僅沒能提高生活質量,反而戴上讓你動彈不得的枷鎖。
圍城里有怪獸?
婚姻,到底是什么?童話總會在“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處戛然而止。每一個童話都沒有勇氣描寫王子和公主結婚后的生活,王子會發(fā)現公主開始以老婆的名義對他查崗查勤,公主也發(fā)現王子失去了戀愛時候的浪漫?;橐龈静皇峭挕U敲靼琢诉@個道理,所以我們才會對婚姻充滿恐懼。
婚姻帶來的麻煩,每個圍城里的人都不陌生。圍城外的人,根據“八九不離十”這個原理也能猜得到。發(fā)生在身邊的那些一塌糊涂的婚姻還少么?可還是隔三差五地有人問啥時候結婚,就像等著看好戲的人們在問好戲啥時候開幕。
本來跟父母生活這么多年都習慣了,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一個人自由自在也過得好好的。結婚后,從此竟要和一個異性整天在一起,吃喝拉撒睡,多么隱秘的事都得向這個人公開。不禁要問,他(她)是誰呀?
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嫁得好不好更是堪比女人的第二次投胎。盡管即將到來的新生活里有嶄新的陽光,但畢竟不可預知的事情太多。自己的揣測和夢想都沒有準兒,一切只能在生米煮熟、木已成舟以后才知道!誰會一點兒都不感到恐懼呢?
誰知道這樁喜事后面會有多少笑容能夠持續(xù),萬一發(fā)現不合,之前的甜言蜜語、你儂我儂整個兒就跟翻書一樣過去了。整天要面對的是相同的面孔和從來不曾見過的可怕表情??瓷先セ橐鼍褪莻€怪獸,恐婚族不會讓它輕易破壞自己的快樂。除非有一天怪獸被打敗,乖乖聽話。
恐婚是一種“富貴病”
倒退幾十年,男的能娶上媳婦,女的能順順當當嫁人就不錯了,誰會對婚姻恐懼?彼時的人有這種恐懼嗎?按道理說也是有的。但是當時一星半點的心理感受不受重視,就像頭疼腦熱多喝幾碗熱水出出汗頂過去就好了,不去縱容,不以為它是病它就不是病。只是現在,個人的心理感受可以不受大眾心理、家長意志的壓制,于是頭疼腦熱發(fā)展成了重感冒,“婚姻恐懼”慣著養(yǎng)著,也就成了“病”。
“我們的生活與別人無關”被許多恐婚族們奉為生活的座右銘??只樽逯詫@種自我意識極強,特別強調人格獨立的格言情有獨鐘,這后面有恐婚族的文化水平、修養(yǎng)素質比較高的原因,也有恐婚族既自信又自尊自強自暴自棄的因素。試想,在這個越來越講究個性生活的時代,生活中還有什么力量,能夠叫一個獨立生活了幾十年的人,改變自己的性格去遷就別人呢?
愛重要,但不能與個人自由相抵觸。說白了,個人第一,愛最高排第二??只樽逶谏钋槿づc習性上亦大都屬于相當自我,也就是自我意識相當強烈的一群人??只樽宓男闹虚L滿了“世故”的老繭很愿意被別人所愛卻不愿意為別人改變自己的生活,很渴望愛上別人,但又不肯輕易表露“我屬于你”。
對婚姻的恐懼每個人都是有的,關鍵是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它,婚姻恐懼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事實證明它也就像頭疼腦熱,頂過去就完了,沒什么大不了??只樽迳罴毮?,人也嬌氣了,有條件把這當病養(yǎng)著,所以說這是一種“富貴病”。慣著養(yǎng)著總是安逸,所以干脆一拖再拖,另外難免有人看了眼饞,跟著裝病,以恐婚為借口,多處幾個對象過癮。
其實,有人說,那一聲在婚禮宣誓時候所說的“我愿意”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