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銅仁市壩黃逸夫中學 (554300)
【摘要】本文論述了“領悟法”是指導學生自己通過分析、鑒別、比較、猜想閱讀文言文,即從標題入手初步把握內容,品讀重點語句,順著作品思路逐步領悟教材內涵。
【關鍵詞】領悟法 鄒忌諷齊王納諫
領悟是一種能力,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yǎng)這種能力十分重要?!邦I悟法”就是指導學生通過自己對文言教材分析、鑒別、比較以及猜想,讀懂課文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如何在四十五分鐘內指導學生領悟教材呢?
下面以《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教學實踐來進行說明。
課文的重點是比喻說理和廣開言路、納諫除蔽的積極意義理解。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筆者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和步驟。
1.從標題人手初步把握內容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重點只須理解“諷”的岔義就可以了。課本上有注釋,教師通過提問來檢查強化這一知識點的掌握。
“諷”,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地規(guī)勸。
然后教師可接著追問:“鄒忌是怎樣委婉的勸齊威王納諫的呢?”并布置學生速讀課文,要求盡量不看注釋,默讀完課文后然后回答問題。
點三名學生答題。接著教師根據學生答題情況,予以肯定或校正:“鄒忌他是通過妻、妾、客評價自己比城北徐公誰美來自省,從而諷諫齊威王的?!豹?/p>
2.通過重點語句的品析,領悟教材用語之妙師:那么妻、妾、客在評價鄒忌與城北徐公誰美時,語氣有何不同呢?
板書: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教師幫助學生找出一個關鍵詞“甚”和兩個反問句,這樣,學生就能“自決”了)
即:妻的語氣贊美程度較深,妾的語氣較次,客的語氣具有一般禮節(jié)性應付的特點。
3.順著作品的思路,領悟教材更深的內涵師(追問):從語意程度的輕重,我們可以推測妻、妾、客他們的心理有何不同呢?
(學生則可以運用課文中的語句來答題)
生: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者,欲有求于我也。師:事實上,究竟誰美呢?
生:徐公比鄒忌美。
師:鄒忌自以為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卻說他比徐公美,鄒忌能猜透他們的不同心理需求,說明鄒忌有何可貴的品質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作如下歸納)
--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善于調查研究等等。
(上述分析,可算對教材內容的第一次生發(fā))
師:鄒忌這些可貴的品質是他善于“自省”的結果。那么,鄒忌的妻、妾、客品評他與徐公誰美,這與“諷齊王納諫”有何聯(lián)系呢?請同學們根據第二段內容答題。
教師根據學生答題板書: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師:(讓學生領悟)正與此有相似之處。
(為了加深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教師再設疑)
師:中國有句俗話叫做:“英雄所見略同?!本褪钦f,在有智謀的人中,你想到的問題,別人也往往想到了;你防避的問題,別人也往往防避了。鄒忌受妻、妾、客的蔽能自省,那齊威王就不能自省嗎?
為什么說“王之蔽甚矣”呢?他不怕齊威王誤解為“多此一舉”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歸納出一些原因)(略)
事實上,齊威王是一位什么樣的君主呢?他對鄒忌的諷諫態(tài)度如何呢?請學生齊讀課文第三段。(略)
由上面的教學過程,我們可以看出“領悟法”教學有如下一些重要特點:
一、教師的教學工作,關鍵是在刨造一些條件,讓學生領悟新知識,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老師教知識,但不是硬塞給學生知識,而是讓學生在運用已有的知識,并充分利用“課本”獲取知識,這樣,老師就相當于“一座橋”或者是“一條船”。
二、緊扣了教材的寫作思路,教師的敦學思路與教材的寫作思路是和諧的,明晰的。這是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大膽取舍的結果。同時這樣又給學生留下一些空間,學生再讀課文時,又可以自己再領悟。
三、抓住了重點,特別是重點語句和重點詞語的理解,主要是通過提問、板書和教師的校正,對重要知識點進行強化。
四、聽說讀寫兼顧,在課堂上進行了有效訓練。
綜上所述--提高了四十五分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