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學朔州師范分校 (036000)
【摘要】課堂教學中如何避免啟而不發(fā),首先教師要做好充公的課前準備,其次教師還必須適時引導提問,再次,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根本上避免啟而不發(fā)。
【關鍵詞】啟而不發(fā);教學現象;解決策略
How to avoid “Kai without hair”
Hou Lifen
【Abstract】Teaching how to avoid Kai instead of hair; first of all, teachers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pre-class preparation confiscated, followed by teachers must also be a timely guide to ask questions, once again, 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boldly challenged fundamentally avoid Kai instead of hair.
【Keywords】Kai without hair;Teaching phenomenon;Solutions
新一輪課改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yōu)質課堂設問、點撥、引導、啟發(fā)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若課堂設問目的不明確、語言不清晰、點撥不到位、缺乏針對性、重點不突出,則會導致學生答非所問,啟而不發(fā)。
課堂教學中,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適度、適宜的提問、點撥、引導、啟發(fā),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收到最佳教學效果。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遇到“啟而不發(fā)”、死氣沉沉的尷尬局面。分析出現“啟而不發(fā)”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是教師沒有充分地備課,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估計不充分;二是教師點撥、引導、啟發(fā)的方式、方法不得當或者不適時機;三是學生心理方面的因素,學生怕回答出錯,怕教師批評,怕別的同學笑話。要解決以上問題,通常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1.精心備課——預見疑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通常指三備:一備教材、二備標準、三備學生。備教材就是要精通教材內容,把握教材知識間的聯系、前后的邏輯關系,充分預見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應對方案;備標準,主要是把握教學要求,明確教學方向;備學生就是要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了解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習慣以及學習心態(tài)。
例如,在教學“平面向量”一章時,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通過物理上力和力的分解引入向量的概念,通過物理上力的合成與分解引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標運算,通過物理上做功引入平面向量數量積的概念及運算。只有教師充分地把握教材,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走進向量,了解向量,運用向量知識解決問題,才能避免學生出現“向量乘向量等于向量”和“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一個向量”之類的錯誤。
2.靈活應對——解決疑難僅有充分的備課,還不能應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啟而不發(fā)”的尷尬局面,教師還必須抓住時機,在教學內容的關鍵處、聯結點、興趣點、疑難點、模糊點適時地提問、點撥、引導、啟發(fā),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學“兩角差的余弦公式”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你認為兩角差的余弦公式會是cos(α-β)=cosα-cosβ嗎?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一方面通過驗證使學生明確常犯的直覺性錯誤,另一方面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討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積極性。
教師抓住時機,進一步啟發(fā)、引導學生利用單位圓及向量知識推導出兩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師可以這樣啟發(fā)、引導:三角函數與單位圓,三角函數與平面向量關系非常密切,我們先在單位圓中作出角 , 的終邊(不妨設α>β),分別交單位圓與A,B兩點。接著提問:怎樣用坐標表示向量OA、OB?向量OA、OB 的夾角是誰?怎樣用向量知識求cos(α-β)的值?經過層層遞進式的提問,把學生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實現由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升華。
3.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根據教學要求,故意設計一些類型相近、解法相似、是非難辨、欲解不能、欲罷不休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急于破解其中奧妙的欲望,為學生大膽質疑創(chuàng)設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教學“計數原理”“排列組合”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道題目:要安排4位教師到3所學校支教,每所學校至少1名教師,每個教師每次只能去一所學校,請問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安排方案?
解法一:先從4位教師中選1位到第一所學校有 種方法,再從余下3位教師中選1位到第二所學校有 種方法,再從余下2位教師中選1位到第三所學校有 種方法,最后將剩下的1位教師安排到三所學校中的任一所有 種方法,共有種不同的方法。
解法二:先將4名教師分成三組,其中一組2人,其余兩組各1人有 種方法,再將三組教師分配到三所學校,共有 種不同方法。
此時教師提問:到底哪種解法正確?哪種解法錯誤?錯在哪里?
教學時,教師將兩種不同的解法展示給大家,讓大家充分討論,找出錯誤根源,澄清錯誤認識。
一堂課如果能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這節(jié)課就成功了一半。評價一堂課的好壞不是看學生出不出錯,而是要看教師怎樣啟發(fā)引導學生找出錯誤根源,幫助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因生理年齡上的特征,有其自身的思維習慣和認知規(guī)律,教師的作用正是指導學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啟而不發(fā)”。
“啟而不發(fā)”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易于出現的現象。只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啟而不發(fā)”。啟發(fā)也并不一定是一問一答。有的提問并不要求學生當面回答,而是可以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藝無止境,解決“啟而不發(fā)”問題,從根本上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重點掌握導入教學藝術和設問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