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我辭掉了在中國臺灣的電視記者工作,應美國一個美術館的邀請,去做駐館藝術家。剛去的時候,每次坐美國朋友的車,下車時都會看到奇怪的眼神。起先我不知道為什么,直到有一天碰到一位比較心直口快的朋友,他問我:“剛才你是不是有什么不高興,是不是我說了什么話,你誤會了?”
我說:“沒有啊!”又問他,“你為什么會問這個問題?”
美國朋友說:“因為你剛才關車門很用力,我以為你不高興?!?/p>
這時候我才搞懂,過去很多人奇怪的眼神都是因為我關車門太用力。說實話,我一點也沒覺得,因為我在臺灣同樣關車門,而且從小我母親也總叮囑我,關車門用點力,確定門關緊了,免得摔出去受傷。但是,當年跟臺灣的車子比起來,美國車子好得多,不太有車門關不緊的問題,自然對我關門很不適應。
到美國的第二年,我進研究所,在學校旁邊租房子,有一天,我的房東跑來對我說:“劉先生。麻煩您以后關水龍頭小一點力氣,因為您用的水龍頭,里面的橡皮墊特別容易壞?!?/p>
隔了一會兒,她大概怕我多心,又跑來對我說:“我發(fā)現你們亞洲來的留學生,關水龍頭都用很大力氣。其實我小時候也一樣,因為我從羅馬尼亞移民來,在我老家,水龍頭老漏,非用力不可,我也是到美國才改的?!?/p>
再說個故事。
最近有個學生對我說,某餐廳真不錯,他欣賞極了,還要請我去那里吃飯。
我說:他們有什么拿手菜嗎?學生想了半天,答不上來。我就笑他:“你連他們有什么好菜都說不上,為什么那么贊美他們?”
學生說:我發(fā)現他們不一樣。第一,他們是中餐廳,按說比西餐廳吵,可是去那里的客人都很安靜,因為餐廳服務生會用很巧妙的方法教客人安靜。
原來,那餐廳服務生在你點菜的時候,會特別彎下腰,把臉湊過來,用很柔和的聲音跟你說話,好像唯恐打擾到別人。當服務生這么做時,顧客自然就把聲音放小了。
我那學生還講,有一天,餐廳一個服務人員打翻了盤子,老板立刻過去幫忙收拾,除了問他的職員有沒有受傷,沒半句怨言。清理完,還給每桌客人送上一份小點心,說因為剛才讓大家受驚了。可見那餐廳多么有水平,又多么優(yōu)雅,連不優(yōu)雅的人進去。都變得含蓄了。
我說以上三個故事,是要告訴大家,如果有人怨我們中國人說話太大聲,關水龍頭和關車門太用力,應該知道那可能因為我們的環(huán)境,盡管中國經濟起飛了,有些過去的習慣,一時還是改不掉。而且說不定,今天在比較落后的地區(qū),因為車子老舊,還是得用力關門才安全。如果水龍頭是老式的,也必須用很大力氣關,才能不滴水。又因為環(huán)境比較吵,或大家都愛大聲說話,不大聲說聽不清楚,時間久了,大嗓門自然成為習慣。
所以,今天如果有外來的觀光客,進中國餐館,不習慣我們人說話的大聲,或奇怪中國人關車門很用力,他們不能怪我們,而應該設身處地想想,如同我以前羅馬尼亞裔的房東,會說他以前也一樣狠狠地用力地扭水龍頭。
只是,從另一個角度想,今天中國富裕了,我們是不是也該自己告訴自己,在公共場所可以小聲一點說話,坐轎車的時候不必那么用力摔門?
而且,做老板的人,如果你的員工摔碎了東西,先問有沒有人受傷,而別急著罵。因為人比東西重要啊!
說到這兒,讓我想到很多年前,有一回我到一個落后的國家旅行,坐在船頭,用錄影機拍兩岸的景色。
這時候劃船的土著對我喊:“小心!前面有急流,小心機器摔下去?!?/p>
我笑著問他:“你為什么不講我會掉下去呢?”
那土著倒有理,他說:“你掉下去沒關系,到下面自然會浮起來;機器掉下去,就麻煩了。”
我又問他:“如果兩個都掉下去,你先救誰?救我還是救機器?”
您猜他怎么回答?他說:“當然先撈機器,因為機器比人值錢!”
請別覺得匪夷所思,要知道在非常落后的國家,機器甚至耕牛,在人們心里的價值是驚人的。
同樣的道理,如果外國觀光客跟我們一起用餐,我們的孩子打翻了果汁,或砸碎了盤子,大家先安慰孩子,安安靜靜地為孩子清理,向在座的客人表示歉意,而不是當眾先給孩子兩巴掌。
這些寬容,能讓外賓刮目相看。因為它反映了我們對人的重視,反映了在眾人面前控制情緒的能力,也反映了中國今天的富裕。
請別罵我這么說,會把孩子慣壞。套用一句梁實秋先生的話:“誰說孩子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我們處處看見他們在做現在這個世界的主人翁。”
我們當然要對主人翁好!我們當然要培養(yǎng)有風度、顧大局、能自制,泱泱大風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