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出人物通訊《永遠的巴山紅葉》,副題《追記四川省南江縣原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王瑛》,頭版加轉(zhuǎn)入第8版的人物通訊稿,和配發(fā)的本報評論員文章《堂堂正正做人 干干凈凈做事》,就占了一個整版版面。接下來,2月10日,在第4版頭條刊發(fā)《王瑛:最后的日子》;11日,在第2版頭條刊發(fā)《生日的挽歌》,配發(fā)了“網(wǎng)友留言板”;13日,第8版用1個整版的版面刊發(fā)攝影報道《大巴山的女兒》。后3篇稿中寫的基本事實大多在第一篇稿中已精線條出現(xiàn)過,為了強化對王瑛的宣傳,動用多種新聞宣傳手法,讓讀者多側面多層次了解和認識王瑛,編輯不僅又編發(fā)了后3篇稿子,2月17日,又在第8版刊載《記者心中的王瑛》,輯錄參與采訪報道王瑛事跡的20多家報、臺、網(wǎng)33位記者對王瑛發(fā)自肺腑的感言;18日,在第4版“人民論壇”欄刊出《王瑛:巴山紅葉的品格》,同版刊發(fā)通訊《以感動體悟感動 用真情傳播真情》,副題《新聞記者赴南江采訪王瑛側記》。至此,《人民日報》在6天的報道上,用多種文體,共計超過3個整版版面為宣傳王瑛作了多方面的積極努力。
媒體為宣傳先進典型人物竭盡全力不僅是應該的,而且十分必要。3年前,像宣傳王瑛一樣,中宣部組織中央媒體和部分地方媒體記者集體采寫江蘇省泰州市信訪局局長張云泉的先進事跡,其效果產(chǎn)生了連鎖反應,近3年來,張云泉被全國各地機關、院校等邀請去作宣講報告近200場,直接聽眾超過20萬人。有一次他應邀到合肥作報告,安徽省軍區(qū)一位群眾得知這一消息,提前一天趕到合肥,聽完張云泉的報告后說:“我從內(nèi)心感到,共產(chǎn)黨的干部是為我們老百姓無私奉獻的救星!我們希望多宣傳這些典型,群眾才會更熱愛共產(chǎn)黨,我們的社會才會更有希望!”張云泉到院校作報告常常引起轟動,有的學生對他說,聽了你的報告我們看到了活生生的共產(chǎn)黨員,看到了有勃勃生機的中國共產(chǎn)黨!有的學生聽了報告后就寫了入黨申請書。一些院校領導和老師說,云泉同志先進事跡展示的精神境界將會影響幾代人。
先進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經(jīng)宣傳后還能升華。2006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根據(jù)張云泉先進事跡創(chuàng)作拍攝的電影《情暖萬家》,在南京首映,上座率高出了同時在南京上映的一部進口美國大片。2008年長春國際電影節(jié)上,美國和俄羅斯的電影商買了《情暖萬家》的拷貝。國外的電影商說,他們國家也面臨許多矛盾要化解,觀眾需要從影片中學習和借鑒。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宣傳好先進典型人物不僅有利于提高共產(chǎn)黨員和黨組織的威望,能夠感染和教育許多人,帶動大家提高思想境界,還有利于提高國家的軟實力,媒體為此竭盡努力,實在是值得的。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現(xiàn)今幾乎所有的晚報、都市報等想方設法推動娛樂記者,促其削尖腦袋去搜索演藝人員的緋聞等低俗新聞填塞版面,有的晚報、都市報卻對宣傳王瑛這樣的先進典型人物事跡一字不發(fā)。對此有人解釋說這是受媒體受眾定位所致。試問面廣量大的晚報、都市報讀者都不喜歡讀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跡報道么?如果真的是囿于機械的報紙受眾定位分工制約出現(xiàn)這樣的怪現(xiàn)象,但愿晚報、都市報不妨對受眾定位口子放得松些,讓張云泉、王瑛這樣的先進典型人物事跡登上晚報、都市報的版面只會有百利而無一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