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現(xiàn)代歷史上最黑暗時代的幽靈——經濟民族主義正在復蘇。經濟民族主義主張將就業(yè)機會與資本限制在本國之內,這不僅會將經濟危機變成政治危機,還可能使全球都陷入蕭條。最大的問題是,美國將采取什么行動?奧巴馬必須向世界證明他已準備就緒。如果他已經準備好了,那么就應當扼殺任何“購買美國貨”的條款。如果他還沒有,那么無論是美國還是世界的其他地方,都會陷入深度危機。
要應對當今如此復雜的經濟形勢,需要的不是高姿態(tài)地堅持原則和教條主義,而是腳踏實地的靈活手腕和實用主義。
政府應當提供擔保以支持信貸市場,還是創(chuàng)建壞賬托管銀行?也許兩者都需要。到底哪種財政刺激手段最有效果?這依據(jù)國家不同而選擇不同。銀行應該國有化嗎?某種情況下的確如此。無條件地拒絕或是接受所有解決方案的人,要么是黨派之見太重,要么就是愚忠。
然而現(xiàn)在,現(xiàn)代歷史上最黑暗時代的幽靈——經濟民族主義正在復蘇,在這個幽靈面前,我們必須保持警醒。
經濟民族主義主張將就業(yè)機會與資本限制在本國之內,這不僅會將經濟危機變成政治危機,還可能使全球都陷入蕭條。如果不能馬上將其埋葬,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保護主義復蘇
貿易鼓勵了社會分工的發(fā)展,進而促進了繁榮;全球資本市場雖然存在諸多問題,然而在資本流通方面比各國的國內市場更有效率;經濟合作加強了各國的自信,從而保證了國家安全。
雖然存在如此顯而易見的好處,然而已經全球化的經濟目前仍然面臨威脅。
去年11月中旬的G20國集團金融峰會上,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領導人承諾一年之內不會設立貿易和投資壁壘。會議聯(lián)合公告還就重新啟動破裂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以推動世界貿易發(fā)展做出承諾。
但是,就在這項有效期為一年的莊嚴承諾發(fā)布不到36小時,俄羅斯便宣布將繼續(xù)按原有計劃提高汽車進口關稅。其他幾個G20成員國如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和阿根廷也緊隨其后,違背承諾,紛紛出臺經濟保護措施。
2008年10月以來,印度對中國出口產品密集發(fā)起了包括反傾銷、反補貼等17起貿易救濟調查,涉及領域從青霉素工業(yè)鹽、熱軋鋼、汽車轉向軸、炭黑、瓷磚到亞麻織物、輪胎等產品。此外,印度還于近期對中國鋼鐵、化工、紡織等產品實施進口限制措施。
1月27日,巴西政府也宣布,將對包括玩具、鞋子、成衣和照相機在內的24種進口產品實行許可證制度。
形勢愈演愈烈,包括美國和歐盟國家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保護性手段。
在歐盟,法國政府日前宣布,向法國雷諾和標致-雪鐵龍兩大汽車公司分別提供30億歐元的優(yōu)惠貸款。尤其令人擔憂的是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明顯的保護主義傾向,他在一檔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聲稱,法國汽車廠商不能拿著法國政府的補貼,跑到捷克等其他國家去開辦新工廠。
最令全世界關注的是美國經濟刺激計劃中“購買美國貨”的限定性條款,這項要求基建項目必須只購買美國自產鋼材的條款,引起了軒然大波,激起了世界各國的抗議。
俄羅斯總統(tǒng)的資深國務顧問伊格爾·尤爾根斯日前透露了美國各項經濟救助計劃給莫斯科及其他國家?guī)淼耐纯嘤绊?。他表示:“當然,奧巴馬先生是希望中國和俄羅斯購買美國國債,但這種行為相當自私,哲學意義上,這就是保護主義。”
經濟民族主義對銀行的控制最為嚴密。在英法兩國,政治家們將納稅人的錢投入到運轉不良的銀行中,并要求這些銀行向國內發(fā)放貸款。由于銀行的貸款總額下降,這一舉動意味著資金回流。
國家層面的監(jiān)管人員現(xiàn)在考慮問題時也是“國家至上”的。例如瑞士現(xiàn)在對國內貸款有政策上的傾斜,并不將貸款計入銀行所必需的資本折算,而國外貸款則需全額計入。
而奧巴馬提名的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指責中國幕后操縱人民幣匯率、促進出口的一席言論,更是助長了這股金融保護主義浪潮的高漲。將匯率操縱者的矛頭指向北京,可使白宮有理由在美國貿易法掩護下,對中國大范圍啟動懲罰性關稅或其他經濟報復性措施。
政府保護本國商品與資本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本國公民的就業(yè)機會。當下世界各地的工人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愈發(fā)恐慌,他們都在向政府尋求幫助。
英國的示威者們引用首相戈登·布朗的用詞錯誤來向他施壓,要求他把“英國的工作給英國的工人”。在法國,上百萬工人于1月29日離開工作崗位,參加要求改善就業(yè)、提高薪資的游行。在希臘,農場主舉行集會要求獲得更多的補貼,為了控制局面,警方甚至動用了催淚彈。
但有社會主義學者提出,經濟民族主義的興起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功用,是轉移人們失去工作和生活水平直線下降的憤怒,而不是讓他們的憤怒發(fā)泄在危機的源頭——利益體系本身。他們認為,經濟民族主義遠遠不是為了保護人們的工作或是生活水平,實質上將使工人們處于持續(xù)的貧困之中。
在世界各國紛紛采取保護主義措施同時,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談判也陷入僵局。WTO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去年12月叫停了計劃已久的部長會議,并聲明當前存在一種談判破裂風險,這種風險不僅會危害到多哈回合會談,甚至會侵害WTO體系,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而在2月1日閉幕的達沃斯論壇上,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部長在農產品、勞工和環(huán)境標準上的談判依然毫無進展,令完成多哈回合談判的愿景顯得遙不可及。
面對經濟產業(yè)的崩潰和國內不斷膨脹的失業(yè)憤怒情緒,各國政府已經忘記了上世紀30年代“以鄰為壑”政策造成災難性后果的前車之鑒,正紛紛采取保護主義手段。
這些保護措施將導致貿易報復升級,甚至引發(fā)全面的貿易戰(zhàn)。美國《外交政策》雜志有評論文章警告說:“經濟救助計劃中露骨的保護主義措辭,無疑將被外界視為極惡劣的征兆。世界尚可應付像印度或印尼那樣的保護主義國家,如果美國也開始背棄其傳統(tǒng)大國的領導責任,世界貿易體系將面臨更深的困境。”
許多經濟評論家正在發(fā)布可怕的警告,稱保護主義會將世界經濟推向類似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衰退深淵。
事實上,在1930年經濟大蕭條期間,就曾經出現(xiàn)了一輪妄想通過貿易保護主義阻止經濟惡化、推動經濟復蘇的浪潮。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將2萬多種進口產品的關稅大幅提高。
這項法案當時激起了許多人的強烈反對。摩根大通合伙人托馬斯·拉蒙特曾經回憶:“我?guī)缀豕虻貞┣蠛鹂偨y(tǒng)否決《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那項法案強化了全球保護主義?!?/p>
盡管這樣,胡佛總統(tǒng)還是簽署了這項法案,從而激起了天崩地裂的貿易報復。在隨后的短短幾個月中,英國、法國、加拿大、古巴、墨西哥、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迅速做出報復性反應,大幅提高了各自的關稅水平。
這一措施并沒有改善美國的貿易狀況和幫助美國恢復經濟,相反,世界貿易體系的潰退及對抗性的貨幣集團的形成,成為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直接原因。
美國的重任
堅持經濟民族主義理論的人們主要有三點論據(jù):經濟合理性、政治合理性和當下的權宜之計。
對于第一點,部分在經濟危機中受損的銀行在退守國內市場后會有更多的安全感,因為他們比較了解國內的風險,還可憑借其規(guī)模獲益。然而對這種傾向,政府需要加以遏制,而非鼓勵。
對于第二點,政治家的確有充分的理由將納稅人的錢花在國內市場,但投資的成本不能高得離譜。然而目前看來,國內投資的成本可能相當高。
對于第三點,那些認為保護主義不會走得太遠的論調中充斥的自信,是非常危險的訊號。的確,每個人可能都會對斯姆特和霍利的做法不屑一顧,1930年這兩位立法者提高了美國的關稅,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大蕭條。
當時也有理性的人們提出反對意見,例如1028名經濟學家曾經署名反對這一法案,但卻無力阻止其行為。毋庸置疑,目前世界范圍內的供應鏈比那時更為復雜,也更難以拆散。然而一旦民族主義抬頭,它將踐踏所有的商業(yè)規(guī)則。
維系世界各國經濟的紐帶正在承受著巨大壓力。自1982年以來,世界貿易首次出現(xiàn)萎縮。不斷涌向新興市場的私營經濟凈資本值,從2007年巔峰時期的9290億美元下降到1650億。即使不考慮政治因素,全球化進程也正在經歷現(xiàn)代歷史上最大的退潮。
政治家都明白,由于開放市場低迷衰落,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持,他們必須有所作為。著眼于推動國內市場的政策,會在不經意間蠶食全球化體系。
去年對愛爾蘭銀行體系的援助耗盡了英國的儲蓄。而美國對國內銀行的貸款狀況進行逐月的審核,也鼓勵銀行在國內市場提供貸款,壓縮海外業(yè)務。每個國家都在試圖自救,然而同時也給其他國家?guī)砹送{。
最大的問題是,美國將采取什么行動?在這場危機中的某些時刻,美國曾經站出來表明過態(tài)度:美國曾經向資金緊缺的國家提供美元援助,同時在歐洲銀行對某家大型保險公司提供援助時做過擔保。
然而經濟激勵法案中“購買美國貨”的條款卻是危險的民族主義信號。這些條款不會在短期內增加美國的就業(yè)機會,而國家之間無法回避的聯(lián)系會對出口公司的就業(yè)機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而政治上的后果會比經濟上的更加惡劣。該條款向世界其他國家發(fā)出了危險的信號:開放市場的捍衛(wèi)者已經開始獨斷專行了。
奧巴馬表示他并不喜歡“購買美國貨”的條款,事實上在遞交給參議院的經濟復興計劃中,這些條款已經溫和了不少。這的確是個好現(xiàn)象,然而遠遠不夠。如果不把這些條款去除,奧巴馬應當對整個計劃行使否決權。進一步說,他應當提出以下三條原則:
首先是協(xié)調原則。即使在細則上可以有所變通,也應當通過各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建立一些統(tǒng)一的原則。協(xié)調發(fā)展才是良性的經濟狀況,也是最佳的政治策略:各國之間聯(lián)合做出的經濟計劃,比基于民族主義的各自為政更為有效。
第二條原則是寬容。即使外國經濟體會從中受益,每個國家的經濟促進計劃也必須對開放市場有利。同樣,財政監(jiān)管者也要從國際角度出發(fā),將對跨國銀行的重新管制延后,而不應指責其鄰國攫取稀缺的資金。監(jiān)管系統(tǒng)應當從長期影響出發(fā),設立國內的貸款與存款目標。
第三條原則是多邊主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發(fā)展銀行應當幫助新興市場彌補其資本短缺。而要達到這個目標,他們需要有良好的體系和資源。如果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愿意完成多哈回合貿易談判,并兌現(xiàn)去年G20峰會上的承諾,停止彼此間的貿易制裁斗爭,世貿組織可以對其國際貿易系統(tǒng)提供支持。
當經濟紛爭愈演愈烈時,誰能說服各國放棄使用貿易武器?美國的領導力是惟一的機會。國際經濟體系依賴于擔保人在危機中為之提供支持,19世紀時英國擔任了這一角色,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這個角色缺失了,其后果是災難性的。
也許正是從這一錯誤中吸取了教訓,在二戰(zhàn)后的新世界經濟秩序中,美國勇敢地承擔起主導者的角色。
拯救世界經濟的重任再一次落在了美國的肩上,奧巴馬必須向世界證明他已準備就緒。如果他已經準備好了,那么就應當扼殺任何“購買美國貨”的條款。如果他還沒有,那么無論是美國還是世界的其他地方,都會陷入深度危機。
滿凱艷根據(jù)英國《經濟學人》、美國《外交政策》、世界社會主義網、路透社等綜合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