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釉里三彩蟋蟀蓋罐(圖1),堪稱康熙釉里三彩瓷器的標(biāo)準(zhǔn)器。
此蟋蟀蓋罐為1952年陸士基先生所捐??趶?2.8厘米,通高8.9厘米,腹徑14厘米,底徑11.7厘米。器型渾厚挺俊,胎體厚重。罐敞口微收,弧壁,璧形底。平蓋,蓋沿突起一圈,內(nèi)為子母扣。蓋中間有一圓形透氣小孔。
此罐的蓋面(圖2)以釉里三彩裝飾,即以青花雙勾線描繪竹石紋,竹葉、石內(nèi)填涂豆青色,竹干內(nèi)填涂淡淡的釉里紅。整體紋飾精致、緊湊,填彩凝厚。填涂的豆青釉雖為釉下彩,凸感較強(qiáng),不用手摸,目視就很顯著,但填涂得不是很精細(xì),有的超出青花勾線,有的未涂滿圖案內(nèi)線,為康熙早期填涂色彩之特征,與雍正精工的填彩截然不同。罐蓋釉面使用磨痕明顯。蓋內(nèi)壁施白釉,釉面較厚,小孔與子母扣處露胎。罐的外壁青花描繪牡丹花紋,并配以飛翔的小鳥(圖3)。青花線條粗獷,畫面張揚(yáng),牡丹花、葉、枝的周圍有許多人工點(diǎn)染的青花小點(diǎn),系仿明青花料形成的自然鐵銹斑點(diǎn)。俯視罐內(nèi)胎體(圖4),質(zhì)地較粗,胎內(nèi)有許多黑疵點(diǎn)。釉面凝厚出現(xiàn)棕眼,胎釉結(jié)合處有縮釉現(xiàn)象。璧形底外圈露胎,旋紋明顯,露胎處有黑疵點(diǎn)。底中心施白釉,書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圖5),款外青花雙圈較大。在罐壁、罐蓋釉面竹紋以及落款“明”字的上方等多處都有清晰的“水印指捺紋”。 “成”字的寫法較特別,第二劃撇超出第一筆橫,橫與撇的三分之一處相觸,六字款書寫露鋒,筆畫頓挫明顯,字大筆粗為康熙早期書款之特征。此罐雖落款“大明成化年制”,但康熙瓷特點(diǎn)明顯。不管是造型、彩釉、紋飾、底足還是落款都具有康熙朝早期瓷器的特點(diǎn),是鑒定康熙瓷的一件標(biāo)準(zhǔn)器。
此罐蓋面的釉里三彩裝飾是康熙朝新創(chuàng)燒的一種釉下彩品種?!八饲嗷ê陀岳锛t外,又增加了一種以鐵為呈色劑的釉下豆青色”,是康熙朝瓷器的特有釉彩裝飾,后世雖也有少量仿燒,但效果不理想。這類品種以官窯器為多見,有書“大清康熙年制”官款,也有落“大明宣德年款”的,署“大明成化年制”仿款的少見。將釉里三彩繪于蟋蟀罐蓋上也不多見。由于此件蓋罐罐壁的牡丹花紋較粗獷夸張,而蓋面的紋飾精巧,顏色淺淡,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因此這件難得的釉里三彩蟋蟀蓋罐長期以來被誤認(rèn)為是青花蟋蟀罐,原始檔案僅注為“清仿”,無具體朝代的界定。此蟋蟀蓋罐為使用器,雖然口沿有磕痕,釉面也有比較明顯的使用磨痕,但仍然不失為一件康熙釉里三彩瓷器中的佳作,值得珍視。與《故宮珍藏康雍乾瓷器圖錄》刊載的一件“康熙釉里三色山水人物紋筆筒”相比,此蟋蟀罐蓋上的釉里三彩紋飾較精細(xì),其康熙朝瓷器的特點(diǎn)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