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飾在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中才能夠與其相融合,達到華衣的境界,才能夠讓人們在穿做的同時感受到自然的美。本文通過服飾設計中的塑性,色彩,面料及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來敘述并且發(fā)現(xiàn)服飾中的自然美。
關鍵詞:服飾設計 自然美 天然
一、服飾產(chǎn)生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關于服飾的產(chǎn)生,大概有三種說法“羞恥說”、“護身說”,“裝飾說”。專家學者們大多同意“護身說”,即最初人類為保護自己的身體免受自然界的種種傷害。故而將身體用物體遮蓋起來,后來形成服飾??v觀世界的不同地域的民族服飾,你就會發(fā)現(xiàn),處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的人們,無論多么富裕,服飾總是簡單的,有些原始的部落人們還保持赤身裸體的狀態(tài),而生活在寒帶及亞寒帶的人們服飾都比較新奇,花樣繁多,工藝與布料也是相當考究,服飾文化是復雜的。所以。服飾的產(chǎn)生是人們在自然界中生存的一種適應策略,也是人類與自然相互適應的結果。就民族而言,民族服飾具有奇強的地域特征。世界上沒有哪兩個民族的服飾是一模一樣的。他們服飾是受其民族的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價值觀等因素的影響,但是都帶有他們所棲息地方的自然環(huán)境的印記,無不顯示出與自然的和諧美感。
二、服飾設計中的自然之道
一個完善的設計是在限制中取得自由的過程,服飾的形態(tài)往往通過模擬或象征的方式來表現(xiàn)出富有生命感的某種具體形象和意想。這也是人類對于自然的描摹與對自然的崇拜。魏晉南北朝雜裾垂服就是對于自然的模擬,通過人物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來設計表達的。它在服裝上飾以“纖”。所謂“纖”,是指—種固定在衣服下擺部位的飾物。通常以絲織物制成,其特點是上寬下尖形如三角,并層層相疊。所謂“ ”,指的是從圍裳中伸出來的飄帶。由于飄帶拖得比較長,走起路來,如燕飛舞。宋朝前,道家學說與佛教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中占有極高的地位。道家學說主張人應當“法開率真”,不必用外在的原則與信條自我束縛,非常崇尚自然,所以在這個時期,人們的身體可謂是解放中,更加自然的狀態(tài)。
人體在日常生活中,隨著行走、跳躍、屈伸等,富于節(jié)奏的動作。而產(chǎn)生服飾寬松部分,離體部分,搖擺,飄逸,翻飛,而帶動面料滑點,點位的變化及縫、口等部位不同程度的移動,這種流動性使服飾的空間形態(tài)復雜化。服飾又是由各種各樣的結構線組成,如衣襟線、省道線、縫合線、拼接線等組成。這些結構線通過縱向,橫向、縱橫結合。這符合人體結構的同時,還極富有方向感,有種動態(tài)的慣性與波動的表現(xiàn)都很強。這與自然界中的常見的曲線與折線的結合相通。高山中,河流著山勢的曲折漂流直下,形成“垂墜”感十足瀑布,山棱的直線與河流曲線結合,正是與服裝的剪裁曲直面結合相同,形成一個空間結構,人們能夠充分的在這個空間中感受它的自然之美,感受宛若天成與渾然一體的自然。
三、服飾設計中色彩的自然追求
人們是在自然的關系之中不斷的學習自然,模擬自然。服裝設計中,布料中的染色技術也日漸貼近自然。天然染色的技術在我國已經(jīng)沿用了上千年,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由于生產(chǎn)的要求,天然的染料逐漸被合成染料所代替。而合成染料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質,不但造成人們的皮膚過敏,甚至會置癌。大量的使用合成染料還會污染我們的水質,破壞自然環(huán)境。人類向往自然美,而破壞了自然環(huán)境,這一個鏈條就會被破壞,人們想美也美不起來了,所以,使用天然染料開始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復蘇。天然染料就是利用植物中含有的植物色素來制作服飾。例如傳統(tǒng)的染色植物茜草、板藍根等,近年來使用的洋蔥及柿子汁,不但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而且還有抑菌,殺菌的作用,還有一些色素的提取是有賴于當?shù)氐囊恍└缓饘冫}的泥土來實現(xiàn)的,這些更加符合道家的“天人合一”,是人們能夠更加貼近自然,感受到自然無處不再的神奇與美貌。
四、服飾設計中材料運用的自然性格
服飾的材料以其自身的塑形性能影響服飾的造型,使其具有柔軟,流動、堅挺、干澀等不同氣質。好的服飾,往往要把人的穿著感受放在首位,是否舒適合體。當穿著不同的面料的服飾,個體處于動態(tài)時,衣料的抖動飄搖。質面的衣摺深處的陰影部分變幻不定,造成的視覺,觸覺的不同感受。最近水洗面料是近年來倡導回歸自然情懷而逐漸發(fā)掘出的一種面料。靛藍布放在機器中,經(jīng)過水洗石磨,形成一種接近天然的顏色狀態(tài)。一些服飾為了更加接近自然的狀態(tài),還故意將衣角,褲邊的毛邊外露,追求更加天然的美感。此外,一些如真絲,羊毛的天然面料也受到人們的垂青。它們的質感與自然的情調更加的吻合。一些民族還直接利用植物來作為衣物穿著,菲利賓每逢菠蘿收獲的季節(jié),人們就會拿菠蘿葉子來制作襯衣、短衫、裙子,成為“德蕾斯”。寬大的棕櫚樹葉甚至幾片連起來的樹葉就可能成為俾格米人最漂亮的衣服。這可以被稱之為“綠色服飾系列”。這也是人們在自然中尋找的美,認為美,才會不斷的使用它,來裝飾自己。
五、服飾設計與自然環(huán)境保護
進入21世紀,由于環(huán)境的日益被破壞,人們面臨著生存環(huán)境的大考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成為新世紀人們生存發(fā)展的唯一選擇?!熬G色生態(tài)理念”已經(jīng)成為21世紀服飾時尚跟服飾文化的潮流。中外的設計師們,重新調整思路,設計更加貼近自然、環(huán)保的新服飾。純天然的材料跟高科技生產(chǎn)的新材料被大量應用。崇尚自然的理念被重新重視起來。我國作為一個服裝生產(chǎn)大國,更應當用有這樣的理念意識。杜絕有害物質對環(huán)境的污染,以及服裝本身殘留的有害人體的物質。堅持綠色服飾生產(chǎn)的理念,是我國的服裝產(chǎn)業(yè)能夠找到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只有這樣的發(fā)展趨勢,才能夠是我們與自然更加的和諧,在我們的服飾中,更加能夠體現(xiàn)它的自然美感。
結論:
綜上所述,服飾與自然不單單是直觀上的關系,他們相互依存緊密相連,而且在服飾中還可以追尋得到自然的美感,與自然的和諧。對于自然美的熱愛,如今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尚。而在自然的美感在服飾中也是可尋的。自然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之中,才能夠真正的到達服飾設計的巔峰,才能夠真正的使自然美與服飾完美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