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長的陸地邊界線是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兩國的邊界線,它長達7500公里,囊括12個俄羅斯州,8個哈薩克斯坦州。邊界線上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在邊界線上,我們常會遇到有如下經(jīng)歷的人們——瑪麗娜出生在俄羅斯奧倫堡,但一直居住在哈薩克斯坦。許多年后,當(dāng)她回到奧倫堡,卻并不覺得自己離開了哈薩克斯坦,因為奧倫堡有哈薩克的車站、鐵路。烏馬羅夫是韃靼族人,但他的護照上寫著他是哈薩克斯坦的公民,同時他卻住在俄羅斯。來自兩個國家的人相戀了,他們的國際婚姻從不會因為存在風(fēng)俗上的差異而讓雙方傷透腦筋……
從奧倫堡到烏拉爾斯克的一趟公交車路線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公交車。蘇聯(lián)解體后,兩個城市都劃歸俄羅斯,但是有一個卻坐落在了哈薩克斯坦境內(nèi)。這種情況在兩國長達7500公里的陸地邊界線上也是絕無僅有。
從1936年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之日、新邊界線劃出之時起,這種混亂狀況就開始了。比如劃到俄羅斯境內(nèi)的奧倫堡歷史上曾是哈薩克自治共和國的第一個首都。不管是以前,還是現(xiàn)在,奧倫堡都是俄羅斯通向中亞各國的大門,在普遍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其奧倫堡內(nèi)的穆斯林卻占到了大約20%。如果上世紀(jì)30年代新的邊界線稍微往北一點,蘇聯(lián)解體后的奧倫堡就可以像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古麗耶夫、烏拉爾斯克等城市一樣留在哈薩克斯坦境內(nèi)了。此外,很多人口稠密的地方都被劃歸到了俄羅斯境內(nèi)——在伏爾加河三角洲地帶還埋葬著哈薩克斯坦的天才音樂家?guī)鞝柭ㄆ潯に_基爾巴耶夫。
盡管如此,自獨聯(lián)體成立之日起,哈薩克斯坦在遵循自己路線的同時,在絕大多數(shù)問題上都支持俄羅斯。作為最積極的獨聯(lián)體國家,它是獨聯(lián)體一體化進程的主要倡導(dǎo)者之一。雖然有兩國海關(guān)的存在,這條國界線依然高度透明。邊界線上,俄、哈兩國在經(jīng)濟、文化、司法上的互相滲透無所不在。從哈薩克斯坦卡拉查甘納克絲產(chǎn)地輸出的石油和天然氣在俄羅斯的奧倫堡進行再加工,而俄羅斯的馬戈尼托爾斯克鐵礦區(qū)則從哈薩克斯坦獲得大量原材料。從俄羅斯的阿斯特拉罕到哈薩克的石油之都阿特勞幾乎只有一步之遙。邊界線地區(qū)在各方面的一體化正是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這兩個國家一體化的縮影。
就是這樣如此相鄰的兩個國家,兩國人民日常的生活習(xí)慣幾乎沒有差異。試想一下,兩個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各自端一杯茶,坐在邊境線的兩邊談天說地是多么愜意!
[譯自俄羅斯《星火》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