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位于北美洲的東北部,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全島面積為217.5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3.5萬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
格陵蘭(Greenland)意為“綠色的土地”。這塊千里冰凍、銀裝素裹的陸地為何享有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呢?
據(jù)記載,公元982年,一個叫埃里克的挪威人和伙伴從冰島出發(fā),尋找新大陸,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島,并將其命名為“綠色的土地”。埃里克企圖以這個“親切的、充滿生機的稱謂”誘惑世人,讓人們遷徙到這片荒涼的冰原上。正如他在探險日記中所寫的:“假如這個地方有個動人的名字,一定會吸引許多人到這里來?!?/p>
1000年過去了,盡管西方人對這片終年被凜冽寒風(fēng)吹襲、千里冰凍的土地充滿著向往,但這里仍然只幸存著因紐特人。
如今,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島上居民產(chǎn)生了爭議:如果冰川繼續(xù)消融,沉睡在這一區(qū)域的巨大石油儲量(已測定部分占世界總儲量的20%)會不會便于開采呢?這里的稀有礦產(chǎn)如金、鉆石等會不會因裸露在地表而氧化且被釋放呢?能夠開辟新的海上航線帶動島內(nèi)工業(yè)和旅游業(yè)發(fā)展嗎?
自治之路
這里生息著5.6萬多人,居民主要集中在荒蕪的巖礁地帶,靠打獵和漁業(yè)為生。由于全島的4/5都在北極圈內(nèi),到了冬季便會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丹麥統(tǒng)治者長期推行強硬政策,包括人口遷移、經(jīng)濟發(fā)展等等。當(dāng)?shù)鼐用駴Q定放下手中的獵槍和漁具,與丹麥政府對抗,要求進行全民公投以改善自己的地位,首當(dāng)其沖的就是要共同分享石油收入和獲取更大規(guī)模的自治。
克里斯蒂安斯霍布市位于迪斯科灣,四周一座座冰山緩慢地漂移著,鯨隨著海浪的起伏,噴出一道道水柱。該市曾是一個繁榮的漁村,人們靠捕鯨為生,每年都會捕捉120多頭獨角鯨。冬天,當(dāng)浮冰凝結(jié)在海面上,人們就坐著狗拉雪橇去打馴鹿或是拉一些大塊的冰塊以儲存生活所需的飲用水。15年前,捕獵獨角鯨開始受到限制,實行定額捕殺。一位女村民說:“由于缺少鯨魚,夏天來臨時,人們紛紛離開這里去近海捕大比目魚;也由于缺少冰川,我們還安裝了海水淡化的設(shè)備。”在公社大廳里,這位夫人和另外兩位婦女圍坐在一張桌子邊喝著咖啡,旁邊是電視機和大型公用洗衣機。她們剛剛把一張海豹皮繃緊在木制的曬晾架上。每年,她們會曬制300余張海豹皮,這會給她們每人帶來400克朗(約合500元人民幣)的收入,也算是補貼家用。這個地區(qū)僅有83戶居民,但即便只有這么少的人,該地區(qū)也有一座發(fā)電站、一個食品雜貨店、一塊供直升飛機使用的空地、一個教堂和一所設(shè)備良好的小學(xué)。
對于格陵蘭島上的居民來說,漁業(yè)是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中捕蝦業(yè)獨占鰲頭。當(dāng)?shù)卣鼛啄臧涯繕随i定在了旅游業(yè)上,他們計劃2010年接待游客10萬人。當(dāng)?shù)芈灭^的床位已經(jīng)增加了2倍,來自美國、丹麥以及挪威的大型游輪都會在此靠岸,旅游、照相、拍短片等等都會為當(dāng)?shù)氐穆糜螛I(yè)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這幾年旅游人數(shù)均保持在每年6.5萬人左右。
冰川和時間才是真正的主人
“丹麥殖民政府并沒有強加給我們沉重的負擔(dān),相反,他們還幫助我們建立了村委會和小學(xué)?!币晃淮迕裾f到,“我們格陵蘭島人的文化水平較低,連歐洲鄉(xiāng)村的人都不如?!痹诟窳晏m島,有5%的人是從丹麥移居到這里的。他們來到這里只是為了謀生,兩三年后便會離開,除非他們在這里結(jié)婚。當(dāng)?shù)氐木用褚蚣~特人則生性慷慨,有錢的時候,很樂意去消費——開車兜風(fēng)、在別墅度假、乘坐奢華游船旅游等等。這些現(xiàn)象顯露出格陵蘭島社會的一種不同步——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這一點很容易讓人們聯(lián)想到非洲國家……
努克市(格陵蘭島首都)最好的家用電器商場老板是一位移民。他來這里已有10年了,和當(dāng)?shù)嘏咏Y(jié)了婚,有了孩子。在這里,人們很少能像他那樣一直從事某一項事業(yè)。對于因紐特人來說,他們不會完全依靠自己的工作。如果說一周要工作6天,那么大多數(shù)人會曠工3天。原因很簡單,他們認為工作是徒勞的,還不如去海邊釣魚。因紐特人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只有冰川和時間才是真正的主人。他們會常常反問,為什么要銷售那些高保真音響呢?它們與鯨魚掠出水面發(fā)出的聲音相比,簡直就微不足道。
變遷中的社會
尤伽和他的妻子把他們的獵物擺放在小路中間,打算出售。然而,沒有人注意他們的這一舉動。土生土長在格陵蘭島的坤諾解釋道:“以前,這些獵人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他們有自己的小店。如今,這一切都在悄然逝去?!边@位年輕人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他曾在哥本哈根學(xué)習(xí)心理學(xué)。他繼續(xù)說道:“自從丹麥人來到了我們的土地,我們的集體主義價值觀、我們與自然和諧親近的生活觀都在逐漸改變,被個人主義和個人自由的觀點逐漸取代。從前,人們的想法是這樣的:只要我能夠活著,我也能幫其他人一起活著。而今,這種價值觀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坤諾的話中帶著一絲遺憾,卻沒有憂傷。人們雖然回憶著以前簡單樸素的生活,但對于新的生活,人們也是津津樂道的。
充滿活力、新舊交替、現(xiàn)代,這是現(xiàn)今格陵蘭島最明顯的三個特征。因紐特社會的變遷如同冰山的變化一樣快。如今,有1.3萬名格陵蘭島人在丹麥生活,其中有1萬人是20歲以下的青年,他們在丹麥接受高等教育。在努克大學(xué),美國政府已與他們合作開展了相互的交流項目以促進地區(qū)的教育與發(fā)展。
在努克市中心,瑪麗亞剛剛擦干凈她精致的運動服裝店的櫥窗。這位27歲的年輕女性在丹麥完成了學(xué)業(yè),她父親是丹麥人,母親是因紐特人,她是丹麥和因紐特民族融合的典型。下周,她將去阿姆斯特丹采購新的塑料模特。她自信地對筆者說:“我們并不處于世界的底層,我們在世界的中間?!?/p>
[編譯自法國《世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