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shù)的加工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甜味劑、鹽、人造香精、人造脂肪、色素以及改變食物質地的化學物質和防腐劑。更令人不安的不僅是添加了某些成分,而且是加工食品中有些營養(yǎng)被掠走了。實際上,加工食品中經常被去掉了一些天然營養(yǎng),如可溶性纖維、抗氧化物質、優(yōu)質脂肪,而這些均有利于保護心臟。如果在增添加劑的同時,又把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去掉,對健康來說無疑是一種災難,因此要警惕加工食品中四種有害的成分。
一、 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存在于烤制松餅、松脆餅干、微波爐爆玉米花和快餐炸薯條之中,甚至在你看來是有利心臟健康的可以代替奶油的黏醬蛋黃中也含有反式脂肪。反式脂肪曾因價廉、有利心臟健康作為奶油、豬油的替代物而受人們的青睞。近年來,反式脂肪被哈佛大學的營養(yǎng)學家痛斥為美國歷史上加工食品的最大災難。其理由在于反式脂肪像飽和脂肪一樣可以使心臟倍受危險,每年導致大約3萬~10萬人因提前患心臟病而死亡。
反式脂肪比飽和脂肪對心臟危害更大,因為前者可以在提升壞膽固醇的同時,降低好膽固醇的量,這就使動脈的危險性增加了一倍。與飽和脂肪不同的是,反式脂肪還可以使血液中堵塞動脈的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量升高。反式脂肪在加工食品的營養(yǎng)組成中均以“氫化油”注明。所以,“氫化油”的含量越高,所含反式脂肪就越多。用好脂肪代替反式脂肪可使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50%。
二、精加工的谷類
食用精加工的谷類食品,如白精面包、卷餅、含糖的低纖維谷類、精米、用全麥粉提煉制作的精制面條,均可使患心臟病的風險升高30%。在采購時不要為諸如“全麥制作”之類的說明所欺騙,也不要因精制面包上撒了些燕麥或者棕色糖蜜信以為真。實際上,這些制成品仍然是原有的加工原料,可以增加患高膽固醇、高血壓、心臟病、胰島素抗性、糖尿病和腹部脂肪的風險。若干重大研究顯示,無論男女,食用較多的全谷類食物可以把心臟病的發(fā)病率降低20%,與此相比,喜愛食用精加工谷類食品者則心臟病、胰島素抗性和心臟病的發(fā)病率較高。
三、食鹽
飲食中3/4的鈉不是來自于鹽瓶之中,而是來自于不為人們所注意的加工食品,如罐裝泡蔬菜、湯、醬油之類的辛辣調味品以及快餐漢堡包、臘肉、火腿之類的熏制肉。未經加工的食品,包括牛奶、甜心菜、芹菜莖乃至飲用水中也存有一些鈉成分。鈉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質,它可以調節(jié)血壓,維持身體的液體平衡,傳遞神經脈沖,促進肌肉,包括心臟在內的收縮,保持味覺、嗅覺、觸覺始終處于協(xié)調運作之中。
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體液需要對血管中過剩的鈉進行稀釋,這可以提高血液容積,迫使心臟加倍工作,與此同時,促使靜脈和動脈收縮,從而使血壓升高。別輕信包裝食品說明中諸如“無鈉”、“低鈉”、“少鈉”的字樣,其實在這種情況下,食品中無鈉是指每份食物中仍有5毫克鈉,低鈉是指比常規(guī)含鈉低25%,少鈉是指正常量的50%。
四、高果糖玉米糖漿
與傳統(tǒng)的甜味劑相比較,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制作成本較低,味覺更甜,更易與其他成分拌和。高果糖玉米糖漿大都在冷凍食品中使用。當然在制作全麥面包、火腿和松餅時,加些高果糖玉米糖漿,可使外觀誘人、色澤好看、質地松軟。啤酒、臘肉、軟飲料中也含此物質。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這種液態(tài)的甜味劑干擾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加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它還誘使人飲食過量,迫使肝臟把對心臟有威脅的甘油三酯抽入血管中,此外,果糖還可以掠走人體儲存的鉻,而這是維持膽固醇、胰島素和血糖在健康值的一種重要無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