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面對發(fā)言時間突然被縮短?
新東方高級副總裁 周成剛:假如你準備說5分鐘,突然得知改成30秒就要結束,但還是按照原來的準備從頭開始講,結果就是肯定講不完。這就會給面試官一種無法變通、抓不住重點的印象。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要學會做一些調整,比如說話語中間有個轉彎:“30秒其實無法完全介紹完自己,下面還有很多時間,可以讓您更多地了解我?!?/p>
二、面試之前做什么功課最有效?
新浪人力資源總監(jiān) 段冬:在應聘之前肯定需要做功課。我從業(yè)20年來,每當遇到職業(yè)的轉折點時,也會做這樣的功課。首先,分析行業(yè),有哪些機會是你可以把握的,這個行業(yè)中的公司具有哪些特點。在回答面試官問題的時候,也要考慮面試官的目的是什么,在問題背后面試官最希望獲得的信息是什么。你的回答不能太籠統(tǒng),一定要切中要害。
大學生作為自然人,要在大學期間嘗試培養(yǎng)自己的社會人屬性。第一,在工作崗位要承擔責任,比如應聘會計,你要像個會計,應聘銷售要像個銷售;第二,你要能夠對企業(yè)做出貢獻,前段時間,我聽到有學生說:“你給我一個機會,我給你一個驚喜?!边@話在10年前說或許還有用,現(xiàn)在說,我怕是“給你一個機會,你給我一個驚嚇?!?/p>
中國經營報社總編輯 李佩鈺:我注意到有好幾位同學都是背答案,按照很多求職面試的寶典提供的方法去準備,這樣就會導致回答問題都很虛,不實在。比如,剛才的同學回答“如何看待未來賺錢潛力”時,說:“很多東西都比錢更重要?!蹦敲次蚁雴?,比錢重要的是什么?我覺得與其這樣,還不如實在點說:“不用賺太多錢,能活就成?!?/p>
三、面試問題有沒有“正確答案”?
EMC人力資源經理 鄭薇:面試的問題不在于對或錯,不在于你答“是”或者“不是”,重要的是在你的回答中,能體現(xiàn)出你判斷的原因和過程。因此,內容和態(tài)度是最重要的,而不在于你講了多么有前瞻性的觀點。
新東方周成剛:我發(fā)現(xiàn)面試者的同質化太強了,每個人都在背事先準備的東西,其實面試就是一個交流的過程,面試官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在對你做出判斷,你的一言一行都在表達你自信與否,你掌握的度合適與否。講得太短,感覺沒話可說,講得太長,又太過啰嗦。回答問題的時候太猶豫,擔心自己的表達不完美,殊不知這種猶豫已經暴露了自己的不自信,而且讓面試官覺得你不真實、不自然。
五、如何回答你不愿意回答的問題?
中國經營報社總編輯 李佩鈺:銷售人員最大的心理的素質就是抗壓,在銷售心里就應該沒有“不”字。剛才那位同學說:“這個問題我可以不回答嗎?”首先,我們就會認為你很挑剔,但是作為銷售,你沒有挑的余地,你每天都在面對的是別人挑剔你,讓你做很多你不想做的事情,但是你都必須要做。第二,人的自信絕對不是外表的自信,而是心理的自信,往往越是外表看上去“牛哄哄”的人,心理反而是最脆弱的。我要說服對方,不是要用我的自信來戰(zhàn)勝對方,其實不是這么回事。真正的銷售。是要讓對方建立信心,讓他買你的產品。
六、經典問題有經典回答嗎?
EMC人力資源經理 鄭薇:很多面試都會問到一個問題:“你最大的長處和弱點是什么?”這種問題應該從自己出發(f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回答。在之前的面試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喜歡把自己拿到一邊,來談一個優(yōu)秀的榜樣,喜歡用“你應該怎樣”、“我們大家應該怎樣”這樣的話語。其實面試官問這樣的問題,只是想了解如果是你會怎么做。如果你給出的只是一個榜樣的做法,面試官會覺得比較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