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諶容寫過一篇《人到中年》的小說,后被改拍成更為直觀的電影,著重體現(xiàn)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都得傾其身心上下關顧,留給自己的只是忙,落的就是累。
梁實秋在此沿用古人“耳畔頻聞故人死,眼前但見少年多”的情形,換他的話講,“訃聞不斷的來,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經(jīng)先走一步,同時又會忽然覺得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現(xiàn)?!?/p>
張中行則是進入耄耋以后談論中年的,居高似乎看得更清,《流年碎影》中有詳盡的陳述,無妨錄一段看看:一、終日忙忙碌碌,干的事都是不值得的,既沒有意義,但又不甘于沒有意義,而意義是什么,卻又想不清楚。二、身邊有人,手中有事,卻總像是還缺些更重要的,這更重要的是什么,也想不清楚。三、去日苦多,認為不應這樣再混下去,可是如何改弦更張呢,不知道。四、有想望,而且心情很迫切,可是,苦于不知道想望的究竟是什么。結果就成為五,“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或時時感到有空虛的苦”。
同樣是中年,仁者偏仁,智者偏智。既然當年由人而生,一定時候又免不了生人,扶上攜下,本屬生之常理。硬要套上道德的外罩,強調如何累,怎么辛苦,多少有些居功的味道。也不只個別中年性急先走一步,比中年更小的,小到產(chǎn)床上由胎剛剛變?yōu)槿说?,竟也厲害地撞破\"生死病老\"的規(guī)律,落地,轉瞬就走了。至于忽然發(fā)現(xiàn)眼前一大片青年的出現(xiàn),其實自己居室里也有,天天看著成長,早有語云:“老子后生兒子也后生?!敝行邢壬蛞詡戎亍疤烀^性”,求心安理得,從價值觀出發(fā),對處于立命階段的中年勾勒出種種困惑,比籠統(tǒng)的“不惑”稍顯精細而具體。他所講的苦,“是有想望,而且心情迫切,卻苦于不知道想望什么,必然產(chǎn)生一種空虛的苦”,與專心為上下操勞之苦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依照習慣分法,我大概于一兩年前落入中年行列。說落入,表明非自覺,猶似我們一群人同去站口等車,車未能及時趕到,有人臨時擺出棋局,我貪玩,就蹲下來與人對弈。等見出分曉以后,抬頭一看,連車帶人早已過去,下趟便是運送中年人的車,樂不樂意都得上,再下一輛我是無論如何不愿坐的。
搭乘我坐的這輛車廂里,依稀看出,有人是因延誤而不得不趕乘,有人本屬下一趟的客卻更換了手續(xù)強擠著進來。由此推測,我們這輛車的人最多,也復雜。該搭乘的全到,不該來的也都來了。
人到中年沒什么不好,無須找人四處活動,就能很便宜地榮升一級。作客坐正席的機會漸多,耳旁喊叔的聲音也開始增加。所到之處,再不輕意被看成“嘴上沒毛說話不牢”的小子,面對的發(fā)號施令,仍帶幾分協(xié)商口氣。對年輕的一類,由距離而產(chǎn)生層次,不拘有無成就,只要握有某些特殊行業(yè)的招牌,很容易換來一些莫名的敬意。木訥而怯于言表,遇何事都三緘其口,一定會以為是涵養(yǎng)的寫照,口若懸河外加滔滔不絕,自然被視之為人中豪杰。
順著規(guī)律走,總不能一步登天。那些暫且壓在中年頭頂?shù)纳纤?,深諳歲月的不可抗拒,眼看著一步一步逼近的中年人,畏懼之心越膨越脹,聰明點的開始拉,這就有了協(xié)商的口氣,糊涂點的繼續(xù)壓,越壓越積力量,耐不住的中年,就開始抗壓,雖未到老謀深算程度,也不會跟青年人一樣真刀亮槍。中年人已經(jīng)初步意識到該如何保護自身,于是就在明與暗之間尋找一種恰當?shù)某鰮艮k法,目的在于多傷他人而少傷自己。哪怕不幸兩敗俱傷,自己仍占歲月的上風。對于另一茬人而言,這也是頂無奈的一種現(xiàn)實。
再說對內(nèi),包括父母及兒女。中國人的父母在咽氣之前,沒有發(fā)覺有長大的兒子,大事小事,總要千叮嚀、萬囑咐。處在這樣一種自古皆然的寵愛中,享受多于付出,所謂的孝敬,只在兩種情形中才需要體現(xiàn),一是留于口頭,像早晚請安,歲初拜年之類,如今更簡便,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就成。再就要等到披麻戴孝的那么幾桌宴席,共同吃喝一頓就算了事一宗。父母向來不忍染累兒子,連棺木壽衣都備辦得妥妥貼貼,何時停在草床上,這才勞駕兒子裝穿一次,一生僅此一回,能說累么?
接著再看下有小的,自從有了他(她)們以來,就被當作一份私產(chǎn),外人基本動不得,欲行管教大體也得符合本人意愿。幼時通常是放,成年以后才行一點收,目的在于防止撞禍,闖了禍難免要受些麻煩,實質還是怕麻煩。萬一混成調皮搗蛋無可挽救一類,遭殃的多是他人,順便把負擔交給社會,國家在法律之下備有若干管吃管住的處所,幾乎代勞了作為父母應盡的義務。至多生一些內(nèi)疚,卻不能上升為苦,苦的只是國家和部分公民。在望子成龍中終于成為龍的,這就意味中年開始坐享清福,遠未到停業(yè)息職年齡,提前與閑為伍。這子榮父貴的現(xiàn)實,是得子之日起就有的一種理想。
陰錯陽差,混入中年,由我短淺眼光看,居中年,頂好。上有無盡的疼愛,下有必然的尊敬,易得各種虛名,逢事進退兩便,難怪有人搶著擠坐這一趟車,我也希望這趟車早一點來,晚一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