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馬年,好種田”。牛是人們熟悉而又喜愛的家畜之一,牛性善耕,憨厚聰明。俗話說:“駿馬能歷險,耕田不如牛。”正像魯迅先生形容的那樣,?!俺缘氖遣?,擠出的是奶”。牛以其勤勞奉獻(xiàn)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中外食牛趣談
我國有的地方考廚師,據(jù)說只考兩樣菜:燒豆腐和炒牛肉絲。雖說都是普通菜,可不是容易做成功,不掌握炒牛肉技巧者,炒出的牛肉絲十有九回嚼不動,于是,一般人家做牛肉,不是紅燒,便是清燉,頂多買點鹵牛肉下酒,有的吃來還塞牙。也許因為這個原因,中國人的肉食中,80%以上是豬肉,牛肉只占2.5%上下。
西方世界的肉食剛剛相反,諺語說:“西餐無牛,廚師束手?!蓖鈬牟穗龋H庾龅恼娌簧?。歐洲著名的牛肉菜如法國諾曼底的“油涮牛肉”、意大利“佛羅倫薩牛排”、德國“漢堡牛扒”等。
那是不是就說中國人不愛吃牛肉了?其實不然。牛肉是我們祖先最重要的肉食之一。當(dāng)初對它重視的程度,比之今日西方人有過之而無不及?!肚f子》上有一篇《庖丁解?!?,對這位分割整牛的廚師的技巧作了生動的描述,只怕今日也是少見的。當(dāng)時,用牛肉做的菜肴、食品,見于文字的除搗珍(牛肉松)、漬(醉牛肉片)、熬(香牛肉干)、糝(牛羊豬肉和米粉做的肉餅)外,還有肜(牛肉羹)、牛炙(烤牛肉串)、牛(土肉戈)(醬牛肉塊)、牛膾(肉醬牛肉片)、牛惰(干牛肉)、肥牛腱(燉牛腱子),等等。再看看全國各地有關(guān)牛的佳肴也不少,比如廣東一帶以牛肝、牛心、牛雙弦(肚)為材料的“牛三星”;湘菜中的“牛中三杰”:“發(fā)貢百頁”、“紅燒牛蹄筋”、“燴牛腦髓”;還有四川的“燈影牛肉”、“張飛牛肉”,等等,都遠(yuǎn)近聞名。
從飲食到入藥
牛肉之味,以甘香醇厚為重,這是作為食品。在中醫(yī)眼中,牛肉之味便不同了。歸納中醫(yī)從南北朝至今對牛肉的認(rèn)識是:味甘,性平,入脾、胃經(jīng),有補(bǔ)脾胃、益氣血、強(qiáng)筋骨的功效,可以治虛損贏瘦、消渴、脾弱不運(yùn)、痞積、水腫、腰膝酸軟等癥。牛又分黃牛、水牛、牦牛,其中又有差別:黃牛性溫,補(bǔ)氣,與綿黃芪同功;水牛性冷,能安胎補(bǔ)血;牦牛性溫,同黃牛。它的補(bǔ)益作用在豬、羊之上。
《乾坤生意》有一“返本丸”方,以黃犍牛肉配以山藥、蓮子肉、白茯苓、小茴香共制成丸,吃了可“補(bǔ)諸虛百損”?!端幮圆贸伞匪d用瘦黃牛肉熬制的“霞天膏”,有補(bǔ)氣益血、健脾安中之功?!俄n氏醫(yī)通》說:“凡沉疴痼疾,癲狂風(fēng)病,痞積瘡瘍,一切有形之病,及婦人癥瘕,皆用霞天膏投所宜煎劑,汗吐下攻去污敗蟲物?!?/p>
牛可謂全身都是寶——
牛肚 味甘,性溫,補(bǔ)虛、益脾胃,治病后虛贏、氣血不足、消渴、風(fēng)痃。
牛肝 味甘,性平,養(yǎng)血、補(bǔ)肝、明目,治血虛萎黃、虛勞贏瘦、青盲、雀目。
牛腰 補(bǔ)腎氣、益精,去濕痹。
牛腸 厚腸,除腸風(fēng)痔漏。
牛肺 補(bǔ)肺,止咳逆。
牛脾 味甘、微酸,性溫,健脾消積,治脾胃失健、消化不良、食積痞滿。
牛鼻 治婦人無乳。
牛靨 (牛甲狀腺) 治喉痹、氣癭。
牛油 味甘,性溫,治渴利(配栝蔞根)。
牛腦 味甘,性溫,治頭風(fēng)眩暈、消渴、痞氣。
牛髓 味甘,性溫,潤肺、補(bǔ)腎、填髓,治虛勞贏瘦、精血虧損、泄利、消渴等。
牛蹄 性涼,下熱風(fēng),治水浮氣腫、腹肚脹滿、小便澀少、婦人崩中、漏下赤白。
牛筋 補(bǔ)肝強(qiáng)筋、益氣力、續(xù)絕傷。
牛奶 味甘,性平,補(bǔ)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治虛弱勞損、反胃噎隔、消渴、便秘。
牛血 味咸,性平,理血、補(bǔ)中,治便血、血痢、經(jīng)閉、血虛贏瘦,補(bǔ)血枯。
牛喉 治反胃吐食。
牛骨 味甘,性溫,治腰膝酸軟等。
牛皮 經(jīng)水煮加黃酒、冰糖收取的膠叫“黃明膠”,味甘性平,滋陰潤燥、止血消腫,治虛勞肺痿、咳嗽咯血、吐衄、崩漏、跌打損傷等?!侗静輩R言》謂:“與阿膠仿佛通用,但其性平補(bǔ),宜于虛熱者也。如散癰腫,調(diào)膿止痛,護(hù)膜生肌,則黃明膠又過于阿膠一籌也?!彼Ft治水氣大腹浮腫、小便澀少。
水牛尾 治水氣大腹浮腫、小便澀少,洗凈去毛,細(xì)切作臘,極熟吃之,煮食亦佳。
牛睪丸 壯陽補(bǔ)腎,治疝。
牛胎盤 味甘,性溫,安心養(yǎng)血、益氣補(bǔ)精,治虛損勞極、瘵疾勞嗽。
牛鞭 味甘,性溫,壯陽補(bǔ)腎,治陽痿不起。
牛肉菜肴2款
□粉蒸牛肉
原料:牛里脊肉750克,大米100克,糯米75克,紅薯(或老南瓜)500克,豆瓣醬75克,醬油75克,精鹽4克,大料(八角)2枚,蔥片、姜片各10克,料酒25克,草果1個,牛肉湯150克,香菜100克,牛油(熟制品)100克。
做法:牛里脊肉切片,加入料酒、精鹽抓勻腌漬10分鐘待用;將大米、糯米、草果入干炒鍋中,炒黃后,碾成細(xì)面;香菜洗凈,切末;豆瓣醬剁細(xì);紅薯洗凈切塊。牛肉片加入豆瓣醬、蔥片、姜米,腌半小時后放入米粉、少許牛肉湯拌勻。紅薯放在盤內(nèi),牛肉片置上,入籠蒸大火蒸30分鐘后取出,撒上香菜末,再淋上燒熱的牛油即可。
□沙鍋牛肉
原料:牛肋肉500克,干粉絲100克,豆腐50克,精鹽8克,醬油15克,味精6克,香油5克,香菜末、胡椒粉、蔥花、姜末各10克,大料2枚,食用油750克(約耗100克左右),料酒25克,干淀粉25克。
做法:先將牛肉切塊,入清水中浸泡15分鐘,洗去血水,瀝干,用醬油、精鹽入味10分鐘;干粉絲用水泡軟;豆腐切小方塊。油鍋上火燒至七成熱時,將牛肉瀝去醬油,放干淀粉抓勻,入油中炸3分鐘撈出。底油鍋上火,放入大料炒香,下蔥花、姜末、水(適量)、醬油、料酒、牛肉塊,大火燒開后小火燉至牛肉爛時,入胡椒粉、味精、香菜,淋入香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