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晴好,天色清明,水光瀲滟。這樣的時節(jié),從江南走過,在杭州駐足,有一處地方是不可不去的——位于獅峰山的龍井村。
山林掩映間,挑出一角飛檐,幾座竹屋,風動檐鈴,叮呤作響。有女子迎道,一襲藍底碎花小褂,同色的頭巾,美目顧盼,巧笑晏晏。未聞茶香,先已耳目一新。女子引我入座,纖手斟上一盞上好的明前茶。一注沸水沖下去,隨著空氣中氤氳的清香,杯中嫩芽徐徐舒展,湯澄碧綠,香郁如蘭。我斜靠在竹椅上,雙目微閉,慢慢地呷,身心的勞頓漸漸地去了。
午后的陽光有些微醺,坐在竹樓里,手捧清茶細啜慢抿,耳邊是茶鄉(xiāng)女子的笑語呢喃,為茶客簡述龍井的歷史。宋人趙忭有詩《重游龍井》云:珍重老師還意厚,龍泓亭上點龍茶。說明宋代就已經(jīng)有了在龍井品茶的風氣。而真正意義上的龍井茶是在元代出現(xiàn)的。元代詩人虞集游龍井,品嘗到用虎跑泉水煎烹的明前新茶,贊不絕口,特作《游龍井》一詩:烹煎黃金芽,不取谷雨后。黃金芽點明了當時的茶已經(jīng)是散條,不再以茶團或者茶餅為主,和現(xiàn)代的茶已經(jīng)相差無二了。到了明代,龍井品茶的風氣已經(jīng)非常興盛,明代的茶書、方志、詩文中頻頻出現(xiàn)和龍井茶有關(guān)的內(nèi)容,近些年剛發(fā)現(xiàn)的明代古碑文《龍井茶歌》更是具體描繪了撮泡法,直接抓一撮茶葉放入茶壺開水沏泡,即可飲用,這種方法不僅簡便,而且保留了茶葉的清香,流傳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大家廣泛采用。
龍井品茶,亦可謂品歷史,品文化。最喜的是,此番前去,還難得的見識了斗茶之法。此斗非斗蟋蟀你死我活之斗法,貴在品鑒,勝負倒還在其次。斗茶不但比較茶的好壞,還要判斷水的優(yōu)劣,更重要的是在泡法上。但見一人把一塊綠色的茶餅用凈紙包起來捶碎,一手持銅質(zhì)的茶碾,以軸轉(zhuǎn)動碾墮,碾墮與碾盤問擠壓,碾碎茶餅,而后烹茶。好一幅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的美景,賞心悅目!另一人從容立于一旁,表演了更精彩的分茶技藝,碾茶成末,注之以湯,以箸擊拂,盞面上的湯紋霎時幻變出各種圖樣,似花草鳥獸之狀,如山水云霧之景,仿佛一幅幅的水丹青,看得人心曠神怡,忘卻身處何方。
一盞佳茗在手,盞中是清淡的綠茶,鼻端縈繞的茶香似有若無,耳中所聞目中所見是龍井的諸般好處,思緒慢慢隨著湯中的漣漪向悠遠的中華文明蕩漾開來,細細地品啊,或許能從一盞茶里漸漸地品出一種牽扯古韻遺夢的情懷來呢。其實那浸泡在盞中淺淺浮起的,不是茶,而是滾滾紅塵中偶爾停歇的一顆散淡的心。
埃及“沙療”真美妙
夜 航
到埃及旅游,除了游覽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等一此名胖古跡外,到錫瓦去體驗當?shù)亓餍械摹吧朝煛?,別具韻味。
“沙療”就是把身體埋在高溫的沙子里,頂著烈日,借著熱沙出一身汗,換來通體舒暢。高溫的沙子對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等頗有療效,對高血壓也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埃及的錫瓦是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早晚涼爽,白天炎熱,陽光下,沙地上的溫度高達60攝氏度以上。當?shù)厝嗽趧趧娱g隙、飯后茶余,會把四肢埋在沙里,用以止痛、驅(qū)乏,這一養(yǎng)生防病法已流傳了多年,逐漸成為“錫瓦一絕”。如今,聰明的錫瓦人利用沙子這種純天然的資源,專門成立“沙療”中心,配備了專職醫(yī)務人員,為游客服務。“沙療”的價值得到進一步提高。每到盛夏,來自世界各地、體驗“沙療”的游客絡繹不絕。
到達埃及后的第三天,我們?nèi)チ隋a瓦。埃及的絕大多數(shù)國土都是沙漠,錫瓦綠洲恰似鑲嵌在沙漠中的一顆綠寶石,數(shù)千年來一直是商隊的臨時驛站。走進一家名叫“錫瓦沙療之家”的沙療中心,一個服務人員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這個叫拉加卜的服務員給我們每人倒了一杯阿拉伯紅茶,向我們介紹錫瓦概況。正講著,又有幾位服務人員走過來,手上都拿著白色浴巾。我們按照他們的指示,脫下衣服,披上浴巾,去接受“沙療”。
地上有事先挖好的坑,陽光照在沙子上發(fā)出耀眼的光芒。我按照拉加卜交代的方法跳進坑里,然后,他一點點把沙子往我們身上埋。雖然當時還是早上,沙子的表層仍然是滾燙的。可令人奇怪的是,在滾燙的沙子表層下,越往下溫度越低。因此,剛開始“沙療”,人體先接受滾燙的刺激,緊接著享受涼爽、溫潤的撫慰,大有“冰火兩重天”的感覺。聽著悅耳的音樂,感到拉加卜把節(jié)奏控制得恰到好處,冷熱兩種沙子相繼摩擦著皮膚,起到了很好的按摩作用。
經(jīng)過大概半個小時的沙子“撫摸”,我們被服務人員拉了起來。抖抖身上的沙子,出了一身汗,渾身舒暢。隨后,我們?nèi)ハ戳艘粋€涼水澡,再喝上一杯熱茶……“沙療”的感覺真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