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東西似乎都往上長,最明顯的是小草、樹木和莊稼,從外表看,長得越高越好越粗壯越好。除了往上長還有一種往下長的東西,這種東西就是植物的根系。根系深扎泥土從不露面,在昏暗而潮濕的地下不哀傷,不腐爛,從不感到被埋沒的痛苦,更不曾有炫耀的夢想。
有次下鄉(xiāng)采風(fēng),看見蠶豆地里比較干旱,我問老農(nóng)為什么不給蠶豆?jié)菜?。老農(nóng)說:現(xiàn)在不能澆水,因為蠶豆苗得不到水分,為了生存,它們的根系就會拼命地往下扎,讓根往下生長去吸收泥土深處的水分,這樣,它們的根系就扎得牢牢的,適當時候再去澆點水,蠶豆的植株就會長得又粗又壯,豆粒又大又實。
從植物的生長我聯(lián)想到了人生。本來,人也應(yīng)該有一種往下長的根系,這根系就是涵養(yǎng)、知識和學(xué)問。一般來說,有志氣有理想的人都有一種向下生長的根系,他們不心浮不氣傲不狂妄,靜下心來俯下身去扎扎實實地學(xué)習(xí),老老實實地做人,年輕人如此,老年人更是如此。
一個老人,不要以為人生之路已到盡頭,也不要以為自己有學(xué)問有資歷什么都懂了。我國老一輩畫家李可染先生,在活到70歲時才知道自己還有許多不懂的東西,才發(fā)現(xiàn)自以前的畫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于是他醒悟道:“七十方知己無知。”
凡是在事業(yè)上有成就的人,為社會作過重大貢獻的人,他們從不自滿,都是把自己的根向下扎了又扎,吸取營養(yǎng),豐富自己,讓生命和靈魂更好地向上拔節(jié),結(jié)下豐碩的果實。
摘自《老同志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