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這是句耳熟能詳?shù)乃渍Z。
誠然,一個人如果事事都要依賴別人,那做人也太沒有骨氣了。但是,人生在世,身不由己,誰又能靠自己的力量解決所有的問題呢?
智慧者如諸葛亮,為促成孫劉聯(lián)盟,親自跑到東吳求人;才學者如蒲松齡,為寫《聊齋志異》,廣求鄉(xiāng)鄰搜聽奇聞軼事;高貴者如高祖劉邦,自認為取得天下的原因,就是善于求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至今還在民間流傳。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講的就是求人的道理。
古人尚且把求人之道演繹得這般爐火純青,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求人與個人的生存發(fā)展更是密不可分。無論衣食住行,還是生老病死,我們都是有求于人的,即使富甲天下,也有金錢不是萬能的時候。
求人不是一種恥辱,也不是一種下作。相反,求人是一門藝術,一種智慧,一種信任他人的豁達。一個人,本來就沒有什么特別,只有借助外力,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實力。
中國聯(lián)想要收購美國電腦巨頭——IBM公司。許多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聯(lián)想這樣做是一種沒有尊嚴的表現(xiàn)。結果呢,聯(lián)想通過IBM的知名度打開了國際市場,IBM也因為收購渡過了危機,這難道不是雙贏的好事嗎?
很多時候,求己是一種放不下架子的無奈,一種四面楚歌的孤獨,一種得過且過的惰性。項羽英雄蓋世,卻剛愎自用,從不求人,連身邊的謀士范增也不能見容,最后落得烏江自刎;大清王朝,自我欣賞,惰性十足,在外敵的堅船利炮下,也喊出求人的口號:“師夷長技以制夷,”無奈為時晚矣。
你精疲力盡,充滿絕望,何不向人求來一點堅韌,讓自己堅持?你身處逆境,一籌莫展,何不向人求來一點智慧,讓自己成功?你彷徨原點,不知何去何從,何不向人求張地圖,找出你的方位?求己并不是你唯一的選擇。不必吝嗇語言,不必羞于啟齒,在關鍵時求人一把,助自己前進,不好嗎?
“籬笆立靠樁,人立要靠幫”。
只有肯求人,廣求人,善求人,才能壯大自己,成為人生的贏家。
求人者謙遜,不求者自傲;求人者多助,不求者無援;求人者智高,不求者謀寡。一言以蔽之:“學會求人才能贏?!?/p>
摘自《思維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