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底,我當時所在的北京軍區(qū)軍醫(yī)學校接受了組建參加首都國慶35周年閱兵盛典女衛(wèi)生兵方隊的任務。當時擔任學員一大隊政委的我,被任命為方隊政委。
方隊領導班子和工作人員很快就組建和抽調齊了。1984年春節(jié)一過,即開始邊選調受閱隊員,邊組織動員教育和隊列基礎動作訓練。為了調動大家的訓練熱情,我們除深入開展閱兵重大意義的教育外,還組織開展了“學習三個榜樣,發(fā)揚三種精神”的活動,要求學習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學習華山搶險集體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學習引灤入津部隊艱苦奮斗、為民造福的精神。經過教育,大伙兒的訓練熱情很快就調動起來了。雖然訓練內容十分單調乏味,一天到晚只練習“踢步、擺臂、拔軍姿”這3個動作,而且運動量很大,許多女兵的腳腫了,腿痛、腰痛是所有隊員的通病,但誰都沒有因此而退縮。
1984年初倒春寒,在石家莊某航校機場訓練的女兵們,頂著狂吼的西北風,口號山響。特別是3月13日突然下起了鵝毛大雪,為了鍛煉大家的耐力和意志,我們決定組織全方隊人員冒雪進行拔軍姿訓練。400多名隊員頂著大雪,排成整齊的方陣,嚴格保持著挺拔的軍姿,紋絲不動。4月2日,我們開始讓大家穿上皮鞋進行適應性訓練。當年,戰(zhàn)士學員是不配發(fā)皮鞋的,只見領到新皮鞋的女兵們甭提有多高興了。但未成想,這雙皮鞋卻害得我們許多受閱隊員的腳上打了泡。一時間,這支徒步方隊變成了“泡兵方隊”。盡管這樣,依然很少有人請假。
4月初,我們向大家提出了“苦練一個月,達標進北京”的口號,在全方隊掀起了一個訓練高潮。這時,絕大多數(shù)隊員已經適應了這種艱苦而又單調的訓練生活,方隊隔三差五組織基礎動作考核和會操,動作有些問題的同志特別著急,常常利用別人休息的時間加緊練習或請教練和戰(zhàn)友幫助自己糾正毛病。
5月8日,我們來到了北京沙河閱兵村,與首都女民兵方隊同住閱兵村最東頭的第九村??紤]到女兵的特殊情況,閱兵總指揮部特意把第九村用鐵欄桿圍了起來,弄得其他方隊同志嘲笑女兵受特殊保護,住進了“熊貓村”。我們方隊所有工作人員,另外住在了遠離“熊貓村”幾百米外的地方。為了保障女兵的安全,我們從方隊長、政委到教練員、炊事員等男性工作人員,每天晚上輪流在距“熊貓村”鐵欄桿幾十米遠處遙望著女兵們住的帳篷,給她們站崗放哨。
進駐閱兵村后,十幾支徒步方隊住在一起,相互之間都在暗暗較勁,看誰家作風過硬、訓練水平高。最初,一些男兵方隊的同志并不把女兵方隊放在眼里。對于這一點,我們早有所料。我們在方隊內部經常給大家講一個觀點:在通過天安門的時候,無論男兵女兵,標準只有一個!大家心里十分明白,從體力上講女兵怎么能與男兵比呢?所以,我們只好加大訓練量,壓縮業(yè)余休息時間,以至把政治教育時間也讓給了受閱訓練??炭嗄蛣?,嚴摳細訓,成了大家的自覺行動。在這種情況下,逼著我們改進政治工作方法,創(chuàng)造出了“擠公共汽車”、“下毛毛雨”、“變壓器效應”、“精神物質共效應”等方法,見縫插針,變著法兒地抓教育,政治鼓動工作搞得非常生動、活潑、扎實、有效。
進入6月份,閱兵村帳篷里開始升溫了。到了七八月,中午外邊氣溫30多攝氏度,帳篷里邊更高,有40多攝氏度。熱得人根本睡不了覺,但大家依然嚴守紀律,老老實實地在里邊“休息”。在烈日照射下,閱兵訓練場水泥地面上的溫度更高,往往超過50攝氏度。下午正式開訓前,全方隊整整齊齊地站在那里進行一個小時的拔軍姿訓練,這是每天的必修課目。憑著頑強的精神,在閱兵總指揮部和沙河分指揮部組織的歷次考核和9次合練及兩次天安門前預演中,女兵方隊的訓練成績始終名列前茅。9月26日,總指揮部組織了閱兵前最后一次考核,完全按國慶當天天安門前的實際情況操作,齊步50米、正步96米、再加齊步50米的順序,完成196米分列式行進動作。在考核中,女兵方隊精神飽滿,步伐有力,橫、豎、斜線整齊,踢腿、擺臂、步幅、步速合乎標準,規(guī)定時間3分22秒75,而實走3分22秒整,僅誤差0.75秒,創(chuàng)下了徒步方隊最佳成績。
10月1日,我隨女兵方隊來到天安門廣場,遠遠觀望。第二天,《解放軍報》刊登了一篇題為《雄姿英發(fā),闊步向前》的首都國慶閱兵特寫,關于女兵方隊通過天安門是這樣描述的:“向右——看!”隨著清脆的口令聲,女衛(wèi)生兵方隊向天安門城樓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致敬。這個我國閱兵吏上第一次出現(xiàn)的女兵方隊,來自漢、滿、回、壯、蒙古、朝鮮、彝、達斡爾、鄂溫克等九個民族,由北京軍區(qū)軍醫(yī)學?!斈曛摹鞍浊蠖餍l(wèi)生學?!钡膶W員組成。年輕的女兵頭戴大檐帽,身穿棕綠、藏青小翻領裙服,佩帶紅十字袖章,腳穿黑色光面皮靴,英姿颯爽,健美豪放。她們那整齊的步伐,贏得了天安門城樓和觀禮臺上一陣接一陣的掌聲。
能夠擔任參加首都國慶閱兵盛典第一支女兵方隊的政委,是一生中一件幸事。我至今依然為當年那些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女兵們的精神所感動和驕傲!
責任編輯 李 蕓